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地铁1号线
青岛地铁1号线
青岛地铁1号线为跨海地铁线路,线路起于峨眉山路站,连接黄岛区、市南区、市北区、李沧区和城阳区五个市辖区,止于东郭庄站,总体呈南北走向。
青岛地铁1号线线路全长60.11千米,共设置41座车站,全部为地下车站;采用6节编组B型列车。
青岛地铁1号线北段(青岛北站-东郭庄站)预计于2020年12月底开通。
中文名
青岛地铁1号线
外文名
Qingdao Metro Line 1
开通日期
预计2020年底
轨道类型
地铁
所属地区
中国山东省青岛市
运营里程
60.11千米
车站数量
41座
报站语言
普通话、英语
车票价格
线网票价
运营机构
青岛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起止站
东郭庄——峨眉山路
建设历程
2013年11月,《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13~2018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根据规划,青岛市将建设包括青岛地铁1号线在内的轨道交通线路 。
2015年10月,青岛地铁1号线过海段(瓦屋庄站-贵州路站区间)开工建设 。
2016年3月17日,青岛地铁1号线全线开工 ;4月26日,《青岛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调整方案(2013~2021年)》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批复将线路拆分为青岛地铁1号线和青岛地铁7号线一期工程,其中青岛地铁1号线工程自峨眉山路至兴国路站,青岛地铁7号线一期工程自兴国路至东郭庄站 。
2017年7月15日,沟岔村站主体结构封顶,成为青岛地铁1号线首座完成车站主体结构施工的明挖站 ;7月19日,青岛地铁1号线西海岸段开进首台TBM,西海岸新区地铁机械化作业正式开始 。
2018年11月6日,青岛地铁1号线海底隧道顺利贯通,为当时中国国内最深的海底隧道和最长的地铁海底隧道 [11] ;11月15日,青岛地铁1号线最长机械作业区间(汽车北站-流亭机场)贯通 [12] 。
2019年1月15日,青岛地铁1号线首列车完成调试 [3] ;9月27日,青岛地铁1号线瑞金路站至汽车北站区间左线贯通 [13] ;10月23日,青岛地铁1号线瑞金路站至汽车北站区间右线盾构贯通,标志着青岛地铁1号线北段(青岛北站至东郭庄站)实现区间全线贯通 [14] 。
2020年1月20日,青岛地铁1号线北段实现轨通 [15] ;3月25日,青岛地铁1号线西海岸段(峨眉山路站至东环路站)洞通 [16] ;4月21日,青岛地铁1号线首列电客车完成试车线动态调试 [17] ;4月25日,青岛地铁1号线江苏路车站主体结构封顶 [18] ;4月29日,青岛地铁1号线北段实现电通 [19] 。
线路站点
编辑
车站列表
青岛地铁1号线共设车站41座车站,全部为地下车站。 [20]
序号车站换乘线路所属辖区1东郭庄站/城阳区2青岛农大站/3春阳路站/4正阳路站规划地铁9号线5文阳路站/6庙头站/7流亭机场站8汽车北站/9瑞金路站/10遵义路站/李沧区11南岭路站/12兴国路站青岛地铁7号线(暂未开通)13永年路站/14沧安路站/15青岛北站青岛地铁3号线、青岛地铁8号线(暂未开通)16安顺路站/17胜利桥站/市北区18中心医院站/19水清沟站/20北岭站/21小村庄站/22海泊桥站青岛地铁4号线(暂未开通)23台东站青岛地铁2号线24广饶路站/25江苏路站青岛地铁4号线(暂未开通)市南区26胶州路站/27青岛站青岛地铁3号线28西镇站/29贵州路站/30东环路站/黄岛区31瓦屋庄站/32薛家岛站/33海汐湾站/34安子站/35天目山路站/36衡山路站/37市民文化广场站/38井冈山路站青岛地铁13号线39太行山路站/40石油大学站/41峨眉山路站/注:车站名称为拟定站名,详情可查看青岛地铁官方网站。
