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简史
1975年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建立后,立即在全国推行带有“生产关系、科学技术和文化思想”三大革命”,将所有企业收归国有、推行农业集体化,建立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并取缔老挝民间社团和刊物,在城市和乡村建立人民委员会,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老挝建国初期发生了大规模的人口外逃,截止1980年,共有10%的人口逃出老挝。由于巴特寮在国内革命期间得到越南人民军的大量援助,老挝在1976年以后同越南关系日益密切,在政府部门聘请了大量越南顾问,并允许越南在老挝驻军。1977年,双方签署《老越友好合作条约》,建立了“特殊的团结友好关系”,老挝人民军联合越南人民军进入老挝高地,针对少数民族的反抗武装发起了大规模的围剿行动。1978年12月,越南入侵柬埔寨。1979年2月,中越战争爆发,老挝与中国的关系随即恶化。 1978年5月,老挝人民革命党发布命令,在全国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1979年,老挝农业集体化政策严重受挫,于是转向城市经济体制改革。1980年,丰威汉宣布放弃农业集体化,并决定调整经济政策,放宽对自由市场和商品流通的限制。1982年,老挝人民革命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认为1976~1977年推行的经济体制“过度集中”,提出了“利用现存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重视市场规律、提高效率和生产力”的主张。随后,老挝政府停止以公私合营方式没收私营企业,并开展了金融制度改革。 1986年,老挝人民革命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丰威汉在报告中提出了要进一步推进以市场化为取向的改革,老挝开始推行“革新开放”政策。此后,老挝政府决定调整经济结构,优先发展农林业,取消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引入了经营核算制,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经济政策,逐步完善市场经济机制,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扩大对外经济交流”。 1991年8月,老挝最高人民议会第二届六次会议通过了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第一部宪法。同年老挝人民革命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实行“有原则的全面革新路线”,提出了“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方向”等六项基本原则,实行对外开放政策。1992年,丰威汉逝世,西潘敦成为老挝人民革命党新一任中央委员会主席。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老挝货币急剧贬值,外商投资和出口锐减,边境摩擦、政治腐败、走私贩毒等问题不断凸显。虽然老挝政府采取了一定挽救措施,但收效不大,引起民众不满。1999年底至2000年初,万象数次出现抗议示威,还发生炸弹爆炸及爆炸未遂案。 2001年,老挝人民革命党召开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到2010年基本消除绝对贫困,至202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三番、摆脱不发达状态”的目标。同时,老挝政府大力发展电力工业,推广水力发电,调整国民经济中的工农业结构。2006年,赛雅贡于老挝人民革命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总书记,老挝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2013年,老挝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16年,老挝人民革命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沃拉吉当选为新一任总书记。2021年,老挝人民革命党第十一全国代表大会选举西苏里为新一任总书记,《万象时报》称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将“带领老挝克服财政困难和新冠肺炎疫情危机,摆脱最不发达国家地位和战胜当前面临的巨大挑战”。2022年,老挝GDP增速为2.5%,经济形势有所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