唐边塞诗有多强!我建议所有人都去西北大漠感受一下
2023-08-27 22:35 作者:bili_87519532195 | 我要投稿

你要学唐诗,就不能只学江枫渔火,总要来趟大漠,看看真正的悲壮与辽阔。
在唐朝以前边塞诗不超过200首,而唐朝一个朝代就产生了至少2000首边塞诗。今人重高勋,古人重守边,没有去过边塞的唐人不足以谈天下,此去风沙漫漫前途缥缈,然而壮怀激烈,诗人们才有了不朽的篇章。
盛唐王维奉命出使凉州,于是我们才知道有一种美,叫“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昌龄20多岁只身赴河陇,壮志出玉门,于是我们才能看见“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之涣,少年豪侠仗剑远游,仅存6首诗却偏偏封神,“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七绝压卷之作,被称为唐音的代表;
高适,从躬耕自种的布衣到50岁逆袭人生,称为唐代唯一因军功而封侯的诗人,“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而你如果想真正读懂边塞诗,就不能只看到凌云的豪气,还要看到慷慨背后的悲壮与哭声。它的一半是“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它的另一半是“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它的一半是“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它的另一半是“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唐边塞诗为什么别具一格?唐人为什么极具风骨?唐朝有为什么是当时最强大的国家?
所有问题的答案就在于他们自信但不自满,兼收并蓄而非故步自封。
这种慷慨激昂绝不是无知的鲁莽,是“将军和士卒平等生死,书生与王侯同论是非”。
天下喧嚣有人觉得吵嚷,而大唐告诉你:且歌、且闹、且笑、且痛。
我要所有掷地有声汇聚成我的繁华、我的富足、我的疆土,直到烟花升起、四方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