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偶然之中有必然—北京大学日语笔译第6名经验分享|2022翻硕(MTI)考研经验

2022-11-16 11:20 作者:瑞译学苑-MTI及CATTI日语  | 我要投稿

——雲雀


云雀是去年瑞译北大特训班的学员。


去年我们小范围开了这个班,一共收了6位学员,由我和大左老师每人负责3位,进行一对一指导。最后上岸2人(我和大左老师一边一个),成功率30%。


今年因为精力问题,为了保证服务质量,暂时没有开设这个班。


正如云雀在文中所说,她的成绩在特训班模考时常常垫底(这不代表她的水平不好,因为特训班里的学员水平都很高),但考试就是会有这种波动,或者说高手过招,在实力之外,必然需要一些运气。


我的班上有一位学员,模考时多次排在第1名,但很可惜,最后她没有进复试。


她这次是二战,压力很大,这次失利后她打算暂时不考了,同时非常怀疑自己学习翻译的天分。


我能理解她的心情,其实她的水平和天分都够,只是北大竞争异常激烈,自己运气差了一点。


毛主席当年阅读《南史》,看到梁武帝的内容时,曾引诗感叹:“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


所以“成功者”不必自傲,“失败者”无需自卑。


万事不离开运,我们控制不了运。但运气不是等来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增大好运的几率。如云雀所说,她的考研经历充满了“偶然性”、“实属幸运”,但能将这种“偶然”与“幸运”转换为最终的成功,是因为她付诸了努力,付诸了思考。


相信每位读者在阅读她的文章时,通过她的总结和复盘,也能发现,为什么“偶然”之中有“必然”。


云雀是一个非常谦逊踏实的人,她肯定能有更多更好的成绩。建议大家读到最后,我相信,它肯定能给一些人带来勇气。


唯斯


写在前面


大家好,我叫雲雀。我的初试备考时间是21年7月至12月,历时6个月脱产考研,时间比较充裕。我的整个考研经历充满了偶然性,希望大家理性看待。


初试部分


政治(70/100)


参考资料:

肖秀荣-《1000题》、《精讲精练》、《肖四》、《肖八》

腿姐-技巧班、公众号、《30天70分》、《腿四》

徐涛-全程班、公众号

空卡-带背


7-10月:跟徐涛全程班,对照《精讲精练》,刷《1000题》。《1000题》我是分章节来刷的。先打印刷题纸,分章节订好,先盲刷马原部分,订正。等学到史纲,再刷一次马原,刷史纲。学到毛中特,再刷马原,刷史纲,刷毛中特。虽然全部课程还未结束,但是马原、史纲等已经刷了两三遍了。最后将每个章节反复错的题目整理集合,单次错误的点与重复犯错的点分别整理成了文档。由于没有每天定时定量地学习政治,这段时间的进度特别拖沓。全程班的课程基本是每天躺在瑜伽垫上听完的,跟听相声似的,效率很低。其实只挑选重点章节听,大致理解就可以,后面冲刺阶段重难点内容还会重复出现许多遍。


11-12月:技巧班,《腿四》,跟着空卡背《肖四》。这段时间的主线任务还是刷选择题,《30天70分》我只刷了重点章节。此外,还刷了一遍小程序上的选择题,但这一部分我没有及时复盘,刷过即忘,纯属浪费时间了。腿姐技巧班的内容,干货满满,值得一试。大题背诵只选择一位老师即可,我选的肖老师,只背了《肖四》。最后三十天,徐涛和腿姐的公众号每天都有带背,我比较喜欢腿姐的风格,听她说话不容易走神,专业能力靠谱,推荐。


政治没有花费太多的时间,基本是累的时候,刷题换换脑子,反映到分数上也不是很理想。总共的时间就这么多,各门学科怎么取舍,大家按照自己的步调安排就好。


翻译硕士日语(80/100)


参考资料:

①瑞译北大特训班测试

②瑞译语法刷题班

③N1、N2历年真题

④《完全掌握日本语能力考试语法问题对策N1-N3》

⑤《10年专八真题》

⑥《日语专业八级考试语法敬语篇》

⑦《日语专业八级考试文语法文学文化篇》

⑧《日语专业八级考试综合辅导与强化训练》

⑨《日语惯用语、谚语详解》


这一科全是选择题,难度不算太大,但我日语基础薄弱,复习起来有些费劲。文法、俗语、读音、古语、敬语,每个部分对我而言都挺棘手。


文法:N1-N3、专八的题。订正完满满两大本语法错误之后,心里才有了点底。

俗语:①⑧⑨,俗语从7月开始积累的,但是内容太多,只能是碰上一个记一个,录到anki。

读音:主要是专八词汇,另外搜集了一些特殊的数字、季语的读音。

敬语:这块我一直很糊涂,只把能搜罗到的敬语题都做了。

古语:放弃了…考试前一夜背了一下历年专八古语题的答案。


今年没有考敬语和古语,但我没有重视基础词汇,多错在读音和一些语法。考前最好把N1N2的单词再过一遍。以上提到的参考资料,最后两本我没有看完,时间不太充裕的同学,建议至少优先看完倒数第二本。


