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学考笔记(必修一部分内容)
所有笔记均来源于做题总结,可能不全,但应该可以涵盖大部分重要知识点。
每天补充一部分。
必修一
原始社会:原始社会时期的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这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这是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
——特点:①人们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②人们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人类社会形态演替
判断标准:①是否符合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②生产关系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人类社会由原始社会进步到奴隶社会:
进步体现在——①金属工具的广泛使用(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文字的发明和应用
③土地变为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一切社会发展中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封建社会
农民被剥削是因为:封建土地所有制
资本主义社会
※冲突与矛盾的根源: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基本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资本主义危机的直接原因:个别企业内部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间的矛盾
生产力
生产力是人们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它处理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相对于资本主义,其优越性是: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
※—科学社会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历史前提:①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工人运动的兴起
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是:《共产党宣言》发表
——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准备阶段
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区别:革命的领导权不同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领导领导权不同;二是革命前途不同;三是所属革命范畴不同。)
近代中国
历史任务:①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②改变近代中国落后状况,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
井冈山道路: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实行武装割据,然后由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中国站起来的伟大飞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
中共八大:
意义:①中共八大对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作出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②指出我们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
③指出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
过渡时期
总路线和总任务是“一化三改”: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①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组织路线。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②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开启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③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党的十二大:邓小平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一鲜明主题。
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改革的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是坚持与时俱进,本质是坚持执政为民。
党的十四大和邓小平南方谈话: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围绕着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行了部署
党的十六大: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新的发展需要,形成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党的十九大:提出形成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四个伟大”是指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改革开放历程:
1917年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进行特区试点
1984年,开放了大连、青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1988年,设立海南省,并把海南开辟为经济特区
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实现两个100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使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②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③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④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脱贫攻坚战:打好脱贫攻坚战,是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这一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保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一初心和使命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指南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审视国际国内新的形势,通过总结实践,展望未来,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的重大时代课题:①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②新时代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原创性成果:(党的十九大报告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括为“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明确了坚持“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明确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要推动构建新型国家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邓小平理论:科学的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制定了21世纪中叶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明确先富带后富,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科学发展观:成功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功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新时代:
①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无比光明的前景
③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为人类做出更大贡献
④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中国梦:中国梦的深厚源泉在于人民,根本归宿也在于人民,只有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结合起来才能够得到成功。
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之间的关系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
②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制度是根本保障;
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精神力量;
⑤四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实现了封建专治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
②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家和现实道路;
③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