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岛共和国
(冰岛语:Lýðveldi Íslands,英语:the Republic of Iceland),简称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位于北大西洋中部,靠近北极圈,是欧洲第二大岛。总面积103000平方千米,海岸线长约4970千米。冰岛全境11.6%面积被冰川覆盖,四分之三的国土海拔400~800米,属寒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国分21个自治市和203个选区。截至2022年1月,冰岛总人口为37.6万人。
公元9世纪中期,爱尔兰人和挪威人移民到冰岛,成为冰岛历史上记载的最早居民。930年,冰岛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议会(Althingi)。1262年起,冰岛先后被挪威和丹麦统治。1944年6月17日,冰岛共和国成立
冰岛是经济高度发达的欧洲国家,拥有世界排名前列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人类发展指数,是世界上最适宜居住的国家之一。渔业是冰岛立国之本,渔业及其衍生行业作为冰岛最重要的经济产业。[8]工业以炼铝等高能耗工业和渔产品加工业为主。冰岛以其火山、冰川、温泉和极光等奇特的风光和地形地貌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冰岛是联合国、世贸组织、北约、欧洲自由贸易联盟、欧洲经济区、经合组织及北欧理事会成员国,是《申根协定》签约国,但尚未加入欧盟。
2021年,冰岛国内生产总值为3.23万亿冰岛克朗(约合249亿美元),人均可支配收入为442万冰岛克朗(约合3.4万美元)。
来自挪威的流亡贵族英格尔夫·阿尔纳尔松(Ingolfur Arnarson)是冰岛最早的定居者之一,他于874年在雷克雅未克(Reykjavik)建立了定居点,并为之命名。
斯堪的纳维亚人和凯尔特人在9~10世纪间移民到冰岛之前,冰岛是除新西兰以外世界上最后一个无人居住的大岛。
930年,冰岛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议会(冰岛语:Alþingi)并成立了冰岛自由邦,虽然这一议会此后并未运行多久。某些文字证据显示,爱尔兰人的僧侣曾经在北方人到达之前在冰岛生活过,不过没有考古学上的证据证明这一推断。冰岛保持了300年的独立。
经过一段时期的内乱后,冰岛于13世纪加入了挪威的统治。1397年卡尔马联盟的建立统一了挪威、丹麦和瑞典王国。因此,冰岛跟随挪威加入了该联盟,并在1523年瑞典脱离该联盟后接受丹麦的统治。对于丹麦,冰岛是一个遥远的半殖民地领土,丹麦在冰岛的机构和基础设施缺乏。
大约在16世纪中叶,作为新教改革的一部分,丹麦国王克里斯蒂安三世开始将路德教强加给他的所有臣民。最后一位天主教主教Jón Arason和他的两个儿子于1550年被斩首。从此,在冰岛,路德教一直是占主导地位的宗教。
在17和18世纪,丹麦对冰岛实施了严格的贸易限制。而包括火山爆发和疾病在内的自然灾害导致人口减少,包括巴巴里海岸在内的几个国家的海盗袭击了它的沿海定居点,绑架人们成为奴隶。
18世纪的一场天花大流行杀死了大约三分之一的人。1783年,拉基火山爆发,造成了毁灭性的影响。在爆发后的几年里,人们称之为“雾难”(英文:The Mist Hardships冰岛语:Móðuharðindin)。超过一半的牲畜死亡,大约四分之一的人口死于随后的饥荒。