特训班每个月都会有日基的测试,唯斯老师和大左老师倾情出题,别出心裁,只有做过才知道其中酸爽哈哈。


图片


日语翻译基础(102/150)

参考资料:

瑞译学苑北大特训班-精修译文

特训班早晚读

特训班模拟考试

特训班倒计时自测

特训班补充词汇


这是我觉得最难,花费时间最多的一科。大学期间没上过翻译课,工作也几乎与翻译无关,跟着训练营练了三个月,进特训班前刚考过二笔…但没考过。


日译中经常错译,中译日…有时候甚至写不出一个完整的句子,总是看着原文发呆。但就是因为知道自己水平不济,在参加特训班报名测试的时候,特别放松,用词也大胆,误打误撞就选上了。


这门的复习,我没有额外再找资料了,全程跟班走。7月开始,每周两篇精修翻译(会打分);每日早读一篇中文,挑一些自己认为重要的点译为日语。


每天晚读一篇日语,千字以上,多是社论新闻,重点段落要翻译(word累计翻了25页),好词好句要积累;一共五次翻译模考(手写);最后一个月的倒计时自测里,每天都有几段翻译。另外唯斯老师会补充一些热词。


图片
图片
(晚读部分内容)


我翻译练习的量不算多,但每篇都是精练。特别感谢大左老师,帮我精修了48篇译文,满篇批注,针针见血。


这也是我感觉翻译进步最快的一段时间,最明显的变化是,日译中我能分析清楚句式结构,不乱翻长定语了(emm…一开始我连句子都看不明白),减少了错译。中译日不求用词高级,只求用我能想到的最简单的语言把意思表达清楚。


最开始的一两个月,译一篇文章甚至要用四五个小时,那时脑子空空,笔下无墨,逐词逐句都想查阅。害怕交作业,也害怕收作业,收到作业时也必定要沮丧一番。但是不得不说,犯错-指正-改错-提问,是最高效的途径了,我不用再一知半解地瞎琢磨了,不懂就查,查不到就问,有问必答。


唯斯老师出的晚读里也会布置很多翻译练习,每篇都做,会大有收获。此外还有两位一同备考的小伙伴,我们会一起讨论译文。小u思路灵活,卡路里迅速准确,我常常羡慕他们俩的译文,也受到了许多启发。


一共经历了五次模拟考试,每次都能发现自己新的弱点。特训班无论大考小考,都会打分+排名。而我的成绩,常常垫底,一开始还会为此哭鼻子,但往后,脸皮一厚,时间一紧,沮丧还是沮丧,却没闲工夫伤心抹泪了。


五次考试的总结如下:①不会就过,掐好时间。②翻译前要通读全文!③字丑但要清晰,间距稍微拉开点。④先翻中译日。⑤不许翻不完。虽然我的总结看起来…emm一言难尽,但都是血泪教训。有一次通篇的关键词我都看错了,给唯斯老师都整不会了。


实际考试时,因为不好排版,我还是先翻了日译中。第一篇不难,但篇幅长,一开始我还字斟句酌,翻完第一篇发现已经过了一个半小时。慌了,手都有点抖,但很不甘心,又有些生气,我偏要写完,然后龙飞凤舞地赶完了后四篇。交卷以后,怅然若失,我只记得拼命在写,不记得写了什么,卷面也糟糕极了。本来下一场都不想考了,但中午的外卖肉丝年糕煲意外地特别好吃,吃撑了,还是去考吧。


百科(141/150)


参考资料:

瑞译北大特训班-百科测试+讲评

纪录片《中国通史》(b站)

NHK高校講座日本史(b站)


这门算是佛系复习吧,分数是意外之喜。特训班每周有一次百科测试,嘉嘉老师出题,共考了20次,每次25个词条。这些词条应该是囊括了真题和一些发散词汇,我每次都分数平平。


7-9月,我只把每次考试的词条整理了一遍,录入anki。10月开始,重新整理真题的词条,每天午饭的时候和爸妈一起看中国通史。光看是很容易忘记的,但里面涵盖了几乎所有中国历史地理部分的考点,比如郑玄、回鹘(出现了不下十次),如果能把整条脉络都梳理清楚,编起来也会靠谱一些(然而内容过于庞杂了,想法不太现实)。


我找来了中国通史的解说词,中午看1-2集视频,晚上看4集解说词,在解说词里总结了一些真题相关词条,另外里面有些句子拿来写作文也挺好。刷完这两遍,12月又把我喜欢那几集重新看了一遍。尤其是隋朝,我很喜欢。


“隋炀帝在位14年,曾二下扬州,北巡突厥,西巡河右,经略西南,招抚琉球,他真正住在长安不足两年,住在东都洛阳不足四年,其它时间都在各地巡游。营建东都、开凿大运河、打通丝绸之路、西巡张掖、乃至攻打辽东,都是为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杨广还进一步推行政治体制改革,完善了三省制与科举制度,使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从此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其实看着看着,已经不觉得自己是在复习百科了,以复习为由头,看了很多闲书、纪录片、电视剧,不乏感动。每一个小词条,都可以嵌在一个大背景里,有关联,很合理。


