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五十年,晴

2023-07-12 09:23 作者:RTX980  | 我要投稿

已经晴了五十年。

我所在的世界已经干旱至极,因为长期的停电,缺水,人们活得非常艰难,几乎处于灭绝的边缘。

我叫克拉拉,是一个机器人挖掘机司机,我的设计者本着拟人的设计思维,让我和常人在外表上并无区别。

因为长期的干旱,气温也很高,使得人类已经失去了栖息地,幸存者全部都躲进了地下。但缺水始终是个大问题,尽管粮食可以通过基因改良作物来勉强对付,可作物再怎么改良也仍要水才能生存,人再怎么能熬也不可能连续7天都处于断水的状态中。

但地下水早已被污染,人们好不容易开了井,却发现里面的水是浑黑的,不仅有着一股刺鼻的味道,在阳光下甚至还有着令人不安的五彩光泽。人们不禁后悔当初为了缓解因超采地下水导致的城市沉降而把污水灌入地下的举措。

但为了生存,尽管这些水有毒也不好喝,人类还是想了一些办法,把它“净化”了成清澈的样子,当然这导致了许多人长期患病,人口数量锐减,但还是勉强把日子过了下去。

直到有一天,有人告诉人类政府,在那片名为“古蜀遗址”的博物馆内部,在那些荒废多年的遗迹区中,涌出了一股清水。但那个博物馆已经废弃多年,几乎被人遗忘,更早已不再对外开放。原因也很简单,我一开始也是不懂的,后来在那个清水发现者的解释下,我才明白,原来人们早已不再缅怀过去,在如今这个连生存都成问题的时代,这些所谓的历史文化不过是过去的包袱而已,要想活着,就必须要学着舍弃。

“文物,历史不过是放在展览厅和书卷里的摆设,不能吃也不能用,不会对人类的生存做出任何贡献。”

于是这天,我就在上级的指令安排下,开着挖掘机就前往了博物馆。虽说这个行动是保密的,但此时的地面哪还有人,我也不住地下,去了哪儿其实根本不会有人知道。

不过也幸好晴了这么多年,原本掩盖了整条通路的杂草已经死绝,因此我不用担心车轮被缠住的风险,很顺利地就来到馆外的广场上。

不过令我惊讶的是,虽然博物馆荒废已久,但里面居然有人。我起初还以为是窃贼,但他偷那些东西又有啥用呢?

难道是如那个地下作家写的,末世美少女相遇记吗?我大概记得那故事讲的是,在末日之后,人类仅剩几百人,一人为了寻找食物而来到星象馆,却意外邂逅了解说员,一个机器人美少女。

而当我推开大门进去之后,那人却并不逃走,相反还满脸堆笑地看向了我,并说出了一句,

“欢迎。”

“你……你好。”他此时正在一尊大概一人多高的人像跟前,他这个的问好让我一时有些反应不过来,连说话都支吾了起来。难道还真的有那样的故事吗?可惜对方是个男的,看起来也不像机器人,

“你是自四十二年前本馆关闭之后的第一位参观者。”他说话很平和,也渐渐走向了我,“我是这座博物馆的解说员,既然他们都叫我‘鱼凫’,所以你也这样叫我吧。”

虽然觉得这个名字很怪,在我的印象中,一般人类不都是得冠个姓然后带名字么,姓“鱼”的……说实话,我还真没遇到过。

“哦,鱼先生好。”这个称呼搞得我总觉得像是在什么童话故事里,“我,我是克拉拉。”

“看你的样子,你不是人类对吧?”

“嗯。”

“机器人来参观博物馆的,你还是第一个。”

我有些不好意思了起来,虽然我也确实想看看这里的东西,“其实,我是来看那泓清泉的。”

鱼凫不禁愣了一下,脸上也闪过了一丝失望,但很快又恢复了原本的笑容,“好吧,”他指了指一侧那通往博物馆后方的大门,接着犹豫了许久,“不过在此之前,我有一个小小的请求。”

“请求?”我好奇地冲他眨了眨眼,“什么?”

