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心中的“房子”
2023-06-29 00:19 作者:被阳光打磨过的石子儿 | 我要投稿
每个人心中都会有一座“房子”,为了保护个体而存在。一旦崩塌,人也将失去存在的意义。这座“房子”便是人们的心理架构。 即便“房子”的职责一样,但支撑这间“房子”的竖梁却各不相同。人们从童年开始,慢慢的搭建这所“房子”,而每个人在建这所“房子”时,所打的地基,所用的竖梁在此时已经基本定格,到后来,为这所“房子”添的一砖一瓦都将深深影响这所“房子”的稳固程度与广度和高度。“房子”的支撑物可以是很多很多,刚开始的时候可以是亲人,可以是学校。到后来这间“房子”只能靠个人一点点的去构思,去添砖加瓦,可以是千奇百怪的理想,可以是花好月圆的爱情等等。 在建设这间“房子”时,人们所需要付出的心理能量是巨大的。有时候,即便是缓慢而又坚定的站起来这样能够稳固我们心理架构的动作,也需要自我的统一,需要大脑的指令和对身体肌肉神经的协调。 随着时代的发展,工作与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无能为力的事情越来越多。在面对这样的事情的时候,人们的心理架构也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对于这些事情,我们如今越来越多的习惯了调侃,玩梗。调侃,玩梗虽然是我们为了保持心理架构的稳固与平衡然后削减事情本身带给我们心理架构的压力所产生的行为,这样其实也是在拓宽这所“房子”。虽然,人们的心理架构因此变得稳固,但向上的高度却再难进步。这是否也是大众心理架构水平的减弱呢? 在个体的心理架构这所“房子”里,会有自己得意的地方,有奖章,有鲜花,但同时,也有落满灰尘的角落,有隐秘的角落所生的虫蚁,还有随处丢弃的早已不用的东西。虽然最终这间“房子”都会随着我们的人生无影无踪,但我们仍旧可以决定,在这间“房子”里在哪摆上鲜花,在哪摆上小床,而这也是我们各自全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