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代人,为什么不如父辈?还要啃老?

前人种树,后人乘凉,这是一句谚语。很适合现在的社会,在家啃老,与父母同住,父母不出钱买不起房,这是普遍现象,同时也体现了母爱和父爱的伟大。

有没有想过,我们有更好生活条件和更好的教育,怎么还会这样?
自工业革命以来,已经延续了几代人,首次出现,我们这代人没有比父母那一代人更富裕的情况。
虽然这个现象存在一些个别的情况,但对于大多数经济体的人口总体来说,这一现象始终成立。
长期以来,人们都希望他们的子女,都能过上比自己更好的生活,但如今看来,这个希望已经破灭。实际上,现在大多数年轻人,如果没有父母的资助都很难生活。
特别是现在这一代年轻人,找到可心的工作、住上舒适的房子、组建自己的家庭和为退休储蓄,变的越来越难,尽管世界在整体上比20世纪的任何时候都要富裕得多。

那么,到底发生了什么?
为什么在整体上富裕的世界中,每一代人都比前一代人更贫穷?
这其中是否有一些潜在原因?
如果有的话,是否有办法扭转这种趋势?
如果没有的话,那是否意味着从现在开始,我们可以预期每一代人都会比之前的一代人更贫穷?
我想也许还得问一下,这真的重要吗?
毕竟,每个人最终都会去世并传承他们的财富,对吗?
现在给大家提个问题,如果你能选择在哪年出生,你会选择新婴儿多的年份,还是选择新生儿少的年份呢?
传统经济理论会认为,少的新生儿年份更好,这意味着在就业、住房、社会计划、优质学校名额等方面的竞争较少,而在宏观层面上,对自然资源等基本物资的竞争也较少。
但是,如何解释婴儿潮一代呢?尽管他们是有史以来人口爆炸最大的一代,但整体而言,他们非常富有。
成为新婴儿多的那个年代实际上更为可取,因为这使得该群体在政策决定上拥有更多的呼吁和在市场中有更大的影响力。
因为,政府制定政策时,会优先考虑到更多人的利益,所以,当婴儿潮一代年轻时,政府会制定有利于他们的政策,如低成本住房、免费的教育、低物价体系和强大的社会福利。
当他们达到事业巅峰时,他们的呼吁模式再次发生改变,这一大批人倾向于支持较低的所得税、较少的商业监管、更多的国内产业保护,以及在较小的范围内保护住房价值。
在房子成为商品之前,他们基本都有一套免费的房子。当房子成为商品房时,房子既是居住之所,也是投资品,不只能保值,还能升值。
到老年时期,婴儿潮一代现在开始支持退休福利、养老金计划、医疗基础设施,并取消财富税,即使这是以牺牲他们年轻时,受益良多的政策为代价。

当然,这项研究主要是针对欧美国家,但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大多数发达经济体都可以看到这一趋势,中国也是。
以澳大利亚为例,在2019年选举中,一个关于养老金的政策决定了选举结果。提倡提高养老金的政党最终获胜,主要得益于澳大利亚的老年选民,这些老人,就是当年婴儿潮那一批人。
还有,根据英国2017年的选举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保守党的选票从富人和工人阶级之间的分裂转变为年轻人和老年人之间的分裂,韩国,日本,也同样有这样的问题。
特别是在一些民主的小国,像婴儿潮这样一个庞大的队伍,几乎拥有了所有投票,可以说没有竞争对手。
在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全球人口大约只有现在的三分之一,即使有婴儿潮的出现,就业方面竞争也没有现在大。
并且当时,妇女在劳动力中的参与度也非常低,这进一步减少了劳动力供应和工人的议价能力。
同时,也意味着会有人照料家庭事务,减少了家庭在育儿方面的支出。
这些相对较高的收入与较低的支出相结合,意味着房屋往往可以在几年买下来,当时房价也不是很高。