但他注视了我好一会儿之后又摇了摇头,“其实也没什么,你就当我什么也没说。”

虽然见他这番非常奇怪,可惜我并没有八卦的心思,也就懒得追问了,只是跟在他身后缓步走着。

而我也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参观的机会,一路上不停地四下张望,但看得最多的还是那三株大小不同的青铜树,虽然残缺,但它们仍然非常高大,以完整度最高的第一神树来说,它那呈现三层九枝的树枝上,还有着鸟兽铃叶花等在内的各种青铜小件,并且做工雕刻都相当精细,联想青铜浇铸之初浑身呈现金色和人类普遍存在的黄金信仰,显然这些东西是宝贝,对古人来说这可是“黄金神树”啊!至于各种陈列在玻璃柜中的青铜人像,以及很多做工精美的黄金面具,因为时间有限,我关注得不多。

综合起来,尽管我看不懂这些文物的含义,但仍不得不感叹人类的智慧。我想不明白,数千年前的他们到底是怎样把这些东西做出来的?制作出来又作何用处?而且仔细看这些东西,还能感觉它们之间好像存在某种关联,比如神树上存在的许多微小挂钩,一旁柜里展出的,被打孔的黄金树叶及金片;某些残缺的青铜器物,其缺口往往还能和其他文物吻合。

我不禁怀疑,会不会把这些东西拼起来就是某种机器?毕竟我这个机器人不也是一堆零件组装起来的么?

而当他停下来之时,我已经和他走出了那道大门,来到了那片面积庞大的,荒芜而又插满标记的红土遗址之上,远处还能隐约看到围绕这里的几道土墙。

那股清泉的确存在,而且是从这遗址区的中央区域流出的。水量虽说不大,但我明白它就是人类的希望。我在他的带领下靠近了那个泉眼,尽管我通常不需饮水,但见它实在清澈明亮,我还是忍不住捧了起水喝了一口,这水清甜甘冽,散发着来自大自然的清新味道,是那种久违的,令人舒畅的感觉。

“在这片遗址区上,它并不是唯一水源。”鱼先生也在一旁蹲了下来,他先是指了指东南,接着又点了点西北方向,“从这里往我刚才指的两个方向上,还有三处泉眼,另外在西南那边还有一个‘一碗水’。”

我立刻起身跟着他去看了那几处水源,它们的状态也基本类似,唯独那个“一碗水”很有意思,那是一个餐碟大小的水洼,因为很浅,所以一次刚好只能舀一碗水,不得不说,它的这个称呼恰到好处名副其实。

但这也给了我一个难题,虽然知道这里有水,但水量实在太小,要知道这片区域的人口数量仍然很多,就算把水引出去弄一个池子蓄起来,显然也是不够用的。

凭着一种直觉,我开始观察起这片遗址区来,当我蹲下身抓起一把泥土时,我也终于发觉了它的特别之处。

一般来说,有水源存在的地方,植物也会跟着水的分布而分布,而既然这里存在多处泉眼,那么植物肯定是围绕其流经区域来生长的,但它却并不同,沿着远处的土墙为界,在整个大致呈现矩形的遗址区里,几乎随处可见绿色的小草,并且土地因长期干旱所导致的横向龟裂也完全不存在。

也就是说,这里的地下很可能存在着一片庞大的水源。

我顿时激动了起来,同时也在这一瞬间明白了上面为什么要让我这个挖掘机司机来这里了。我猜测他们早就来过这里做过勘查,否则也不可能随便就制定出了挖掘这里获取水源的方案,我随即打开了保存在收信箱里的取水计划书再看了一遍,而其中详细载明着我在这里进行挖掘工作的所有细节。的确没错,它就是要我把整个遗址区都挖空,使其变成一个大型蓄水池。