在18世纪中叶,冰岛也受到了启蒙思想的影响,产生了埃格特·奥拉夫森、比亚尼·帕尔森与斯韦恩·帕尔森等科学先驱。1786年,在斯库里·马格努森创办的羊毛产业支持下,雷克雅未克建市。
拿破仑战争期间,由于丹麦加入法国一方,英国海军便封锁了冰岛的航路,查扣往来船只,使冰岛再次穷困。在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之后,冰岛的独立斗争形成。
1814年丹麦-挪威联合王国根据基尔协议(treaty of Kiel)分治之前,冰岛是挪威国王的殖民地,此后成为丹麦的附属国。
1874年,丹麦政府给予冰岛有限的自治,
1918年,丹麦与冰岛签订联合法案,丹麦承认冰岛王国为丹麦王国附属的主权国。自此,冰岛在内政方面进一步获得了类似于保护国的独立和主权,外交和国防方面丹麦仍保留权力。
1940年,na cui德国在二战期间占领丹麦,冰岛议会宣布冰岛政府从丹麦国王收回冰岛外交及其它事务的权力。同年英国占领了中立的冰岛,次年美军接替英国军驻守冰岛。丹麦国王继续保持法律上的统治。
1944年,冰岛共和国建立。新的共和国是北约的成员国,并于1949年和美国签订了防卫冰岛的协议。根据这一协议,美国在基夫拉维克设有军事基地,一直到2006年9月底美军单方面撤出。到目前为止冰岛还没有自己的军队。
冰岛全境11.6%的面积被冰川覆盖,四分之三的国土海拔400~800米。整个冰岛是个碗状高地,四周为海岸山脉,中间为一高原。大部分是台地,台地高度大多在400~800米之间,个别山峰可达1300-1700米,冰岛最高峰是华纳达尔斯赫努克山(2119米)。低地面积很小,西部和西南部分布有海成平原和冰水冲积平原,平原面积占全岛的7%左右。无冰川流过的海岸线不规则,多峡湾、小海湾。其他沿海地区主要为沙滩,岸外的沙洲形成潟湖。
冰岛有100多座火山,华纳达尔斯赫努克火山为全国最高峰,海拔2119米。冰岛几乎整个国家都建立在火山岩石上,大部分土地不能开垦,1963年至1967年在西南岸的火山活动形成了一个约2.1km2的小岛。
早中新世晚期以来,由大西洋中脊裂谷溢出的上地幔物质堆积而成,属于火山岛。组成冰岛的岩石都是火山岩,以玄武岩分布最广,还有安山岩、流纹岩等。
岛上多火山,以“极圈火岛”之名著称,共有火山200-300座,有40-50座活火山。主要的火山有拉基火山、华纳达尔斯火山、海克拉火山与卡特拉火山等等。冰岛温泉的数量是全世界之冠,全岛约有250个碱性温泉,最大的温泉每秒可产生200升的泉水。冰岛是世界温泉最多的国家,所以被称为“冰火之国”
冰岛属寒温带海洋性气候,变化无常,因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温较同纬度其他地区温和,7月份平均温度11.7摄氏度,1月份平均温度1.4摄氏度,年平均温度5.5摄氏度。夏季日照时间长,冬季极短。秋冬季可见极光。
冰岛多喷泉、瀑布、湖泊和湍急河流,最大河流锡尤尔骚河长227千米。河流呈辐射状由中部高原向外流出,主要的河流有:菲约德勒姆冰河等。冰岛不仅是第四纪冰盖的中心,而且高原上仍有现代冰川分布,主要是盾形的冰帽冰川,也有少量的冰斗冰川,面积占全岛的11.5%。主要有瓦特纳冰原,朗格冰原,霍夫斯冰原及米达冰川,其中瓦特纳冰原面积达8450km2,厚度在几百米到2千米之间,是除南极和格陵兰之外世界最大的冰川。
