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新疆的缘份从一颗枣开始,若羌之旅,心之所向

今天终于写到若羌了,在开始之前先扯一点闲篇,提到若羌就得先提一下若羌枣,小编一直在新疆种植灰枣,也叫楼兰枣(不是广告),之所以提到新疆枣,是因为这是小编与新疆缘分的起点……缘分……这词用的好像有点酸,不过事实的确是这样的,那些年(应该是十多年前了,具体数字,不是十一就是十二,或者十三),小编被朋友们问到最多的问题是:新疆AQ吗?不厌其烦的解释,他们不厌其烦的不信,在那些年他们眼中的世界看来,小编今天能继续坐在这敲字,简直堪称奇迹。


之所以用这种不讨喜的方式写东西,是因为小编爱好旅行,曾经流浪过挺多地方,许多人对新疆总是抱有很难改变的印象,虽然今年新疆火了,但刚火一点就被黑、被造谣(请不要争,就是被黑,被造谣,小编执拗),个人认为,在新疆旅行,人文更胜于风景,所以,选择用这种不讨喜的方式,将有限的了解和知识放在前,旅行推荐放在后,让大家有所了解,当踏上新疆之旅的时候,可能,可能会有一丝丝的帮助,就够了。

因为……有些解释看起来挺多余
扯的有点远了,我们扯回来:
若羌国,又称婼羌国,西汉时期西域三十六国之一,位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若羌县东南。

婼羌是西羌的其中一支,原来游牧于祁连山内外,河西走廊张掖、酒泉南山诸水流域,弱水上游及其以西地区。 汉文帝初,匈奴向河西扩张,迫使其大部西迁至楼兰以西到葱岭以南的山区,其分布地东西长达7000多里,在阳关西南至于阗南山谷间“千八百里”建立国家,成为西域三十六国之一。

《大唐西域记》记载:
若羌國。國都曰若羌城。城周二十餘里。去王舍城六千餘里。去烏仗那國三百餘里。去屈支國四百餘里。去赭時國五百餘里。去颯秣建國六百餘里。去弭秣賀國七百餘里。……(中间略)去紇露悉泯健國二千五百餘里。
此國亦屬於阿耆尼王之地,其俗與阿耆尼同,其地亦有沙漠,水草少,無穀食,人民以牧畜為業,食肉飲乳,衣皮毛,無法度,多盜賊,不事農桑,無市肆,無金錢,貨以牛馬為主,其地多有金剛、珊瑚、琥珀、水精、水晶、玻璃等寶物。
因此也有人认为《西游记》中的宝象国,是以若羌国为原型创作的,《西游记》中的宝象国也是阿耆尼王之地,习俗与阿耆尼相同,其地也有沙漠,水草少,无谷食,人以牧畜为业,食肉饮乳,衣皮毛。宝象国之王也姓婼羌氏,号曰阿耆尼王之子。因此,《西游记》中的宝象国故事可能是以若羌为原型的。

关于若羌国的灭亡原因,至今都不明确,可能与楼兰、焉耆命运都差不多,有气候变化因素、战争侵略因素,但是若羌国的灭亡有重要的一点因素就是文化消亡,若羌国曾经是一个拥有独特文化和艺术的国家,有着自己的文字、宗教、建筑、雕塑、绘画等。但是由于气候变化和战争侵略的影响,若羌国的文化逐渐衰落和消亡,无法传承和发展。许多若羌人也被迫迁徙或融入其他民族,失去了自己的民族特色和身份认同。

若羌国是曾经辉煌而后沉寂的西域文明,在历史和文化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今天的若羌是新疆旅行中不可错过的目的地之一,若羌县旧称“婼羌”,1959年更名为“若羌”。
若羌旅行,文化遗迹、自然风光、民俗风情都值得探索和体验。
若羌古城遗址:若羌国王都所在地,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如若羌木雕、若羌壁画等

楼兰古城遗址:关于楼兰古城之前写过相关文章,目前已不能随意进入。
米兰古城遗址:曾是楼兰国的附属城市,佛教文化的发祥地之一,遗址中有米兰寺院、米兰塔等
罗布泊:被称为“魔鬼之海”、“死亡之海”,曾经是西域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楼兰古国的发祥地
雅丹地貌景区:被称为“魔鬼城堡”、“风城”

鲸鱼湖:被称为“沙漠明珠”、“沙漠之眼”,因其形状像一条鲸鱼而得名,湖水清澈碧蓝,与周围的黄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阿尔金山:被称为“最后的秘境”、“最美的地方”

最后,小编在新疆等你来创造自己的旅行故事,也许是一段历险,也许是一次探秘,也许是一次发现,也许是一次感动。
最后的最后,如果你来若羌,记得找小编来吃枣,我负责种,你负责吃,让你旅行一圈,回去胖十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