线路走向

青岛地铁1号线线路走向图
青岛地铁1号线线路起自黄岛峨眉山路与长江路交叉口,沿长江中路、长江东路、滨海大道、跨海向北进入青岛主城区,之后沿费县路向东左转穿过青岛火车站广场,沿即墨路北侧、胶州路、和兴路、人民路、四流南路、胶济铁路东侧、沧安路、兴华路、重庆路、风岗路、中城路、209省道终至东郭庄(S209和青新高速交叉处西南处)。 [21]
设备设施
编辑
车辆设施

青岛地铁1号线列车(2张)
青岛地铁1号线列车由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制造,初期配备67列车,车辆采用B1型电客车,总长118米,最大宽度2.8米,最大高度3.8米,6车厢编组,最大运行速度为100千米/时。列车配备248个座位,最大载客量约1900人,采用天蓝色和中黄色搭配。列车配备自动和人工手动两种驾驶模式,牵引与辅助系统完全实现国产化;制动系统采用德国克诺尔公司产品;列车采用无油空压机;客室内装板采用水性漆喷涂,绿色环保;空调机组设置空气净化装置,提高客室空气质量;客室侧门采用塞拉门,降低车辆内部的噪声;车体采用不锈钢材料,侧墙采用激光焊接,转向架为适用于时速140千米以下速度等级的SDB-140型转向架,牵引供电采用DC1500V接触轨下部受流方式。 [3]
运行系统
青岛地铁1号线全线设置车辆基地两座,停车场一座,控制中心一座。 [2]
主要工程
编辑
海底隧道建设
青岛地铁1号线海底隧道工程地质复杂,存在海水突涌、围岩垮塌风险,共穿越18条断裂破碎带。 [11] 施工单位针对海底隧道施工安全风险大、科技含量高、爆破工艺要求高等特点,应用新技术、新工艺,组合采用地质雷达、红外探水、地质素描等地质探测和预报手段,在施工中根据地质情况、环境条件和爆破效果随时调整爆破设计参数,以确保安全质量处于受控状态。为控制施工风险,隧道施工采用成套隧道施工机械装备,机械化利用率达到90%以上,最大限度减少了人工使用。 [4]
施工事故
编辑
2019年7月4日9时50分许,青岛地铁1号线胜利桥站施工围挡处发生塌陷,大坑直径约10米,1人死亡。 [22-23]
举报事件
编辑

施工现场。受访者供图
青岛地铁1号线“施工方自我举报”称工程质量存问题,事件持续引发关注。施工方负责人反映称,施工过程中,除为减少耗材在施工中“偷工减料”外,施工工艺也存在问题,钢筋从焊接变成了绑接。青岛地铁集团此前称,将进一步组织专家对工程进行评估。
2019年6月27日,青岛地铁集团就此事回应称,已成立专项调查组展开调查。
2019年6月28日晚间,新京报记者从青岛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获悉,据调查情况,涉事项目为地铁配套的电力排管工程,总长7.7公里,已施工约1.5公里。通过对这1.5公里工程的局部挖掘和破拆检查发现,钢筋用量满足设计要求,混凝土垫层均有敷设,但存在钢筋布设疏密不均、混凝土垫层厚薄不均的问题。
2019年6月29日,针对青岛地铁1号线外电源配套工程总承包方葛洲坝公司存在违法分包行为的事实,青岛地铁集团研究决定,将其列入青岛地铁工程建设黑名单。 [24]
二次通报
2019年6月30日,青岛地铁集团对青岛地铁就1号线“施工方自我举报称工程质量存问题事件”再次发布情况通报:
青岛地铁1号线外电源配套工程,电压等级35千伏,自青岛市城阳区旺屯变电站至地铁1号线东郭庄站,沿道路敷设,长约7.7公里,已施工约1.5公里。该工程于2019年3月5日开工建设,合同工期9个月。建设单位为青岛地铁一号线有限公司,施工单位为中国葛洲坝集团电力有限责任公司,监理单位为青岛嘉诚电工咨询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为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有限公司。
一、举报问题调查情况
