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数不虚》第四节:破解虚数(下)
在上一节中,我们把√(-1)当成一种新的数字看待。并且根据已有的运算规则,我们迈出了第一步,简化了卡丹(Cardan)的问题。但我们还需要庞贝利(Rafael Bombelli)的另一个卓见来解决问题。

图一:用求根公式解x³=15x+4得到的结果
庞贝利观察过三次函数的图像,不难发现它与x轴至少有一个交点,即这个方程必有一个实数解。因此,他的第二个洞见是把上式的两部分分别改写成:

这才能把√(-1)的部分抵消掉。于是,问题便有迹可循。通过对上面任意一个等式两边同时立方,我们得到了两个关于a、b的等式:

从上式要解出a、b有些难度。但庞贝利有更巧妙的方法:如果我们回到初始的三次方程x³=15x+4,然后试几个整数(这种方法称为试错法),我们不难知道“4”就是答案。我们便很容易地求出a=2,b=1(舍去负解)。我们可以验证一下,当我们把2+1√(-1)和2-1√(-1)加起来时,我们得到了“4”——刚刚蒙对的答案。
有意思的是,我们的问题和答案都没有出现√(-1)的身影,然而在解题过程中,√(-1)成了我们破解的关键,事实上,只要我们扩充数字体系,我们便能解决许多看似无解的问题。
法国著名数学家雅克·哈达玛(Jacques Hadamard,1865-1963)曾说:
The shortest path between two truths in the real domain passes through the complex domain.
(要理解实数域中的数学物理方程,就必须放到复数域中理解。)
遗憾的是,庞贝利在发现了如此有用的√(-1)之后,他仅仅公布了其发现,并评价这只是个便于计算的工具(hack)。 他说到:
The whole matter seemed to rest on sophistry rather than truth.
(整个过程更像是一种假象而不是一种真实)
如今我们知道,虚数的应用远不止于此。只是这一切显得太自然了,以至于在他看来,显得很不真实。很多学生在学习复数也会有这样的体会,如果你有这种感受,你就对了!
开方运算,与计算正方形的边长密切相关。对正方形的面积开方便给出它的边长。但是√(-1),即“负面积”有没有它的边长?这样的问题拖慢了虚数的发展历程。然而虚数的隐晦,在于它蕴含着超越大多数人经验的深刻内涵。这一切,要等庞贝利去世很久之后才被真正发掘。

拓展阅读
如果你想要检验自己确实听懂了刚才的内容,就让我们完整的回顾一遍庞贝利的解答过程。
首先,它假设有
但正如前文所言,庞贝利知道三次方程的解必有一个实根。
因此它假设:
以消去√(-1)。用今天的话说,这是一对共轭复数。
分别对这两个等式的任意一个两边同时立方,他发现都能得到图三的结果。
然后,我们根据已知解x=4,得到a=2,b²=1,舍去负解得a=2,b=-1,于是
于是我们解决了卡丹问题:
如果你觉得整个过程更像是一种技巧,不止你一个人有这种感觉。在笔者眼里,√(-1)如同电影《Who Framed Roger Rabbit》中的动画角色——兔子罗杰(Roger Rabbit)一样,我们不曾想过有一天他能走出荧幕,跟真人互动。男主埃迪·瓦林特(Eddie Valiant)在演戏时能看到周围的一切却看不到兔子,正如当时数学家只知道实数而不知道√(-1)一样。但男主和兔子,都是一部电影中有生命的角色,正如实数和虚数:
不变的是数字,我们已是观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