但我却很不明白一点,在这篇洋洋洒洒数万字的方案书里,居然一点没有针对遗址区的保护措施。

从刚才在博物馆里的短暂参观可以知道,那些文物都是从遗址区里挖出来的,从它们至今都仍完好如初的状态来看,它们不仅在展出时得到了精心的保护,在发掘之时也是有相关措施来确保安全的,甚至一些存在部件缺失的文物,考古人员还对它们进行了或许不是那么“还原”的复原。显然,灾难前的人类是把它们当作宝物来看待的。

而这片遗址区之下肯定还有很多东西,那些早已褪色的塑料标记无疑就是在说,这里是一个文物坑,那里是一片遗迹区。他们之所以并未对其进行发掘,或许是因为没来得及,也可能是因为技术限制。从展牌上的遗址区超声探测图来看,这里至少还有8个区域尚未发掘。而现在为了取水,要把它整个毫无保护措施地挖一遍,其结局是可以预见的。前后两者截然不同的态度,我实在难以理解。

而这时,鱼凫也开了口,“克拉拉,其实今天你是他们派来挖水的对吧。”

我犹豫了片刻,但最后还是点了点头,“不瞒你说,挖机我都开来了,就在门外。”

他嘴角浮起了一丝微笑,指着那些用塑料片围出来的,形状像星宿的遗址区,“那么,你现在就可以动手了。”

不过我却摇了摇头,“我觉得我可能要向上面汇报一下才能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鱼凫露出了不可思议的表情,他仔细地打量着我,接着扑哧一声笑了,“怎么,你还要抗命?这可不像机器人啊。”

“我又不是没自己的思想,你那什么老黄历了。”

“那,在你回去之前,要不要再参观一下我的博物馆呢?”

我当然是愿意的,我虽然是机器人,但对人类文明却充满了好奇。

一开始那个老教授把我制造出来,是冲着助手的目的去的,据说要的是记忆能力强,能重现过程和结果的,最好是有明确自主意识的机器人,但也有一些日志上说他制造我是为了复活他的女儿。说法挺多,不过结果是明确的,这导致了我和人类的思维很是接近。可惜后来这位教授因为心脏病去世了,我就被扔到了科研楼的仓库里。

直到十七年前,一个姑娘发现并唤醒了我,但由于环境导致的生存问题,人类的科研几乎停滞,因此我完全派不上用场,辗转几番,最终被送到了灾情局当了一个挖掘机司机,到处拼命找水。但也正是在外面跑的这些岁月,让我得以见识了人类世界曾经的繁华,但这其中我最有兴趣的还是人类的过去,我曾在闲暇的时候,跑过许多地方的文明遗迹,但碍于知识水平不足,也没人讲授,使得这些地方我逛了半天,要么是看了一堆破石头,要么是几座可能是信号塔的亖棱锥,要么就是一些意义不明的绘画雕刻,以至于每次我回到地下,那群满心好奇的孩子问我都看到了些什么时,我也只能敷衍胡诌一通。

但正是我和他一起回到博物馆的时候,我突然发现馆里的一切竟然都不复存在,眼前的世界也渐渐消散,最后出现的,却是一颗蓝色的星球,一片璀璨的星空也随即围绕在我的周围。

此时站在我身旁的鱼凫也已经改头换面,他不再是现代人的打扮,而是戴了一个和我在博物馆里看到的一模一样的青铜金面具,同时身着丝绸材质的袍衫,头上还戴着莲花头冠,俨然一副古代祭司的装扮。

见他如此,我猛然想起来,这不就是那个博物馆大门处的那尊青铜立人像么。惊讶之余,也见到他挥动起了手臂,那颗蓝星也随之旋转,当中国那片广袤区域出现之后,他停止了挥手并指了指广汉那一片,随即我就来到了他所指之处的地面。

但此时我眼前的,并不是那个干旱至极的世界,而是一片布局井然的古代城市。我的身边虽然有人经过,但他们并不对我有任何反应,就像我是个透明的一样。我走在街上,观察着两旁的建筑,发现它们基本都是木泥结构,即用木材作为骨架,用可能是配比过的泥土作填充材料,将仅留下一些门窗洞口,整体看起来就像一个个蘑菇一样。不过,正当我还想去看看他们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买卖东西的时候,一旁的鱼凫却提醒我,这不是我此次该关注的点,有机会他会详细向我介绍古蜀国文化特色的。