婴儿潮一代人获得优势的另一个因素就是房地产。
他们不仅在房价便宜时购买房屋,在中国甚至是国家分房。
但有欧美日这些国家,房地产的优势没有中国明显,他们当时不得不承受较高的利率,尤其是在70年代和80年代,这是他们购房的高峰时期。
下面以美国为例子,因为当时中国房地产市场还不太成熟,数据不太好找。
1985年美国平均房价为82,000美元/每套(查到的数据都是以套计算的)
当时的平均贷款利率约为15%,即每年约15,000美元的利息支出,在某些年份可能会有不同,但大多数借款人的固定利率约为15%。
而今天美国的平均房价为430,000美元,但平均利率5%左右,利息支付每年约21,500美元。
但收入也涨了很多,也许年轻一代不应该抱怨房价不可承受,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1985年的通货膨胀率为3.5%,虽然1980年的通货膨胀率高达13.5%,但这是消费者价格指数的通胀率(CPI的计算不包括房价),不是房价的通胀率。
但今天的房价增长远远超过了通货膨胀,特别是中国的房价,但在70年代和80年代并非如此,几乎没怎么涨。
高利率实际上也在某种程度上帮助了他们。较高的利率确保房价始终不会过高。中国以前的利息很高,物价却很稳定,现在的利息跟通胀没法比。

那么为什么我这么关注房子呢?不是现在房地产这个话题热,是从经济学角度看,房子是独特的“非生产性资产”。
一栋坐落在一块土地上的房子可能会升值,并为其业主提供住所或为投资者提供租金收入,但它本身并不创造任何东西。
当然,今天也有像加密货币这样的“投资”,它们也不创造任何有价值的东西,但与全球房地产市场相比,加密货币的市场规模微不足道且无关紧要。
说到这里,炒币的朋友可别骂我。假设,比特币的价值达到一百万美元,那对于炒币的朋友来说很棒,兑现的朋友可以购买很多东西,会对其他商品市场产生一些影响,但它不会让人无家可归,这才是重点。
房子能可以做到这一点,让人无家可归,结不了婚,生不了孩子,甚至可以拖慢整个经济的发展。
世界上每个国家的经济体都会把经济活动集中在某些个区域,慢慢的就形成了城市。
如果这些城市的房价太贵,那么工人在那里工作就变得不可行,因为越来越多的收入将用于支付房租。
短期内,这可以通过提高工资来抵消,但这样一来,这些公司或企业实际上只是为那些幸运地拥有那里房子的房东谋利了。

房东获得的租金收入不太可能会回到公司或企业用于研发和生产,而是很可能被用于购买更多的房产,进一步推高房价。
这种现象更有可能将资金从具有生产力的企业中抽出,并投入到“非生产性资产”,房地产中去。
更高的房价也降低了社会的流动性。
2020年的一项研究发现,52%的18至28岁的美国年轻人仍与父母住在一起。中国的比例应该更高。
这些年轻人在经济上受制于父母所在的地方,如果他们在其他城市得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机会,他们就必须考虑,为了理想的工作,而承担更高的生活成本是否值得。
如果他们觉得不值得,那么他们将错过一份好工作,企业将错过一名高效的员工。
财富在某一代人的集中,是可以对整个经济体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的,而随着人口继续老龄化,这些影响只会变得更加严重,日本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

从长远来看,财富集中在婴儿潮这一代人的问题很重要吗?
我不想说太悲观的话,但人们最终会死亡,他们的财富将传给他们的子女。
因此,财富集中在婴儿潮这一代人只是一个暂时性的问题。
许多传承下来的财富是以家族企业的形式存在的,特别是中小企业。但这些小企业通常需要继承者继续运营,而有可能继承这些企业的人要么不愿意,要么不懂公司运营,这些人俗称“富二代”。
中小企业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失去它们将会造成很大的损失。
日本有一个很好的办法可是借鉴,继承人可以把企业出售给具备经营能力和有意愿的人。这在日本已经普及到在网上购买,像网够一样简单。
但还有一个问题需要注意,就是继承者们的情况。
大多数人从父母那里继承到财产时,通常都是在接近职业生涯末期或开始退休的时候。
如果他们继承了这笔钱,他们很可能只会用它来支持自己的退休生活,然后将其传给他们自己子女,以此类推。
难道这一切都是婴儿潮一代的错吗?
这虽然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将当前的经济问题归咎于婴儿潮一代人,这个结论是不够严谨的。
个人以自身利益最大化进行诉求,以及政府根据大多数人的最大利益实施政策,这是国家凝聚力的基础。

最后,我们在回顾一个近50年的历史,20世纪下半叶是非常和平,世界也向国际贸易敞开了大门,通过丰富的物质和廉价能源,经济高数增长。那确实是一个发财的好时机特别是中国的改革开放,加入WTO,让很多人发了财。但是现在,世界正在去全球化,我们这些,80,90,00后的人,虽然艰难,但一定要努力,超过我们的父辈。
最后,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欢迎点赞,关注,转发、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