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滤镜

2021-11-03 10:49 作者:我命我掌控  | 我要投稿

已输入1300字

===========



滤镜一般作为手机上的一个功能,给照片披上梦幻的色彩;也可以是电脑上用于制造特效的某个软件;还可以是相机前面的镜片[1]:摄影时放在照相机镜头前端的一种玻璃或塑料镜片,能够对光的不同波段进行选择性吸收,从而对摄影作品产生特殊的效果。



俗话说:人眼是心灵的窗口。放到今天就可以变为:人眼是大脑的滤镜。眼睛所看到东西,有可能只是事物的一个方面,【得益于】物理中的光沿直线传播,或者地球自带的乱七八糟的属性,或者人体眼睛的生理构造,不能向大脑输入足够的信息进行处理判断。一个圆柱从正面看是圆形,从侧面看就是长方形。站在上帝视角才可以看到完整的圆柱。



既然是人的眼睛,所以就没有上帝视角。但大脑却可以通过看事物的角度,大概【推算】出其样貌,通过不断变化看问题的角度。前提是要带着疑问:这就是它真正的样子吗,从背面看呢,倒着看呢。如果脑力不足或者认定了一样东西就只有一种状态,自然不会想站在其他角度思考。



可以说:心里(大脑)想的是什么,才【可能】看到什么。心里没有想过,就看不到真实的样子,一切都是变幻莫测的虚幻。



人眼输入各种图片信息到大脑,与耳朵输入声音信息一样,让大脑进行各种加工运算。一般的观点是:先看到什么东西,才知道它的存在,看不到的,就是岁月静好般的不存在。根据这一观点看见一朵花(真理),就知道世上还有花(正义);看不到一朵花(规律),就会认为世上不存在花(天理)。



较为晦涩难懂的观点就是上面提到的:心里想的是什么,才会看见什么。看到一个椅子,是因为大脑里有一个椅子,不然就会视而不见。遇到一个难题,总会先思考大脑能够理解的东西,心里想不到的东西,就会看不见。鬼灭之刃.灶门碳治郎.为啥每次都能看到【空隙之线】,就是因为一直想要斩尽恶鬼嘛。



如果能克服这个因为认知不足而看不到斩杀线的本性,除了可以看到更多的东西,还可以发觉现实生活其实是一种【最低表现】:小事化无,中事化小事,大事化中事。克服的方法除了多看多思考,不断学习,暂时没有想到其他办法。



小时候的眼睛看见什么就相信什么,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嘛;长大后就会选择对某些事物【视而不见】;再到后来,干脆心里就不去想,相由心生,心里应该没有停留的地方而后生出不断进取的心。



反过来,眼睛总是认定一个东西只有一种状态,则随着年龄增长,眼睛的滤镜会越来越浓厚,心里面装的东西都会成为观察真实世界的阻碍。就像.黑镜(Black Mirror).中某个剧集,女主看到一只恶狗,却被打上马赛克[1],因为深深的无知,而恐惧异常。这种将特定区域进行打码的行为,目的是为了使另一个人无法辨认。这已经不是滤镜了(滤镜还可看出个大概样子),这是脆弱敏感的打码人在加深观看者的恐惧。世界总是越了解越无畏不是吗,如果不让人了解,只会让更多人讨厌这个世界。



滤镜带来的不是世界原本的样子。这就容易让人活在幻想中:男人应该什么样子呢。强势一点会被当做流氓恶棍,弱势一点会被当做娘娘腔,有效利用规则耍聪明进了监狱,卖傻愚弄自己的变成了案板上的鱼肉。


滤镜带来的真相往往很少人愿意面对。不是因为真相自带的伤痛属性,而是滤镜下的真相就不是真相。




========

[1] Wikipedia 

######

滤镜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