然而看周围的这些东西,我也不禁想到,难道我这是“穿越”到3000多年前了吗?醒醒,我可不是在科幻小说里啊。

正当我满心惊奇之时,他将我带到了城市的中心,一个巨大的广场上。广场的中心是一个高台,此时上面正站着一个同样带着金面具和莲花头冠的男人,而高台下方的广场上,还匍匐着大概是统治阶级和平民百姓的人。高台上的人举手投足之间,无不充斥着一种“巫官”的味道,只见他手里握着一条象牙制作的蛇形物品,目视着上前方,当他结束了一连串像是触电抽搐的动作之后,一张嘴便开始了张张合合,可惜听不到声音,随后又是一阵癫痫发作的样子。当仪式结束之后,他便将那些我听求不懂的“神谕”告诉了一旁的祭司,再由那人将某种文字写在绢帛之上,递交给向在场的统治者之后,再由更小的祭司向那些平民们转述。

一时间人声鼎沸,声乐骤起。当祭司丢出火把将台下的篝火点燃之后,人们便手拉着手,围着它开始了舞蹈。

可惜我不会跳舞,再说他们也不会和我有啥互动,只好自己在广场上四处闲逛了起来。

不过,这一逛收获不小。从他们摆出来的东西可以看出,他们崇拜的东西很繁杂,既有太阳,比如广场中央的台座上,面朝东方立着一个圆盘玉器,并且上面还装饰着一个中央有着十二条螺旋状太阳光芒,周围围有四只太阳鸟的金饰,也可能有先祖或神,在广场西侧的大概是神庙的建筑里,立着许多青铜人像,许多人正在向他们行礼,此外,还有许多动物的形象存在,如鱼鹰,蚕,鱼等。

而其中最为令我感到惊奇的,仍然还是那几棵青铜神树。见我驻足久久不愿离去,鱼凫便告诉我,神树在古蜀国中,其实是对应通天之梯的,并且它们有四个。

“天梯?”我睁大了眼睛。

他说,在上古神话中,早先人和神是混居的,彼此通过天梯进行交流,也就是四棵神树,它们分别是扶桑,建木,若木和寻木(有说法认为扶桑和若木是同一棵树),分别对应了太阳从早到晚一天之中的运行轨迹。而黄帝在登基成为人皇之后,为了阻止昊天执掌天道和神对人类生活的过多干涉,命“重”托天奋举,命“黎”按地力压,从而使天地分离,天梯神树自此失去效用,人类留在了大地,而神则前往了天界,从此开启了人神分治的时代,当然,也有说法认为是黄帝砍掉了最具“天梯”意义的建木,从此导致了人神分治。

说到这里鱼凫还开了一个玩笑,他说也许这些神树,就是古代版的“太空电梯”。

而神庙中我看到了四棵青铜树,但因为庙里的东西实在太多遮挡了视线,可能实际还不止这个数,但它们每一棵是完整的,和博物馆里的那些残缺者有很大区别。

和鱼凫说的一样,这些树的确是根据神话记载来制作的,因此各自有着不同的特点,甚至可以从上面的动植物看出来它们各自代表的是谁,同时它们还按神话记载的方位来置于相应的位置上:东方有着九只金乌,树枝为三层九枝的,应该是扶桑;中央有着果实鸟兽悬铃,且树干存在着九道弯曲的,也许是建木;位于北面那株根系发达体积巨大的,可能是寻木;而最后那位于西面,用了许多青铜和黄金叶片装饰起来的两棵树,我猜是若木,因为那些叶片做得很像云,且部分涂有辰砂,而传说记载,若木是落日之树,其叶片常为红色金色,并呈云状。

