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下“封口令”:不准透露美乌情报合作

文/行走斯图卡
白宫否认向乌克兰提供军事情报,这引发越来越多的舆论关注;华盛顿与美媒之间的争吵越来越激烈。媒体披露,拜登找来麾下的“特务头头”们,向他们下达“封口令”!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5月7日报道称,两名政府官员透露,总统拜登日前召集了五角大楼、中央情报局等部门负责人开会,先给他们戴一通高帽、称赞他们工作表现杰出,然后要求他们“闭嘴”,因为近期有关“美国与乌克兰共享情报”的新闻报道,起了“适得其反的作用”;拜登提醒这些“特务头头”们,这类消息“分散了美国在俄乌危机中的目标”,应该立刻停止这些泄密行为。NBC还表示,上述部门都拒绝了置评请求。
拜登要求情报部门保密,然后有人立刻将消息“泄密”给媒体——当然,拜登对媒体的报道感到紧张也是应该的,毕竟在美媒的口中,乌克兰宣布的主要战果,包括“击落载满士兵的运输机”、“击沉‘莫斯科’号巡洋舰”、“打死12名俄军将领”等,都离不开美国的情报支持——换句话说,每一个牺牲的俄罗斯官兵身上,都有美国人欠下的一笔血债。
拜登显然是在担心,美乌“合作”很有可能会把美国拖进战争深渊,第一时间当然要把所有可能的关系都撇干净,因此一个既想干坏事、又怕被人发现的蟊贼形象,跃然纸上。
其实不管白宫和美媒如何争吵,也不管美国到底帮了乌克兰多少忙,有一件事是肯定的:美国已经深度介入了俄乌冲突,不管是情报还是大量武器装备。华盛顿在这场战争中,完全是在扮演一个“不在场第三人”的角色,而目的也不是为了尽快实现和平而是尽可能延续战争,试图让俄罗斯持续放血。
但是《经济学人》杂志在最近的刊论中却认为,在华盛顿领衔的西方“史无前例”的制裁措施下,俄罗斯经济只受到了一些“皮肉伤”。文章认为,长期遭受西方围堵的俄罗斯经济,对于这一轮制裁已早有准备,而且最为重要的能源出口产业并未受到严重影响。
文章称:最近的经济数据证明,尽管俄罗斯经济出现了萎缩迹象,但并未到濒临崩溃的地步,而且开始逐步复苏。首先就是卢布汇率,当西方甩出“金融核弹”,开始将俄罗斯银行踢出“SWIFT”结算体系的时候,卢布汇率一度暴跌;但是随着莫斯科甩出“卢布结算令”后,卢布汇率不断回升,现在甚至比战前还要高出不少。4月29日,俄罗斯央行将基准利率从17%下调至14%,这表明“金融恐慌”已经开始缓解。
与此同时,尽管俄罗斯石油天然气出口量有所下降,但是能源价格上涨的缘故让俄罗斯能源出口收入不减反增;统计数据显示,自2月24日以来,俄罗斯通过运输和管道出口了至少价值650亿美元的化石燃料,同比增长80%——《经济学人》文章最后的结论是:在欧盟石油禁令生效前,“预计俄罗斯经济将继续向前发展”,显然文章是为了继续鼓动欧盟早日通过俄罗斯能源禁令,但也暴露了一个事实:如果欧洲不自宫,就很难拿俄罗斯有办法。
所以白宫和美媒的争吵没有任何意义,“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把戏骗不了任何人;俄军不怕西方的制裁和北约对乌克兰的援助。华盛顿既压不住俄罗斯,也救不了乌克兰——这才是拜登最大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