首都雷克雅未克(Reykjavik)位于冰岛西南角,是全世界纬度最高的首都,是冰岛最大的港口城市,西面临海,北面和东面被高山环绕,受北大西洋暖流影响,气候相对温和。雷克雅未克是冰岛主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阿库雷里,冰岛第二大城市,冰岛北部最大港口。城市背依雪山,面临碧湖,风景秀丽,素有冰岛北部“雅典”的雅称,又有“北极圈边花园城市”的美誉。城市坐落在冰岛最北部的埃亚峡湾尽头,地处北极圈边缘,背靠群山,面临碧湖。与冰岛大部分地方的植被稀少不同,阿克雷里的植被丰富,树木茂密绿草如茵,城市中甚至还有世界上最北的植物园,种有2000多种花草树木。整个城市就像一个植物园,有着"北极圈边的花园城市"之美誉。
尽管城市人口不多,截至2021年1月1日仅有1.9万人,但阿克雷里的城市建筑面积却不小,文化教育公共资源一应俱全,社会福利也好,市内建有现代化的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少年宫、剧院和各类学校等,市郊还有机场,绝对是一座宜居之城。
渔业是经济支柱,工业以炼铝等高能耗工业和渔产品加工业为主。外贸依存度高。1970年加入欧洲自由贸易联盟,1994年参加欧洲经济区,1995年成为世界贸易组织创始成员国。1995-2000年,冰岛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时期,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近4%,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中名列前茅。2008年9月,冰三大银行因高风险投资失败而破产,被收归国有,冰陷入严重经济危机。冰政府实行严格的外汇管制措施,对外积极争取援助,与中国达成35亿元人民币的本币互换协议,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0亿美元贷款以及其他北欧国家援助;对内全力应对危机,节约行政开支,努力重建金融体系,稳定经济秩序,鼓励传统行业生产和对外贸易。2011年以来,冰经济逐渐回稳恢复增长。2015年6月起逐步解除资本管制综合措施。2017年3月,冰政府正式宣布结束所有针对公民、企业及养老基金的资本管制措施,冰重新回归国际金融市场。
冰岛所处纬度高,冬季日照量少,仅南部几个农场年产400~500吨农作物。可耕地面积1000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畜牧业占较主要地位,大部分农业用地被用做饲料草场。相应的毛纺业和制革业比较发达。肉、奶、蛋自给有余,粮食、蔬菜、水果基本依靠进口。2019年农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34%。
渔业
渔业是冰岛支柱产业,渔业是冰岛立国之本,其海域有各类鱼340种,主要鱼种有鳕鱼、鲱鱼、红鱼、黑线鳕、青鳕、格陵兰庸鲽鱼和毛鳞鱼等。渔业及其衍生行业作为冰岛最重要的经济产业,也是外商开展投资合作的重要领域。
2020年,冰岛渔业捕捞总量102.1万吨,同比下降3%,渔业捕捞总价值1483亿克朗(约合11.0亿美元),以克朗计算,同比增长2.3%。水产品出口60.4万吨,同比下降1.2%;出口额2700亿冰岛克朗(20亿美元),较上年增加100亿冰岛克朗,以克朗计算增长4%,以外币计算,下降2%。原因是冰岛克朗全年贬值超过10%。渔业产值占GDP比重为6%。按出口总价值看,主要出口品种是鳕鱼、黑线鳕、毛鲮鱼、红鱼和大比目鱼,产品类型包括腌制及冷冻与保鲜的整鱼、鱼片和鱼油等。
工业
冰岛工业基础薄弱,但冰岛能源工业发达,除渔产品加工和针织等轻工业外,主要为炼铝业和制药业。近年,炼铝业成为冰岛工业发展热点。 冰岛电力充沛,价格低廉,且均来自清洁可再生能源,电解铝、硅铁等能源密集型产业得到快速发展。以电解铝、硅铁为主的能源密集型产业是冰岛三大创汇产业之一。
