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吴用李逵都死于非命,真正的招安受益者是哪三位梁山好汉?他们身上有何独特优点?

梁山在宋江的领导下接受朝廷招安,结果导致半数以上好汉在征方腊时阵亡,于是很多人都说招安是一个昏招,是宋江官迷心窍害了其他梁山好汉。
我们细看水浒原著后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除了招安之外,梁山实在是别无出路:四面环水的一座孤山,没有充足的资源,也没有战略纵深,只要官军采用李云龙和张大彪的战术,用不上半年就可以优哉游哉地划着船到忠义堂去抓饿得奄奄一息的俘虏了。
算上双鞭呼延灼、大刀关胜和神火将魏定国圣水将单廷珪、枢密使童贯和太尉高俅,朝廷至少派出了五路征讨大军,结果是除了童贯之外,四路大军主帅都被梁山生擒,七人被俘投降,只有高俅被放了回去。

高俅级别太高,跟赵佶关系太好,杀了他就彻底断了招安之路,留下来也不行——头把交椅就不属于宋江了。
高俅要是加入梁山,就没有人敢跟他争寨主之位,他带着梁山一百单八将重返朝廷,赵佶和蔡京童贯就没心思对付宋江了。
让高俅当梁山之主,这肯定是开玩笑,宋江不敢,高俅也不敢,宋江是怕失去梁山掌控权,高俅则是知道宋朝的宗旨是强干弱枝,他拥有了梁山军,蔡京童贯就得给他送御酒了。
朝廷只要将守住梁山军的登陆口,架起大炮半渡而击,宋江就只能退回孤岛挨饿,只要饿上三五个月,就不愁关胜呼延灼等人不发起火并。

宋江可能也知道梁山资源有限不可持久,所以才想方设法卑辞厚礼谋求招安,这也是为大家找一条活路。
梁山军归顺朝廷,打了四大战役,最后只有二十七人回京受封,但是保住官帽和脑袋的,连十个都没有:宋江李逵喝了毒酒,关胜死于酒驾,吴用花荣自挂东南枝,吓得柴进戴宗等人只能弃官保命,孙立回到自己曾任军事主官的登州(提辖兵甲者一般由知州兼任,专职提辖属于知州副手,地位极高),只能在新提辖手底下讨生活,这一圈算是白忙乎了。
孙立放着好好的“登州第一将”不做,偏要趟浑水上梁山,最后回到原点,却发现提辖交椅上已经坐了新官,这笔买卖可是亏大了。
孙立在梁山只是地煞副将,按照规定受封授武奕郎、诸路都统领,也就是个从七品武职,在宋朝武官五十二阶中倒着数,是个不折不扣的芝麻绿豆官。

想做官,杀人放火受招安。宋江和孙立走的这条路都没占到便宜:宋江是猴子捞月,孙立是竹篮打水。
真正通过招安受益的梁山好汉,细数起来只有三位,我们从这三位的身上,看到了三个优点(原本想说高贵品质的,但是又觉得不太合适),有一个优点在身,天下尽可去得,无论是纵横江湖还是建功立业,都比别人更容易成功。
提到招安受益者,读者诸君第一个想到的肯定是混江龙李俊:他在征讨方腊的时候,既不贪财也不贪功,只是按照扩充自己的实力,积累自己的经验,拓展自己的视野,我们可以把他上山的优点归纳为四个字,那就是“存志高远”。
李俊的目标不是昏暗的朝堂,也不是污浊的官场,他向往的是远方的星辰大海。
宋江等人只要有官做、能欺负人,能在捞钱的同时光宗耀祖就已心满意足,但是他们没想到的是,嗟来之食的供应链并不稳固,昏君奸臣一个不高兴,就会断了他的生路,远不及李俊自己打下一片基业,自力更生自给自足,谁的脸色都不用瞧。

李俊海外称王,见了宋徽宗也不用磕头吗,蔡京高俅反而得给他行礼,这就叫“心有多大,事业就有多大”,卑微小吏宋江智虑短浅,最后只能含恨而终,还不如战死沙场,也免得被后人冷嘲热讽了。
除了称王的李俊,还有两位梁山好汉做了高官,他们就是双鞭呼延灼和美髯公朱仝。
呼延灼最后受封“御营指挥使,每日随驾操备”,看起来名头比较响亮,但却是有虚名无实惠,还不如他上梁山前的“汝宁郡都统制”级别高。
所谓“御营指挥使”,也就是殿前司会侍卫亲军步军、侍卫亲军马军中的一个中级军官,位在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都虞候之下,跟徐宁上梁山前的级别差不多,这是在《宋史·职官六》中有记载的:金枪班和骨朵子直、弓箭直、弩直都是殿前司的下属编制,这样的编制有几十个,每个编制里有虞候一人,指挥使、副指挥使、都头、副都头若干,如果都虞候是大队长,指挥使也不过就是副大队长或中队长而已,授衔中校就烧高香了。

班、直中的“指挥使”跟类似军分区司令的某郡都统制相比,一个在地下,一个在天上,呼延灼辜负了赵佶和高俅的深恩厚意,被打压也是应受的惩罚。
与被降职夺权的汝宁郡都统制呼延灼不同,郓城县都头朱仝原本只属于皂吏(宋江等文职称灰衣吏,朱仝雷横穿黑衣)头目,只有不走寻常路才能成为有品级的官员(很多朝代都不允许皂吏及其后代参加科考)。
从郓城县马兵都头变成保定府都统制,跟呼延灼原先的官职是一个性质,后来又“随刘光世破了大金,直做太平军节度使”,成了一镇诸侯、封疆大吏,可谓一步登天。
朱仝不是个好都头,他在郓城县先后放走了重罪在身的托塔天王晁盖、及时雨宋江、插翅虎雷横,这都属于玩忽职守或知法犯法,他这种行为不值得提倡,但是他身上的优点也不容忽视:义气深重,舍己为人,肯为朋友两列插刀甚至舍弃一切。

在很多时候,无原则的义气都比有原则的背叛强,朱仝帮助朋友而不顾自己的安危,这也是值得尊敬的优点,朱仝为了朋友而丢掉了一切,最后功成名就,也算是一种好人好报吧?
一人为王一人为侯,李俊和朱仝要不是上了梁山走一遭,绝对不可能咸鱼翻身。除了这二位王侯,半壶老酒认为浪子燕青的也是梁山招安的最大受益者之一,他摆脱了仆从的身份。
燕青在卢俊义家里,就是一个地位十分尴尬的家仆而已,腰包里也没有几个铜板,被李固赶出家门就只能乞讨为生。在风月场所,只漂亮而没有钱,也是不受欢迎的。
燕青身上的优点有很多,最突出的优点,就是懂得进退。
燕青是不能做官的,因为他此前的身份和行迹,都会成为官场的谈资,与其成为笑柄,还不如挑着一担金银逍遥江湖,做一个真正的浪子。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这就是浪子燕青最大的优点:如果他还一直跟在卢俊义身边,是一定要按规矩辞去朝廷官职的,也就是说他转来转去,还是听人使唤。一走了之,才能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当然,除了混江龙李俊、美髯公朱仝、浪子燕青,或许还有几人结局也不错,比如神医安道全、圣手书生萧让、玉臂匠金大坚、铁叫子乐和,都比宋江的下场要好得多。半壶老酒才疏学浅且又耳不聪目不明,并没有看出这几位身上有啥显著而又独特的优点,最后就只能请教读者诸君了:在您看来,哪几位梁山好汉是招安的最大受益者,如果不受招安,他们最终的结局又将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