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何谓“一献之礼”?| 酒礼趣谈

2023-09-15 15:52 作者:长江酒道  | 我要投稿

“幡幡瓠叶,采之亨之。君子有酒,酌言尝之。君子有酒,酌言献之。有兔斯首,燔之炙之。君子有酒,酌言酢之。有兔斯酋,燔之炮之。君子有酒,酌言酬之。”这段出自《诗经·小雅·瓠叶》的记载,从客人的角度,描写了周朝贵族宴饮、宾主敬酒的情形。 

诗中提到的“献”、“酢”、“酬”,共同组成古人饮酒的一套礼节,称之为“一献之礼”,又叫“三爵之礼”。据说在一献之礼之前,还有一道程序:主人要先到庭中净手,爵也要一并清洗,客人也要随主人一同前往,以避役使主人之嫌。

 

这之后,才进入正式的喝酒环节:主人先斟酒敬客人,客人拜谢后将爵接过来,客人入席做食前祭祀,并要称赞酒的味道非常甘美,等主人答拜后再将爵中的酒一饮而尽,这个主人向客人敬酒的过程,称为“献”,是一献之礼的第一步。

接下来,客人回敬主人,叫做“酢”;主人将客人的敬酒饮毕又自饮后,再次斟酒回敬客人,称为“酬”。一献之礼这套敬酒礼仪才算完成。

 

一献之礼后,宴席在座的宾主按长幼次序相酬之礼,称为“旅酬”,旅酬之后,宾主喝到一醉方休,已经不能计算喝了多少杯,成为“无算爵”。

 

在古代,一献之礼是一项重要的饮酒礼仪,在很多古籍中均有记载。《礼记·乐记》中说:“是故先王因为酒礼。一献之礼,宾主百拜,终日饮酒而不得醉焉。”与此同时,《仪礼·士冠礼》记载:“及醴宾以一献之礼。”汉郑玄注:“一献者,主人献宾而已……士礼一献,大夫三献。”

实际上,一献之礼最开始的用意是为了限制酗酒,主要目的是控制饮酒的量。周代《礼记》中记载,“君子之饮酒也,受一爵而色洒如也,二爵而言言斯,礼已三爵而油油以退。”这句话的意思是,正人君子饮酒,喝完三爵之后,就应该放下杯子,退出酒席,说明喝酒要适量。

 

还有一个关于一献之礼的故事,可以看出古人对饮酒礼仪的重视。《左传》记载,晋灵公在酒桌上伏杀赵盾,赵盾车夫觉察出不对劲,想让赵盾逃走,车夫给出的理由是:臣侍君宴,过三爵,非礼也。就是说,赵盾陪君王喝酒,已经喝了三爵的量,喝完酒不退席非常不礼貌,因此要告辞了。

 

一献之礼,不仅是饮酒礼仪,也讲究饮酒有度,从中也能够看到古人的饮酒观。

-- The End --


何谓“一献之礼”?| 酒礼趣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