2020年,冰岛电解铝及铝制品出口16.1亿美元,列单项货物出口第二位,占出口总额的35.2%;硅铁出口约1.4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3.1%。目前,冰岛电解铝年产能约为80.9万吨,主要企业有:美国铝业(Alcoa),年产能34.4万吨;力拓加铝(Rio Tinto Alcan),年产能18.5万吨;世纪铝业(Century Aluminum),年产能27.8万吨。
能源工业
冰岛水力和地热资源得天独厚,能源工业非常发达,电力充沛,价格低廉。地热利用开发技术全球独有。
冶金工业
炼铝、炼钢等高耗能产业在冰岛得到快速发展。已经有年产量17.8万吨,7万吨和9万吨的3个炼铝厂和一个年产量12万吨的硅钢厂外,建设的冰岛Reydarfjordur铝厂(年产铝32万吨)和扩建Grundartangi铝厂(年产铝17万吨)。到2008年,冰岛的铝年产量将达76万吨。冰岛将成为世界铝生产大国之一,其产量将占世界铝产量(1300-1400万吨)的5%。
建筑物材料工业
冰岛的水泥、保温材料、铝瓦楞版、油漆涂料等不仅能满足国内需要,还大量出口。
汽车改装业
冰岛拥有将普通吉普改装成具有大功率大尺寸轮车在冰川、高山、熔岩等地区行驶的特种吉普车的专利技术和设备
行政上,冰岛中央银行接受财政和经济事务部部长及七人委员会的管理与监督,独立执行货币政策,负责管理国家外汇储备任务,担任政府的财政代理和冰岛在国际市场的借贷代理,负责商业银行和信贷机构的清算代理。金融监管局是独立的国家金融监管机构,隶属产业和创新部,对各商业银行、储蓄银行、信贷机构和证券交易机构的业务活动进行监管。
金融危机后原三大商业银行Kaupthing、Glitnir和Landsbanki相继破产清算,冰岛政府对这些银行进行债务剥离并注资改制,于2009年7月相应成立Arionbanki、Islandsbanki和Landsbankinn银行。此外,还有一些地方储蓄银行,不参与和经营国际业务,受金融危机冲击较小,资产质量总体较好。
2017年7月,冰岛国有金融机构资产新政生效,冰岛政府拟在条件适合的前提下减持Islandsbanki银行股份至34%~40%,出售Arion银行全部股份。2018年6月,三大行之一的Arion银行在冰岛和瑞典的证券交易所上市,2019年3月,在纳斯达克冰岛主板上市,这是冰岛银行业的一个里程碑。冰岛法律规定,外资机构持有本国银行股份一般不得超过10%,如需要超过该限额应提前向金融监管机构提出申请。目前,冰岛境内无中资银行,也无其他外资控股银行。中国国家开发银行派驻瑞典—冰岛工作组,负责联系在冰岛业务开展,工作组人员来自深圳分行。
冰岛经营证券的法定机构为冰岛证券交易所 ( Iceland StockExchange),该所2000年6月成为北欧证券交易所联盟合伙人之一。2007年4月,冰岛证券交易所并入北欧交易所集团(OMX Nordic Exchange),交易品种有所扩大,主要包括股本、可转换债券、期权认购交易等,交易场所有所增加,可在冰岛、斯德哥尔摩、哥本哈根、里加等地同时交易。
经济危机发生后,冰岛证券市场十分低迷,股指从2007年7月的9000点跌至2008年11月的650点左右,下跌约93%,商业银行及金融投资类股票摘牌或停牌,投资者损失惨重。目前,有冰岛航空集团、怡之航、Siminn等19家企业仍上市交易。2020年,冰岛上市公司市值达17402亿ISK。
