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无限人生书单系列第11季不是你一个人在学

2023-06-28 14:47 作者:bili_1469121520  | 我要投稿

实践乌托邦·理想的生活去哪里找

具体内容放在我的首页动态介绍了

借用托尔斯泰的“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不相同”的前半句,我想说的是“成功的教师都是相似的。”南菁中学校长杨培明激发了我这样思维的触点。他说:“我的起点很低,教育生涯是从农村小学开始的,也没有太高的学历。尽管后来我也拿到本科文凭,读完研究生课程,但我的起点真的不高。”然而,不得不说,他是当今教育界众多明星中的一颗。一个人的起点从来都不是禁锢自己成长的苑囿,成功的人一直行走在有目标的路上,他们从泥泞的羊肠小道,越过荆棘坎坷,路越走越宽,逐渐走上了通往幸福的康庄大道。“我到现在都不敢相信我会成为南菁中学这所百年老校、江南名校的校长。”杨培明校长如是说。这让我想起达尔文在晚年时也曾这样感慨:“我这样一个才智平庸的人,居然能够在那么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信仰,实在出人意料。我的小学老师和我的父亲甚至认为我是一个平庸的孩子......”他们没有追逐名利,只是朝着目标前行,成功、名声,我想只是水到渠成罢了。

行走在人生路途中,有一点精神守候,有一点理想追求,才不至于荒芜。行走在教育之路上,更要建造自我精神的园子。哪怕自身微不足道,只要我们专注于教书育人,时光会以成倍的速度增长我们的重量和力量。

朝着心中的乌托邦行走——教育是精神的追求

一个人有很多种活法,归结到底的哲学问题只有一个:精神立身或者富贵立身。当一个人富有到只有金钱的时候,是一种悲哀;当一个人穷困到只有精神的时候,我们只能仰视。选择了教育就等于选择了守候精神,保持内心丰富的安静和寂寞的充盈。教师这个工作是以精神追求为主的,选择了坚守,就该享受一趟人生美好的精神之旅。离开精神追求,只是一种活法,绝不肯上升到人的本质意义。永远在心中藏着一个追求的梦想,永远有一个高于现实的乌托邦,那是有意义快乐的心灵源泉。

那一份良知、责任和坚守——教育是情感的力量

威廉·詹姆斯说“我们这一代人最伟大的发现是,人类可以经由改变态度而改变生命。”一个人的态度决定了他的高度,我从杨培明校长的成长之路中更加肯定这一点。他很有底气地告诉我们:“支撑我走下去、走出了的是我身上不缺的那一份对教育的良知、责任和坚守。”一个有教育责任感的老师,首先是一个对自己有责任感的人。对自己有责任感,就会对自己的教育人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规划。杨校长分享了他的多个5年计划,他都一一落实。一开始,教育只是他养家糊口的职业,逐渐成为他奋斗的事业,而今他正走在更高的,追求教育艺术的路途中,在寻找属于自己的风格。每一个有成就的人,都是一艘负重前行的船,沉重的责任感时常压在心头,砥砺着他们人生坚稳的脚步,从岁月的风雨中走出来。我想,对学生最大的责任感就是尽快地发展自己,使自己更加专业。

读书、思考、写作——教育是思想的引领

有了情感、责任感,更要有能力做底,才有底气。不仅要有“心”,还要有“术”。“术”从何而来?从实践、从阅读、从写作中来。思想成就人的伟大,和多数有追求的大家一样,杨校长认为读书、写作是知识分子该有的常态生活。老师,就该是个读书人,用诗书气来滋养教师气。教书育人,是最为复杂的艺术,要有源自自我的理念。理念从何而来?一切外在的观点和理念无法使自己驾轻就熟地指导自己的实践,只有自己读和悟出来的理念才能烙上深刻的印记,有个人风格。阅读,是帮助我们保持心灵敏感最为有效的方式,读书是我们一辈子精神修炼的需要,应该成为教师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失去思想,只能是个教书匠。没有思想支撑,那我们的教育人生就不可能有湛蓝的天空和洁白的云朵。思想起源于实践,形成于思考,思考最好的方式就是写作。钱理群教授这样肯定写作:“将自己朦胧的思想、感情和心理感受、体验明晰化,对零星、残缺的思想片段进行修正、补充和发展,使其相对完整和逻辑化,将纷乱无序的思想系统化、有序化。原发的、处于相对粗糙形态的思想、情感、感受、体验、心理外化为精美的语言与结构,呈现为一种文化。”写作强迫人静下心来,写作是一趟深层的思考之旅。


无限人生书单系列第11季不是你一个人在学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