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11.22 脑科学日报| 高精度直流电刺激改善双相抑郁患者抑郁情绪

2023-11-22 14:06 作者:brainnews--杏仁核学堂  | 我要投稿

第1915期 脑科学日报

2023年11月22

科 学 时 讯


1,Cell:颜宁揭示药物调控钙离子通道CAV1.2的结构基础

来源:生物世界




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CAV1.2是大脑、心肌和平滑肌L型钙通道的主要亚型,对许多生理与神经活动至关重要。近日,颜宁教授联合武汉大学药学院高帅教授、北京大学宋晨研究员揭示了自由状态、多种药物结合、多肽毒素结合的钙离子通道CAV1.2的高分辨结构。


研究发现,CAV1.2在部分结构特性上更接近于神经钙离子通道CAV2.2/CAV2.3。眼镜蛇毒素calciseptine结合在CAV1.2离子孔外周的肩膀区域,这种崭新的结合模式稳定了CAV1.2通道失活状态的构象,导致蛋白功能抑制。此外,在解析胃肠道解痉剂匹维溴铵调控机制时发现,除匹维溴铵外,氨氯地平等其他药物分子不能结合该构象。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证实,这个孔道结构域变大的构象仍不能通透钙离子,通道蛋白处于失活状态。



2,Nature Communications:一个蛋白一个蛋白地破译脊髓再生的秘密

来源:生物通


在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中,作为愈合过程的一部分,脊髓损伤后会形成疤痕组织,疤痕组织不能被再生的神经穿透,因此被切断的神经不能再生。斑马鱼在脊髓损伤后也会形成疤痕状的伤口组织。然而,即使在严重的脊髓损伤后斑马鱼也能够再生神经并恢复运动功能。


近日,马克斯普朗克光科学研究所的Daniel Wehner团队比较了大鼠和斑马鱼的伤口组织,识别出属于富含亮氨酸的小蛋白聚糖家族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在大鼠、小鼠和人类的疤痕组织中含量很高。然而,它们在斑马鱼脊髓损伤后的伤口组织中几乎检测不到。研究团队增加了斑马鱼伤口组织中蛋白的丰度,发现再生能力显著降低,伤口组织的机械性能改变到类似于哺乳动物疤痕组织的状态。



3,Nature子刊:感到焦虑抑郁?可能是你的肠道菌群在“作祟”

来源:生物谷


肠道微生物网络与焦虑、抑郁和快感相关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健康个体与焦虑抑郁患者之间的肠道微生物群组成之间存在差异。近日,来自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抑郁症患者肠道菌群中丁酸盐的分类群丰度降低和炎症相关分类群丰度的增加可能会加重抑郁症患者的焦虑和抑郁症状。


丁酸盐是肠上皮细胞的主要燃料来源,支持肠上皮细胞的稳态增殖,有助于维持肠屏障的完整性和肠通透性的生物标志物,已证明与抑郁和焦虑症有关。丁酸盐有助于维持肠屏障的完整性和肠通透性以及抗炎作用,可改善抑郁症和焦虑。



4, Brain Res Bull:NALL抑制脱硫弧菌通过肠脑轴保护MPTP诱导的帕金森病小鼠

来源:王玉凯课题组 PD和AD




帕金森病(PD)是第二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肠脑轴之间的交流在行为和认知功能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然而,PD进展中微生物群失调的确切机制尚未阐明。


近期,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王玉凯团队联合南海区人民医院张国华团队探究了PD肠道菌群紊乱与粪便代谢紊乱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PD小鼠模型中的脱硫杆菌显著增加;保护因子N-乙酰-L-亮氨酸(NALL)可能与纹状体及黑质的神经炎症有关,且脱硫弧菌的浓度呈负相关;口服NALL可以减轻MPTP诱导的运动障碍和DA神经元的损伤。



5,Sci Adv:用于体内神经递质监测的可植入的受体场效应管神经探针

来源:WEST可穿戴电子


通过神经递质进行的化学通信在大脑信息处理中起着核心作用,现今,可植入的神经记录探针已经成为监测大脑活动的强大工具。近日,加州大学Anne M. Andrews课题组开发了一种可植入的受体场效应晶体管(FET)神经探针,用于监测神经递质。使用高性能微机电系统(MEMS)技术制作了神经探针,在4英寸硅晶片上制作了150个150和50um宽度和厚度的探针。研究团队通过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制备了超薄(~3~4nm)In2O3半导体薄膜的纳米级薄膜,将In2O3表面与合成的核苷酸受体偶联,以识别和检测神经递质血清素。受体-FET神经探针使脑组织中的血清素检测达到飞莫尔级,且生物污染最小。



6,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诱导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减肥的效果

来源:SCH通讯


精神分裂症是致残性严重的慢性脑神经疾病之一。有荟萃分析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肥胖率高达60%,肥胖同时与精神分裂症患者预期寿命缩短有关。通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前额叶皮质(DLPFC)通常被认为是治疗过度食用食物的一种选择,rTMS可以减少普通人群的食物摄入量,并因此体重减轻。


近日一篇研究纳入了由河北省退伍军人医院招募的47名符合DSM-Ⅳ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患者,采用随机双盲试验方法,发现10Hz rTMS有利于SZ患者减轻体重。尽管本研究发现使用rTMS辅助治疗SZ患者体重减轻具有临床意义,但还需要未来在更大的样本量和不同种族人群中来进行研究证实。



7,高精度直流电刺激改善双相抑郁患者抑郁情绪及反刍思维

来源: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过往研究显示,反刍思维与前额叶皮质的低激活有关,而经直流电刺激(tDCS)后前额叶局部活动增强。近日一篇研究探讨了高精度直流电刺激(HD-tDCS)对双相抑郁患者反刍思维的影响。近日一篇研究为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纳入57例双相抑郁患者,真刺激组29例,假刺激组28例。结果发现,真刺激组治疗前后反刍思维量表中抑郁因子减分值和强迫冥想因子减分值大于假刺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因此HD-tDCS刺激对于双相抑郁的抑郁症状和反刍思维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8,怎样在信息错误的时代葆有应有的理性?

来源:雷雳和学生们


当一个信息以符合已有认知之态进入到我们的观念时,我们会以一种先入为主的观念相信它,从而不再通过已有信息追寻真相。错误信息不仅没有受到我们的质疑,甚至可能因为我们缺乏探寻真相的动力而使得理性停摆。


近期发表在Psychology Today 上的一篇文章指出,当我们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时,就会把它铭刻在我们的脑海里,然后我们会因为有意识地寻找而一次又一次地看到那个物体或问题。许多决策需要有意识地应用逻辑能力,从已有信息中得出结论以寻求真相。此外,愿意接受有价值的新信息,同时重新考虑不可行的先入之见,将为更好的推理和发现真相的更好机会铺平道路。


审校:Simon


11.22 脑科学日报| 高精度直流电刺激改善双相抑郁患者抑郁情绪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