在冰岛,进入流通、服务和零售行业的基本条件之一是接入电子收款机系统,信用卡使用十分便捷。冰岛银行卡人均拥有率居世界前列,日常消费较少使用现钞交易。中国发行的Visa、MasterCard信用卡可在冰岛使用。2012年6月,中国银联与冰岛信用卡结算代理公司Borgun共同举办了中国银联信用卡冰岛商户受理开通仪式,银联卡除可在冰岛所有ATM机取现外,还可在大多数冰岛商户刷卡付款。2018年11月,支付宝引入冰岛,冰岛凯夫拉维克国际机场及主要商户都接受支付宝作为支付工具。2019年10月,微信支付也引入冰岛,冰岛主要商户和旅游机构都接受微信支付作为支付工具。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冰岛金融市场高度开放,国家对外汇无管制措施,实行外汇自由兑换与浮动汇率政策,汇率由银行间外汇市场供求关系确定,个人和企业外汇流动自由。在冰岛所有企业享受同等待遇,外资企业在取得经营许可和注册后,即可开设外汇账户,无须为外汇汇出纳税。同时冰岛对外国人携带现金出入境无具体限制。
2008年冰岛银行业倒闭引发金融危机,外资出逃现象明显。冰岛政府采取外汇管制措施,有效维护了金融市场的稳定。近年来,冰岛政府一直努力推动经济复苏、确保出口持续增长、不断改善投资环境、稳定金融秩序和汇率,计划在解决离岸克朗资产问题后,逐步放宽直至解除外汇管制。2016年10月,议会正式通过议案,放宽或取消各类限制措施,允许个人及企业投资海外金融衍生品、在海外购置不动产;11月,冰岛央行宣布外资保险公司在冰岛保费收入将不再受到管制限制,可自由汇往海外账户。
冰岛克朗为冰岛法定货币,代号ISK。纸币面额有10000、5000、2000、1000和500克朗,硬币面额有100、50、10、5和1克朗。冰岛克朗受国际市场和国内经济状况影响大。2005年10月至2020年12月,美元对克朗汇率在1:58至1:148之间波动。目前,人民币不能与冰岛克朗直接结算。
1980年起大力发展旅游事业。目前是冰第一大产业,产值占国内总产值29%。2014年外国游客人数首次突破百万大关。2017年再创历史新高,达到220万人次。2018年外国游客230万人次,增速放缓。2019年受冰岛WOW航空公司破产和冰岛航空停飞播音737MAX飞机导致旅客运力大幅下降影响,访冰外国游客数量减少14.2%,不足200万。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游客过夜数330万,同比下降70.4%。2021年冰岛旅游业复苏,登记住宿过夜人数510万人次,同比增长55%。主要旅游景观有冰川、火山地貌、地热喷泉和瀑布等
冰岛于1970年加入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FTA),1994年加入欧洲经济区(EEA),1995年初成为世界贸易组织(WTO)创始成员国。冰岛对进口依赖严重,尽管2008年经济危机后冰岛克朗大幅贬值,出口竞争力明显提升,外贸一度出现顺差,但是由于冰岛克朗汇率持续回升,近年来,冰岛再次处于外贸逆差状态。2019年,全年贸易和服务出口13440亿冰岛克朗,进口12039亿冰岛克朗。冰岛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对外依赖程度很高,2020年,对外货物贸易总额约占GDP的45.5%。冰岛同180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与欧洲国家的贸易额约占其外贸总额的74.3%。2020年,冰岛前10大货物贸易伙伴国依次为荷兰、西班牙、英国、德国、美国、挪威、中国、丹麦、法国和瑞典。
出口产品以海产品、铝制品、硅铁等为主;进口产品以氧化铝、乘用车、航油、渔船及柴油等为主。