已完成排管回填土清理约1000米,分5段对涉嫌有问题的排管进行了破检,并请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现场检测。由国内高校、设计单位、供电运营单位、行业协会组成的,包含土建、供电、电网设计等专业的专家组已进驻现场,开展资料查证、现场调查及质量评估工作。
经第三方检测机构及专家现场查证,破除地段顶板钢筋、侧墙受力主筋规格及用量符合设计要求;侧墙部分水平钢筋间距偏大。局部地段存在钢筋布设不均、混凝土垫层厚度不均、包封混凝土厚度不足等问题。
关于钢筋绑扎问题,包封混凝土钢筋主筋直径16mm,采用绑扎工艺符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关于排管填土质量问题,原土回填系施工过程中为保证文明施工和过程安全采取的临时施工措施,后期按设计采用石粉回填。
关于MPP套管壁厚不足问题,设计交底厚度为10mm,经查,管径315mm的套管壁厚满足设计交底要求;管径220mm的套管部分壁厚不足。
关于排管的安全问题,施工图标明电缆电压等级为35千伏,非超高压。经专家和设计单位认定,排管结构为地下整体承压空心实体结构,不存在大型车辆碾压损坏引起漏电等安全隐患,不影响地铁运营安全。
二、问题的进一步处理情况
(一)对问题工程零容忍。对工程质量与管理问题一查到底,绝不姑息,对专家和设计单位鉴定有缺陷的部分坚决重建。总承包单位中国葛洲坝集团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充分发挥央企责任担当,按照优质工程标准,将对刚施工的1.5公里电力排管工程拆除重建,确保万无一失。
(二)对问题参建单位进一步严肃处理。依照合同约定,本次事件经济损失由总承包单位中国葛洲坝集团电力有限责任公司承担,并扣罚违约金100万元。将监理单位青岛嘉诚电工咨询有限公司列入青岛地铁工程建设黑名单,并依照合同约定扣罚违约金20万元。
(三)对问题责任单位相关人员依法依规从严处理。青岛地铁集团已启动对地铁1号线外电源项目被举报事件的内部调查问责程序,责令青岛地铁一号线公司总经理停职检查,责令总承包单位和监理单位撤换项目负责人。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本次青岛地铁1号线外电源项目被举报事件,暴露出地铁工程建设施工管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在社会上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对此我们深感惭愧和自责。下一步,我们将深刻汲取教训,切实反省、举一反三,确保地铁民生工程的质量与安全。
(一)开展全线网质量专项整治。深刻反思检讨自身在体制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落实全面质量管理与控制措施。将聘请第三方专家团队和第三方质量检测机构组成4个工程质量专项检查工作组,对全市在建和已运营地铁工程进行为期1个月的拉网式质量大排查。过程中,将邀请有关政府部门、媒体及市民代表监督。
(二)加强对电力配套和其它附属设施工程监管力度。增加监管人员,完善监管事项责任清单和检查制度。严格钢筋、模板等工序验收管理,推行实物样板引路制度,对优良样板工程及时观摩推广,切实提升施工质量。
(三)强化分包管理。从严审查分包资格资质,建立严格的备案审查制度。加快劳务管理电子平台建设,对分包队伍和劳务人员实现实名制管理,切实解决现场违法分包、劳务管理和农民工工资管理难题。
(四)加强对参建单位履约履职管理。对在建地铁工程参建单位履约履职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和彻底整改。充分发挥现有第三方检测等单位作用,严格按要求对工程各阶段原材料及施工质量进行抽检。引入第三方质量监察单位,对参建各方主体实施不间断监督检查。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