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五福一安”看看手机电池怎样快充
Charge Phone
此前5V.1A 5W充电是香馍馍,而如今成为多少人噩梦?手机充电现在是各种花式卷,闪充、超充、神仙充真是看都看不过来,石墨烯电池、固态电池又是那种高不可攀的存在。所以现在手机电池的快充又是什么东西呢?
电池发展
1973年,世界上第一款手机出现,形状和重量跟一块“板砖”几乎是毫无差别,最有意思的就是充电需要10个小时,但通话只能坚持35分钟。这不比“嘎”了我还难受。
那是因为当时受技术和材料限制使用的低密度镍镉电池,可电池容量极为有限,且不支持大功率充电。
说到镍镉电池,突然想起小时候家里长辈在充电前都会先给手机放音乐,当时一度充电前必须要放音乐,后来才知道是把电量用完再充电,这样才能让手机的电池更加耐用。
这是镍镉电池最致命的缺点,在充放电过程中处理不当,会出现记忆效应,所谓记忆效应就是在电池充电前,电池的电量没有被完全放完,久而久之会引起电池容量的降低。
而锂离子电池完全不存在记忆效应,但因成本问题一直没有大范围使用,直到智能手机兴起锂离子电池才迅速占领市场,如今智能手机电池主要采用锂离子聚合电池。
充电原理
电池的充电基本原理,就是化学课学过的氧化还原反应,充电时正极材料失去电子,锂离子从正极材料中离开,吸附在负极材料上,放电时,电子和锂离子从负极材料离开回到正极材料上。
聪明的小伙伴会想到,既然充放电是靠锂离子运动实现,那锂离子越多?放电量越多?理论上确实是这样,但每次充电放电时锂离子的数量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数量过多会在正负极无序堆积,形成锂枝晶刺破隔膜造成电池短路和起火等危害。
当手机锂电池的容量密度达到200W/KG,之后的发展可能不再会像以往那般更轻,更薄,可能得牺牲重量来换取容量,现在所有的大电池都是靠增大电池体积来实现的。
考虑到手机的轻薄手感等诸多问题,所以手机电池容量一直很难有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
电池快充
手机电池充电的快慢,取决于充电功率,功率越大,电充就越快。功率的大小取决于电压和电流的大小,所以,快充技术就是想办法增加电压电流来达到快速充电效果。
平时给手机充电,把充电头插在插座上,然后把数据线插在充电头上,最后再连上手机开始充电。充电头相当于蓄水塔,数据线就水管,电池好比是蓄水池。
水龙头往水池里注水,就像没有快充的手机一样,如果这个时候想加快水流的速度,就需要给水流加压,将水流的速度提高,所以这就是我们快充的第一种方案:高压充电。
比如我们比较熟悉的高通、联发科就属于高电压快充。但有一个弊端:手机内部温度会过高,危险!危险!危险!
第二种方法就是多加一组水管,多一条进水的路径,水池接入了两条进水管,增加进水量,这种方式就是低压快充,比如OPPO闪充,所以OPPO的数据线接口的金属触点就比普通数据线接口多。
虽然低压充电解决了过热的问题,方便性上又存在一些麻烦了,因为采用定制接口,所以需要定制接口,所以适用范围就大大减小了~
第三种方法—高压高流,要想将充电功率从10W提高到100W甚至更高,就要在水塔下方增加一个冲水箱(电荷泵),水管也要加大加粗,才能更快将更多的水注入到水池中。
比较熟知的就是华为SCP协议、OPPO SuperVOOC。这就属于各家厂商的黑科技了,但在公版快充协议中部分机型的充电器可以支持交替使用。
刚刚提到的电荷泵,其原理就是直流-直流的转换器,利用电容器为储能原件,用来进行电压转换,提高充电电流,解决Type-C充电口仅支持5A的限制,提高充电功率。
因为手机芯片的发展速度过快了,基本以18个月翻一倍的速度发展,以此配合高性能的手机软件,更高质量的音乐,更清晰的视频调用资源,更多的游戏,每个软件都在试图榨干芯片的性能,榨干每一点电量。手机电池也遇到材料上的瓶颈。石墨烯电池和固态电池最近不断出现在大众视野,可以有效提高手机电池容量和充电速度,但能够实现量产和商业还有很大一段距离,所以我们什么时候才能告别移动电源,只能继续等待科技不断发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