中冰两国贸易额不大。2021年,中冰贸易额为3.59亿美元,同比增长74.6%,其中中国出口额2.07亿美元,同比增长105.2%,进口额1.52亿美元,同比增长45.1%。中国为冰在亚洲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向冰主要出口焦炭、服装、纺织品、鞋类、船舶等,从冰岛主要进口渔产品
据冰岛中央银行统计,截至2021年3月底,冰岛吸收外资存量为34117.5亿ISK(合283.8亿美元),外国直接投资存量为11014.3亿ISK(合91.6亿美元);冰岛对外投资存量为10597.0亿ISK(合88.6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存量8579.8亿ISK(合71.1亿美元)。
冰岛于1945年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成员国,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时,冰岛曾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申请援助贷款,总金额约22.5亿美元。自2012年起,冰岛开始提前向IMF偿还贷款,目前已全部还清。2008年11月,芬兰、瑞典、挪威及丹麦其他4个北欧国家决定联合向冰岛提供约25亿美元贷款,作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冰岛援助的补充。冰岛已于2014年偿还来自北欧国家的援助贷款。
2017年对外援助金额约为国民总收入(GNI)的0.28%。主要用于冰岛开发署向非洲国家提供援助以及参与联合国儿童基金项目、联合国妇女发展项目、世界粮食计划署项目等重要的国际援助项目。
冰岛官方语言为冰岛语(冰岛文:íslenska,英文:Icelandic),冰岛文为官方文字。英语为通用语言。冰岛语属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北支(又称斯堪的纳维亚语支)。主要分布于冰岛本土,使用人口超过20万。
冰岛人的祖先是9~10世纪来自挪威西部的移民。由于冰岛远离欧洲大陆,冰岛语始终保持古代挪威语西部方言的特点,词汇很少受外来语的影响。有的语言学家称它为欧洲“最保守的”语言之一。冰岛语曾经吸收丹麦语、凯尔特语、拉丁语和罗曼语族的词语,但19世纪以后,由于纯语主义运动的开展,这些外来词已让位给冰岛语词。科学和工程术语也用冰岛语成分构成。语法上格的变化、名词性的区别、动词结尾的人称变化、音节组合、特别是首音节的组合等,均保留着古斯堪的纳维亚语(即古诺尔斯语)的特点。现代冰岛人仍能阅读1000年前写的古冰岛语史诗。
冰岛85.4%的人口信奉基督教路德教派。
冰岛人性格较直爽,对外国人友善。冰岛人之间,包括朋友和陌生人见面打招呼通常直呼其名,在欢迎场合有时行贴面礼。冰岛人姓氏与其他多数西方国家习惯大不相同,通常不延续父系传统家族姓氏。典型冰岛人的姓氏通常以父亲(有时以母亲)的名加上表示“子”的后缀“son”或表示“女”的后缀“dottir”构成,直接含义即为“某人之子或女”。那些使用固定姓氏的冰岛人多为近代外来移民。女子不因婚嫁而改变姓氏。
外国人在正式场合称呼冰岛人一般可用“名+称谓(先生/女士)”,或用“全名+称谓”,而通常不用“姓+称谓”,这一点需要注意。在冰岛需要正式全名称呼的只有两人:总统和大主教。冰岛的人名较少,因此同名的人很多,当遇到两个或多个同名的人在一起时,通常用他/她的“名+不带后缀的姓”。
冰岛人时间观念较强,与冰岛人会面之前一般需预约。在冰岛,把客人邀请到家而不是到餐馆比在其他国家更为普遍。除正式场合,穿着一般较随意,举办正式活动时均应在请柬上注明着装。