当然写字速度与答题技巧也是缺一不可。嘉嘉老师曾出题:“藤原不比等”。不认识,但“藤原”是贵族姓氏→飞鸟时代有藤原京→平安时代,白河天皇抵制外戚藤原氏→藤原道长,一门立三后。联想到这些以后,赌一把,关于“藤原不比等”可以编出:公卿、外戚、奠定了藤原氏繁荣的基础。这是一个思路。


另外我也总结了一个文档,除了真题联想的词条,还有盛世、地理分界线、新石器时代文化、古代战役等等。大概2.5w字。


图片


作文部分…我是作文困难户,每周的作文评讲,我好多次都是点名批评的对象,经常跑题。我的问题是不爱列提纲,列了提纲也不按提纲写,想到哪写哪,大忌。大家引以为戒。


打开试卷的那一刻,第一眼就看到了隋朝,仔细看过题目之后,感觉出题老师是在捞我。整体答得很畅快,就连大作文都在捞我,疫中杂记,我这个武汉土著可太有体会了。交卷后,打开微信,才发现题目考的是“黑海”,我看成了“里海”…emm


复试部分


我的复试,没有经验,只有教训。初试过后我就一直摆烂,疯狂出去玩…1月,特训班测试过一次视译,我翻得很惨烈,然后破罐破摔,继续摆烂。


虽然报了视译听译课,但一想到自己进复试希望渺茫,听课的状态就像在吃瓜…大左老师每次询问练得如何,我都蒙混过去…直到成绩出来,我才觉得真的真的来不及了。


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要交材料,准备视译和问答,我每天都非常焦虑。本来随机应变的能力就不强,说话容易紧张,平时不练口语……一度陷入了沉浸式的后悔。所以请大家一定尽早开始准备复试。非常感谢两位陪我练习的小伙伴,澄海和团团,在她们耐心细致的引导和鼓励下我才慢慢调整了状态。


关于视译,以前从没练过。我最大的问题是反应很慢,许多词想不起来,就是不熟,短期内也很难突击,经常遇到生词就会突然卡住,那时候大脑其实没在思考,卡住以后就一片空白了,这是很致命的。


和唯斯老师模拟的时候也出现了这一幕,一个外来语把我卡到说不下去。当时很担心老师的反应,如果他说你这样不行,后天就要复试了,那我的心情真的会崩溃。但唯斯老师只是很客观地分析了一下这种情况如何处理,还说考场上不会遇到这样的生僻词,可以轻松上阵。感恩!问答部分,我准备了大概40个问题,很多问题都答案相仿,就合并同类项了。


大左老师帮我语音模拟了一次问答,押中了一道题,太惊喜了。这个问题有点难以回答,草草写了两句答案,复试被问到后,想撞墙。


写在最后


关于我


我毕业于武汉的一所双非院校。大学期间,不务正业,勇敢挂科,绩点2.96。英语专业,大三时才勉强过N1(121分)。没有留学经验,也没参加过日语相关竞赛,就这样混到了毕业,找了份离家近的工作,闲散度日。


疫情刚暴发时,我被关在家整整83天,靠居委会救济的萝卜莴苣过活。我每天在小阳台上胡思乱想,干什么都没劲,感觉人生已经暂停了。坐地日行八万里,家里只有一袋米。心情苦闷,写了一大堆日记(没想到在大作文里还用上了)。这算是人生的一个假期吧,让我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


我真的愿意这样混到退休吗。这期间,偶遇了日语职翻联盟,一口气刷完了所有经验贴。读完之后心潮澎湃,怀着这样的心情,我又回房继续躺着了。


当大左老师通知我进特训班的时候,我几乎立马就决定了,辞职考研。这个决定有一些仓皇,没有择校与深思熟虑,脑袋一热,考吧。没想过什么性价比,只想在我一眼望穿的生活里做出一些改变。如果当时理性地分析一下自己的水平,或者多了解一下研友们的水平,我也许就不会去考了。


第一次打开北大的官网,我躲在自习室的角落里,遮遮掩掩地看。内心一直觉得自己配不上。备考的半年里,情绪起起伏伏,每次考砸了我都很怀疑,我凭什么去考,我是不是太莽撞了。好在,学费已经交了,半途而废不划算。


大左老师对我说的最多的,就是不要妄自菲薄,送与大家共勉。


《牧羊少年奇幻之旅》里面说,“当你想要某种东西时,整个宇宙会合力助你实现愿望。”我的考研经历仿佛就是这样,实属幸运。


很感谢唯斯老师、大左老师和嘉嘉老师的指导和鼓励;也感谢我爸妈,尊重我的决定,并从不过问我的学习;感谢肽肽驹、猪会、王欠欠的支持~还要再次感谢陪伴我考研的小伙伴,卡路里、小u、澄海、团团、いほう,还有我的小组搭档阿馨。所有的相遇,才让我成为了现在的自己。


不知道怎么结尾了,就说到这吧。希望这篇帖子能带给你一些勇气。


END

偶然之中有必然—北京大学日语笔译第6名经验分享|2022翻硕(MTI)考研经验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