韭菜的觉醒:中国需要这么多健身房和健身教练吗?
接上一篇文章:
我们讲了,健身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个伪刚需,而以往采取
“它赌你办卡后不来,你赌办卡后它不跑路”,
这种模式,依赖销售为导向,把大批原本不是那么想要健身的客户,拉过来开卡的传统商健,势必会越来越艰难。
大的经济环境是一方面,另外的原因还在于,咱们国家的老百姓,真的没那么多健身需求,尤其是去健身房健身的需求。
传统商健属于落后产能,它的商业模式是落后的,无法满足市场需求的,所以浩沙、中体倍力这样的老牌连锁健身房倒闭关店,只是一个开始。
接下来咱们将要梳理一下,客户对商业健身房的需求,到底有哪些,以及,为什么传统商健将会越来越难?
首先是锻炼的场地和器材
传统健身房追求热门地段,大面积,各种器材和课程应有尽有,目的主要还是为了吸引新客户,因为只有新手,才有兴趣把每一种器材都试个遍。
当客户养成运动习惯以后,健身房里90%的场地和器材,他是从来都不肯去碰的,你只用跑步机,他只围着杠铃打转,她只练瑜伽。。。
大而全带来的高昂成本,一旦无法持续吸引到源源不断的新客户,必然产生亏损,无法继续支撑下去。
那么接下来,可以怎样满足客户的这个需求呢?
不负责任地大胆猜想一下,未来随着全民健身意识和知识水平的提高,有可能“家庭健身”的需求会快速爆发,大多数运动健身项目,利用家里的剩余空间,面积有个十几平,配置一些器材,就能够满足需求了。
而为此提供器材设施、教学、服务等一揽子解决方案的企业,也就是说,现在供应商把做2B,为各类商业健身房服务,转变为2C为个人用户服务,应该大有可为。
供应商为他提供场所改造装修,器材配置,技能教学以后,客户在家锻炼,比起去健身房,无论是办卡费用、通勤时间,还是锻炼的体验,比如私教推销、轮流用器材轮流洗澡、碰见一些低素质的会员,等等,都具有极大的优势。
我在家庭健身房这块有一些小小的经验,也看到读者朋友里,有不少健身爱好者,已经在家置办了类似的锻炼场所,当然,目前阶段都还比较粗糙。
如果你有这方面的想法,或者在家里锻炼的需求,欢迎联系老杨进行交流。
这是之前写的场馆配置建议文章,供读者参考:
三千字攻略:做个足够硬核的家庭健身房,需要多少钱?
其次是社交氛围
团操课在这方面做的很好,你让我一个人去运动,我懒得动,与很多人一起,就有了氛围。
但健身房的团课,现在市场份额已经被超级猩猩、IHIIT这些新玩家不断侵蚀,因为健身房背负的负担太重(第一点有说),它在成本层面干不过这些新玩家,既然课程内容一样,那客户为什么不选便宜的?可以预见的是,传统健身房的团课业务也会不断萎缩。
最后是技能的教学服务
这点也是传统商健被人诟病最多的地方。
健身技能的教学需求,有点类似去驾校学开车,但遗憾的是,学健身毕竟远远没有学开车那么刚需,而驾照和驾校是政策捆绑的,你不能说找个朋友来教你,然后就去考试,所以全国有3亿人去驾校学开车,但是花钱请健身教练的,有百分之一吗?我很怀疑。
既然有效需求不足,那么健身房就无法像驾校那样的商业模式,让你尽快学会开车并且通过考试。
他只有把十节课能教完的东西,拉长到一百节,两百节,毕竟好不容易逮着个肯花钱的,不得使劲往里薅?
这一点无关教练的道德品质,只是在市场经济下的理性选择。
解决方案呢?
教练的门槛将会越来越高,事实上,这原本也应该是一个进入门槛很高的职业,但是现在却被行业,做成一个门槛很低的职业。
以销售为导向的教练,必须向专业技能为导向的教练转化,否则一定会被淘汰。
比如经常有读者问我,我初中毕业,喜欢健身,想做教练,老杨你有什么建议吗?
这不是学历歧视,但我真心建议,不要来做教练,合格的教练需要长期的培养和积累,以及持续主动学习迭代知识技能的能力。
现在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健身房老板,教练,他们的日子,都不会太好过。
最近几年健身行业都挺惨,还能赚钱的,大概也就是各种健身教练培训机构了,既然客户这里的韭菜割不动了,那么收割一波想进入这个行业的韭菜,显然是门更好的生意。

目前行业内教练的整体水平和素质,屡屡糟客户诟病,这些割韭菜的培训机构难辞其咎,从客户的角度来说,你敢找这种零基础,5天拿证,还想要拿高薪的教练上课吗?
我反正不敢。
那么健身房的出路在哪里?
未来健身房的出路,应当是小而全,不是现在的大而美,像现在这样,新手一来健身房,需求就一定是增肌减脂塑形,
我们这有跑步机划船机游泳瑜伽力量训练自由搏击动感单车,您喜欢哪种?这些都能增肌减脂塑形噢亲!
我们在全市有几十家店,办张卡在哪都能练噢亲!
然后小白转了一圈发现,教这些不同项目的,居然是同一个教练,今天他教动感单车,明天他又在教自由搏击,后天他又去教力量器械,门门都懂,样样稀松。
至于在全市有多少家店健身卡通用,很重要吗?我住南城,还能跑北城的分店去锻炼?
所以,大多数的传统商业健身房,都是应该倒闭的,能活下来的是能控制成本,有自己的专长,满足客户专项需求的特色场馆,而不是单纯铺摊子,什么都能做,什么都做不好。
那健身行业还乐观吗?
我保持谨慎的乐观。
随着韭菜的觉醒,对于整个行业来说,目前急需的是扩大参与运动健身的人口基数,而不是一遍遍地反复洗用户,这一点keep、超级猩猩做的都很好。
从行业健康发展的角度来说,我们应当按全民健身计划,让人人都参与进跑步、游泳、球类、骑行、广场舞等等这些广义的,简单易行的健身形式,第一步先让你们都动起来,构成庞大的金字塔底。
然后,客户对自己的身材形象、运动表现提出了更高要求,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需求,想要进入不同的细分领域,比如力量举重,健美健体,瑜伽普拉提,拳击格斗,等等,进行专项训练,这才是一个良性的业界生态。
归根结底,我认为健身行业应当做“小而美”的一个个细分市场,还是大有可为的,养活一些专业技能和服务导向的健身房,没有问题,但像行业内一些分析报告,只要一提健身市场,就是每年几百亿明年上千亿的庞大市场,于是资本打了鸡血似的前赴后继往里冲,
我只能说,过于乐观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