正式场合来宾座位安排与国际习惯一致。男主宾坐女主人右边,女主宾坐男主人右边。初次受邀到冰岛人家里做客,通常带一束鲜花或其他小礼物,或次日送花并附上签名卡片,以示感谢。参加生日派对、婚礼和小孩宗教洗礼仪式一般都赠送礼物。
冰岛无支付小费习惯,无论是出租车、宾馆客房还是餐饮服务均无需支付小费,但钓鱼及登山向导除外。
冰岛法律允许同性恋注册登记成为配偶。
冰岛最为著名的古典文学作品是“冰岛萨迦”,一种人们开始定居在冰岛的时代写下的散文史诗,内容主要是英雄故事和家族传奇。其中最著名的是尼亚尔萨迦史诗(Brennu-Njáls saga)《尼雅尔萨迦》和描写发现格陵兰和芬兰以及向那里殖民过程的《Grænlendinga和Eiríks》。
20世纪末冰岛的文化成就
方糖(The Sugar Cubes)、比约克(Björk)2004奥运会开幕式演唱者,Sigur Rós 冰岛近乎国宝级地乐队,成立于1994年,乐队成员为jón tor (jónsi)birgisson(主唱、吉他手)、georg holm(贝斯手)ágúst(鼓手)。Sigur Ros为广大的听众带来了如他们家乡那些独特、美丽而又充满生机的,自然景色一般的音乐。其美妙是不能用言语来传达的。融入他们的音乐氛围里,你可以感受到冰岛带给他们那种独特的纯净、安宁,无垠的天空下淡淡的阴霾,无尽的冰原给人宽广的感受
MUM这支来自冰岛的电子迷幻乐队,继承了冰岛一贯的空灵风格,玄妙的电子配乐和歌者呓语似的咛唱,直接穿透心脏,进入灵魂的深处。
赫尔多尔·奇里扬·拉克斯内斯(Halldó Kiljan Laxness)(1902~1995)原名哈多尔·古兹永松。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沙尔卡·瓦尔卡》、《独立的人们》、《世界之光》、长篇历史小说3卷《冰岛钟声》等。1955年作品《渔家女》获诺贝尔文学奖。获奖理由:“为了他在作品中所流露的生动、史诗般的力量,使冰岛原已十分优秀的叙述文学技巧更加瑰丽多姿”。
冰岛饮食习惯与欧洲本土习惯相近,大的宾馆和餐馆烹饪与欧洲方式相同,西餐为主。鱼和羊肉是冰岛菜肴特色,且品种多样。冰岛保持良好的食品安全记录,水质纯净,无污染,自来水可直接饮用。
冰岛家庭的早餐爱喝燕麦粥,当地人把燕麦粥称为hafragrautur,是冰岛常见的早餐主角。燕麦片通常是用煮熟的水或牛奶泡开,然后加点红糖、枫糖浆、奶油、水果或酸奶。 除此之外,一般儿童早餐还会吃鳕鱼肝油。因为在冰岛,一年当中有很长一段时间很难见到太阳,这造成儿童缺失维生素D,但是这里出产的鱼油有他们所需的充足营养,冰岛儿童都习惯了在早晨吞食这种腥味的辅食。面包通常和三文鱼一起吃,官配是两片温热的面包,抹上黄油,放上一片芝士,几片三文鱼。
冰岛家庭午餐爱吃热狗,和其他地方的热狗不同,这里的热狗馅儿是用羊肉、牛肉、鱼肉混起来做的。一份“ein me llu”的意思就是什么都要,不光加入了炸洋葱、生洋葱,还要浇上番茄酱、芥末和蛋黄酱。
传统的冰岛主食是鱼和羊肉,熏鱼和干鱼是世界闻名的特产。冰岛各式的熏鱼享誉世界,三文鱼和熏鳟鱼是味道最好的美味。在冰岛吃的都是纯正的冰岛肉。特别是冰岛的羊肉,味美肉鲜,无以伦比。这得益于1000多年来传统的放牧方式,羊吃的都是新鲜青草和植物。
熏羊肉常常相佐一种糕点laufabrau ,薄薄的油炸圆面包片,同时也是冰岛圣诞的传统食物。熏羊肉制作烹调方法也略为复杂:首先要用桦树枝叶和干羊粪进行长时间熏制,然后配土豆泥、豌豆浇上调好的白色酱汁。
鳕鱼、三文鱼、北大西洋鳕鱼是冰岛人午餐最常吃的3种鱼类。有时也会吃北极鲑,肉质也是十分鲜嫩。作为一个岛国,冰岛拥有丰富的海鲜资源。冰岛人几乎每天都要吃鱼:炖、煮、炸、煎、烤,一周都不带重样的。冰岛著名的鱼汤,汤里加入了北极鲑、三文鱼、鳕鱼,以及番茄、洋葱等蔬菜一起烹饪而成,是饭前开胃的最佳选择。
