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蒙细雨湿人衣——评《祈愿物语》(1995)
临近年底,回想这一年中所看过的动画电影,佐藤顺一的这部《祈愿物语》恐怕是我最喜欢的一部了。我甚至认为,日本影评界欠这部片子一个“旬报年度十佳”的前三。

——以下有剧透,谨慎观看——
影片以一位小学六年级的女孩裕美酱为主视角,讲述了一个看似平淡、日常的故事:裕美的父母常年忙于各自工作,聚少离多,每天与裕美酱在同一屋檐下相伴的只有家庭教师、保姆以及一只神奇的雪纳瑞——优卡斯。
对于父母经常不在身边,对自己又缺乏关爱这一事实,裕美对父母一直表现得很“懂事”——在父母看来,孩子没有无理取闹,从来不提过分的要求,总是“平气”地接受父母频繁的出差、加班,这样的孩子简直“完美”!
但事实上,裕美心里的苦也许只有优卡斯明白:天底下哪个孩子不希望有父母疼爱?哪个孩子会喜欢每天在饭桌上都看不到父母?哪个孩子会接受自己的生日及圣诞party父母总是双双缺席?
一天妈妈告诉裕美她和爸爸很可能就要离婚,这让裕美感到空前的恐惧。
随着男家教圭介婚事的宣告,裕美酱心里仅存的一根支柱也眼看就要消失,她感到自己仿佛掉进了一个巨大无比的空洞,孤立无援。。。

一切的转机都由这部片子最圈粉的这只雪纳瑞——优卡斯带来。

在一番神奇的魔法之后,裕美酱的父母意识到了各自问题的所在。
我的理解,裕美父母最大的问题是——完全无视了自己孩子的感受,自始至终。
从最初的只知道忙于自己的工作,认为给孩子提供足够的物质支持就够了,很少与孩子有情感沟通和交流;到后来,单凭各自意志就决定要离婚,而完全不考虑对孩子的心理会造成何等影响。这一切都表现出父母的自我中心,对孩子基本人格的忽视。
二刷这部片子的时候,我留意到裕美父母之间的一次对谈,裕美爸爸说,我们忘了当初有这个孩子的时候所做的约定了——一切都要以“让裕美幸福”为目的。

所以,影片最后的段落,虽然没有言明,但我觉得,裕美的父母一定意识到了,自己的事业虽然成功,但在家庭方面却是个不折不扣的失败者,同时,在为人父、为人母方面也是失格的。因此,挽回和弥补的办法就是回到从前,像当初一样三人一起幸福地生活,这才是“家”的意义。而只有当有了“家”这个基本框架,“父母”和“子女”才有意义,爱才有依靠。
影片从最开始的轻松日常,到中段的“成长的烦恼”,发展到最后,愈发深入到父母子女之间家庭关系的细微深层,平静细腻之中蕴含着力量,海边裕美告白的段落让人动容。全程看下来,犹如蒙蒙细雨,不知不觉间催人泪下。
* 对于裕美父母是否要离婚,这个问题想必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有人认为,既然双方之间已经没有了爱,再为了孩子勉强生活在一切,也未必是好事,无论对谁而言。起初我也持这样的看法。但二刷之后,我改变了自己的观点。首先,评断这个问题一定要放在这部影片的故事框架中来,影片中裕美的父母单纯只是各自的事业心过强,两人都是工作狂,换言之,双方并不是因为哪一方出轨而造成不可挽回。其次,影片表达的主旨,我认为是要对未成年子女有足够的关爱,尤其是,要尊重他们的人格,要考虑他们的感受。比如这部影片中反映的离婚问题,绝不仅仅是父母双方的简单问题,它对子女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或者准确地说,孩子们心里的感受通常是做出离婚决定的父母们想象不到的。影片中,裕美哭诉,一旦离婚,“爸爸妈妈就不再是以前的爸爸妈妈”了,这句话值得好好回味。
所以,我认为,从更深一个层面来说,这部影片是通过孩子的视角表达了生活在一个“问题家庭”内的感受,进而提示出父母的“责任”问题——即结婚,尤其是生育了孩子之后,一切就变得不再是可以任性、随意了,在家庭内部,义务和责任的概念要更重要,所以不可以轻描淡写地说“离婚是我的自由和权利”,而要考虑他人,尤其是未成年子女。这看似常识性质的东西,在今天却似乎常常被遗忘。
最后必须要说,这部片子“画”得太好了!!!
今天浓郁工业味道,几乎格式化的动画作品,动辄都能被称为“截图作壁纸”,观众们真应该看看这部1995年的作品,看看什么叫“绘画”。
随手截几张:


再看看这个烟灰缸,注意里面的烟灰。这种等级的细节表现在影片中可以说俯拾即是。

因此,这部片子从内容到形式,都属上乘佳作!推荐观赏!
*写于 20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