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声小评:冠名不等于拥有

最近某网红喜得贵子,原本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但因此却引来了波“为什么不让孩子随母姓?”的攻击。
毕竟根据《婚姻法 》第二十二条:子女可以随父姓,可以随母姓。
一个客观事实是,2018年出生并在上海上户籍的9万余宝宝中,随父姓的占91.2%,随母姓的占8.8%。
尽管随父姓的依然占绝大多数,但越来越多的人对此并不在意。根据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统计显示:43.7%的人表示随谁姓“不重要”或者“一般”,而在城市生活时间更长的人相对也更愿意放弃随父姓的传统。
我们知道,所谓百家姓不只有“百家”,中国的姓氏大约有3000余个,而相对常见的300余个姓氏约占全国人数的87%。
小姓中还有姓难,姓死,姓毒等一般被认为含义不佳的。也有姓猪,姓蛇,姓狗等原本是传统图腾,但后来因习俗改变而变得含义不佳的。他们中的不少人选择了改姓。
从这些事实中,我们得出的观点是,习俗是会变化的,而不单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随母姓,甚至也有一些人会选择改姓。
但这些都是文化问题,没有哪种选择可以用“正确”或“错误”来解释,这也和妇女权力无关。
因为我们相信任何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孩子更不是物品。
所以不论孩子跟谁姓,都不意味着他从属于谁,必须听谁的,或者必须由谁来抚养。
而如果部分女性认为“孩子跟了男方的姓,就是自己为男方家生了个孩子,属于有功之人。而孩子跟自己姓才是自己占有孩子。”
那么这一逻辑恰恰是,认为孩子是一件物品的同时可能是打从心底把自己看成了“生产孩子的机器”
是的,不论孩子跟谁姓,当你认为“属了谁的名,孩子就是谁的”的时候,就是把它当成物,把生育他的人当机器。
孩子不是谁的私属品,冠名不等于拥有。
所以我们希望每一个女性选择生育都是出于自愿,而不为是为了他人的目光。
作为科普人,我们确认事实、讨论观点、捋清逻辑。
我们同时也倡导不要因为别人的一个观点或一种个人选择就给别人扣一顶帽子,然后对着这个帽子进行攻击。
这样的行为在我们看来即没有礼貌,也缺乏逻辑。
最后想问一下,如果立法让孩子长大后,有权自由选择一个姓。你觉得是否妥当呢?我没想好,还和同事争论了起来。
注:科声小评系列内容,由科学声音的小编临时感想组成,不能算严谨科普,大家可以就事论事分享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