冰岛家庭的晚餐一般爱吃羊肉汤,这是一道传统的冰岛菜式,做法十分简单,把羊肉切成小块,用骨头和水煮,加入大米,土豆,萝卜,胡萝卜,洋葱等,经过长时间的熬制,精华都锁在了汤里。
冰岛羊的数量甚至一度是冰岛人口的几倍多。和冰岛马一样,冰岛羊也是冰岛特有的品种,属于古代北欧品种,尤其耐寒。冰岛羊都是在山间自由放养的,喝的是纯净的冰川水,吃的是天然的牧草和浆果。这样的羊产出的羊肉自然也特别优质。在冰岛,羊肉有各种不同的烹饪方式,既可以和蔬菜一起炖煮,也可以在烤好后浇上酱汁食用。
冰岛家庭晚餐的龙虾浓汤,在欧洲各国众多的龙虾汤中独树一帜。冰岛人很少饮酒,偶尔晚上会喝一点,在冰岛除了政府规定的定点卖酒地方之外是不能出售任何酒精饮料的。所以很多冰岛啤酒生产商就推出酒精含量不到2.5%的淡啤,在超市或者便利店出售。
鱼泥是冰岛的国菜之一。虽然看起来不太特别,却常常被摆上冰岛人的晚餐餐桌。传统上鱼泥的主要材料是黑鳕鱼和土豆,两者分别煮熟后搅碎拌在一起,再辅以洋葱,牛奶面粉共同调成的酱汁制成。现代的改良版本可能加入黑胡椒或者咖喱,以增加滋味。
冰岛实行5天工作制,周一至周五工作,周六、周日为休息日。冰岛节假日较多,除法定公共节假日外,各行各业亦有自己的节假日。主要有新年(1月1日)、复活节、夏季第一天、劳动节、国庆节(6月17日)、商业节(8月第一个周末后的星期一)和圣诞节等14个公共假日,个别节日如逢星期六、星期日并不顺延放假。
冰岛有大小机场18个,其中8个机场跑道状况较好,4个机场可提供国际航班服务,目前以凯夫拉维克国际机场为主。2020年,凯夫拉维克国际机场客运量137.4万人次,同比下降81.0%。全国18个机场飞机起降10.4万次,同比下降40.0%;总客运量达170.2万人次,同比下降78.6%;货运量达50195吨,同比下降10.1%。共有20个国际航班往返凯夫拉维克机场,主要航空公司有冰岛航空集团(Icelandair Group),联合航空,汉莎航空,波罗的海(Air Baltic),易捷航空(Easyjet)和北欧航空(SAS)等。全年国际航班起降1.9万次,同比下降66%。
2019年,全国注册飞机392架,其中重型飞机70架,轻型飞机281架,滑翔机27架及直升飞机14架。
冰岛主要国际航线集中在欧美国家,与北欧各国,英国、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以及美国、加拿大之间有直航。截至2020年底,冰岛已与国际多家航空公司签署114份航空旅行协议和授予飞行授权的谅解备忘录,包括在2018年签订的4份,2019年签订的1份。
中冰之间目前尚未直航,中国公民去冰岛一般需在欧洲的哥本哈根、斯德哥尔摩、赫尔辛基、巴黎、法兰克福、伦敦,以及美国的波士顿、纽约等地转机。全年都有从这些城市往返冰岛的航班,飞行时间3-5小时。中国吉祥航空公司原计划于2020年3月31日开通的中冰直航(上海-赫尔辛基-雷克雅未克)因新冠疫情在全球暴发而无限期推迟。
冰岛货物运输主要依靠海运。冰岛海岸线总长约4970千米,沿海建有大小62个港口码头,其中15个码头可停泊货轮和游轮。目前注册船只2300条。2019年,抵达冰岛港口的船只1378艘,总吨位1359.2万吨。环岛海运是冰岛国内传统运输方式,但由于运输时间和货物周转不便等原因,现除大型设备采用环岛海运外,多改由陆地和航空运输。
雷克雅未克新建的顺达港(Sundahofn)是最重要的外贸港,承担了全国约70%的进出口和中转运输,年吞吐量约27万个标准集装箱。还有3个为电解铝厂修建的专用港,其余港口多为渔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