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俊德和古典吉他:这个特殊调弦法,你一定得收好



大家好,我是音乐人吴俊德,现在在旅行者乐队担任弹拨乐和主唱,刚才给大家演奏的乐器是古典吉他。
我从84年开始学习古典吉他,学了差不多有6年,对于古典吉他的音色,我一直都非常喜欢。所以我在旅行者乐团里头的大部分创作也是用古典吉他,这是我的"法器",嘿嘿。

我手中的这把吉他名字叫声音花园WaveGarden,由声音花园创始人叫王建制作,最早他也是个音乐人,慢慢才开始潜心研究吉他的制作。有次我去他的工作坊,看他挂了整墙的WaveGarden,我说:“这个琴做得很漂亮!”
“你在墙上随便挑一把吧!”我就第一时间看到了一把琴:“就这把琴吧!”
“你的眼睛好尖好毒啊。”王建笑道,还是把吉他拿给我了:“这是我的镇店之宝,没想到让你一眼就看中了!”
那把琴我一直留到现在,差不多有十几年了,一直作为我录音的时候用的琴之一。现在我手里的这把也是WaveGarden全单的琴,面板、底板、侧板都是用一整层自然的云杉木头做成,装了一个Fishman最好的拾音器,我录音或是演出的时候都会用这把琴。

吉他的功能性很强,光在古典吉他领域里头,根据曲子表达的情绪不一样,你选择的琴也是不一样的。有些琴的音色浑厚,比较适合弹一些委婉优美的传统古典曲子;如果演奏欢快一些的曲子呢,则更适合薄版的古典吉他,声音比较短,比较清脆。
现在我手上这把吉他,则经过了改良,对于我们亚洲人来说,手要小一点,不像欧洲人体格比较大。它的指板就不是以前传统古典吉他的指板,而是做得有点像民谣吉他的指板宽度,这样的话压起来就比较容易,这里是缺角的,使得我的手在十二品之后基本也能很轻松地达到,所以更适合我的手型和演奏风格。

我从12岁第一次接触到吉他,觉得这个乐器的声音太美妙了,就开始学,弹的全是传统的古典的曲子,那时候练琴调弦的方法,都是欧洲的标准定弦,各弦的音高从低到高分别为 E、A、D、G、B、E。
但现在,我更习惯去用特殊调弦的方法,比如尼龙弦我会定在D或者bE,以8度为标准进行调弦,从低到高分别为:D、A、D、A、D、D,所以你听它空弦的时候,也会非常和谐。其实这种调弦法是在阿拉伯,中亚地区都比较常用。

如果铁弦的话,一般我都会用C的8度调出来,从低到高分别为C、G、C、G、C、C。这样就不容易断,如果再高一点调到D,就是琴会受不了,它拉力太强了。

这些调弦方法,以前我们在 IZ乐队的时候就经常就用它们去演奏一些曲子,它有它特殊的味道,是用欧洲的那种标准调弦方法出不来的一个色彩。
像图瓦有一个很老很棒的乐队叫Huun-Huur-Tu,他们的调弦方法也跟我们的特殊调弦都差不多,如此一来演奏的感觉更符合草原、或者某种空旷的气质。

我是一个二代援疆者,从小出生的环境,包括整个地域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的音乐偏向于有山川有河流、有草原、有马、有很多羊群动物,包括奔跑这些场面都会有。
文字有时候很苍白,我更愿意用音乐去表达内心的感受,像《额尔齐斯河之四季》就是讲新疆阿勒泰的一条母亲河,它是流往北冰洋的一条河流。
我可以用吉他的演奏让大家感受到春天,冰雪融化成水滴后慢慢流淌成水流;夏天野蜂、鸟儿飞舞、群鹿跟马匹在奔腾;再到秋天的落叶凋零,弥漫着一种萧瑟的氛围;然后白雪皑皑覆盖整个大地,一切归于沉寂,它是这样的一个色彩,所以我叫它《额尔齐斯河之四季》。
额尔齐斯河之四季音乐:吴俊德 - 六月

讲者|吴俊德

吴俊德,旅行者乐团创建者、主唱,制作人。
故乡新疆乌鲁木齐,辗转北京树村、丽江、成都等地生活创作并演出多年,经历了二十多年混血文化的洗礼,血液里流淌着辽阔地域的情怀。1984年开始学习古典吉他,1990年开始学习电贝斯,2002年开始学习冬不拉等民族弹拨乐器。
1994年在新疆组建舌头乐队并担任队长、贝斯手,乐队在世纪之交爆发,以狂噪不安的歌词和凌乱的节奏演唱着这个社会最真实的声音,创作发行过录音室专辑《小鸡出壳》、《这就是你》和现场录音专辑《油漆匠》等。2012年底重组舌头乐队,以惊人的速度再造巅峰状态,录制发行《妈妈 一起飞吧,妈妈 一起摇滚吧》《原始人爱空调协会》等专辑。2018年因个人身体原因退出舌头乐队。
2003年与著名音乐人马木尔、朱小龙、郭龙组建了IZ乐队,负责冬不拉、贝斯及大三弦等民族乐器的演奏。2004年参加法国6城巡演及多场国内外大型音乐节。
2007年底应杭盖乐队邀请,加入乐队并担任贝斯手、弹拨乐手。在京期间,曾多次应崔健邀请,担任贝斯手参加多场演出。
2008年组建旅行者乐团,担任主唱,负责古典吉他及弹拨乐器演奏。创作《旅行者》《只有到那时》《欲望之火》《七月的天空》《菩萨的微笑等》等极具根源性又兼具时代音乐特性的音乐作品,音乐中融入了冬不拉、都塔尔、苏尔迪、南萧、蒙古三弦、萨满鼓等民族乐器。目前已创作录制发行《旅行者》《七月的天空》两张个人专辑。
参考资料
[1]https://www.sohu.com/a/305422118_260616
[2]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761682
[3]本文资料图片来自于互联网
策划制作
策划:unintended小米 朱芳琼
导演:杨建华
监制:老猫(鼓童)
视觉:杨建华
摄影:李柯
文编:旷四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