我不得不佩服古人那丰富的想象力,神秘而坚定的信仰和他们冶炼锻造技术的精湛。

而这时的鱼凫也再次走到了我的身边,当他大手一挥,眼前的那片古代城市和祭祀场景便消失了,我重新回到了那座博物馆。“我记得我刚才看到的不是四棵吗?”我因为发现馆中的神树仅有三棵,便立刻开始在馆里走来走去,想要把剩下的那棵树找出来。

鱼凫却阻止了我,“我们目前发掘出来的有8棵,能拼出来的,只有你看到的这些,其他的都已经成了碎片。事实上在古蜀国应该不止这个数,毕竟被毁掉了,”鱼凫此时也换成了现代的装束,他站在神树的玻璃柜下,虔诚地看着它们,“也许是因为战乱,也许是因为王朝更迭,也许是因为某种信仰崩溃,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很多文物,其实相当一部分曾被埋下它们的人毁坏。”他指着对面大墙上的发掘记载宣传画,那几个布局像是北斗七星的文物坑,“你看,那几个就是当年我们的发掘地点,它们之中的很多文物,在发掘出来之后我们就发现,不仅被人为毁坏,部分还有焚烧的痕迹。”

“会不会是盗墓贼干的?”我说。

“那他这个盗墓可不专业啊。”鱼凫突然的大笑让我立刻反应了过来,我顿时脸上一阵发热。

“不过,既然你们发现了这么多文物,那么你们找到了它的历史发展痕迹了吗?”

但鱼凫却皱起了眉,“没有。因为整个遗址区里,目前的文物上,我们竟然都没发现文字。对此的原因,我们猜测过,也许是因为古蜀国喜欢用织物记录文字,而织品在几千年的历史岁月中是很难保存下来的,所以我们迄今为止,依然没能发现它的文字。”

“是这样啊。”

“但有一个例外。”他领着我来到了南侧的展览区中,在揭开了一处巨大玻璃柜上的盖布之后,一个用青铜网格罩了一块圆角方玉的东西就出现在了我的眼前。说实话,我看到它的第一个反应就是,这玩意儿是不是烧烤架?

“那当然不是烧烤架,也不是防盗窗。”鱼凫对我说,他认为这块玉是“洛书”。

《竹书纪年》曾载,史前洪水之时,一只神龟背驮洛书,浮上水面将它献给了大禹,而大禹也从中到启发,自此治水成功,并将其定位夏朝的定国圣物。

“你说,它是洛书?”

“嗯。”他点了点头,“只可惜因为年代久远,这块玉石当年覆盖的丝织品用了腐蚀性的颜料,导致玉石的表面被破坏,很多可能是文字图形的刻痕也因此模糊不清,混乱不已,加之我们对古蜀文字未有任何研究资料,也就无法利用类比的方法去还原上面写了什么,不过能辨认的也不是没有。”

“是什么?”我有些激动了起来。

“是一些圆点符号,”他看着那块方玉,“而洛书也是有这些东西组成的,因此我才会如此认为。”

“所以还是没有文字是吧。”

“嗯。”

“可惜。”我仔细看着那个编织造型的青铜外壳和其中那块泛着青绿的方玉,心中越发觉得好奇,看这玉石表面模糊却又存在某种规律的纹路,我甚至还想,它会不会是什么机器的中央处理器呢?比如给它两个青铜飘带通上电,然后它就能像个电脑一样工作了?

当然这都是瞎想,毕竟这原理不合,但我仍很庆幸自己能见到这些神秘的东西。一想到那片遗址区里还有更多未曾发现的秘密,我的心里就是一阵激动,也许进一步的考古工作就能解开这些文物的秘密,甚至还能因此而找到人类文明起源的谜底呢。

但来自上面的那条命令却让我心中的热情瞬间被浇灭。难道就这样不管不顾,像挖普通土方那样把那个遗址区铲得一干二净,里面的那些文物就白白破坏掉?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我越发觉得,上面的人脑子有问题,甚至可以说是忘本。

“我们必须要停止在古蜀遗址的取水工作。”

然而当我气呼呼地赶到领导那里时,和他们争吵之后我却产生了动摇。

听得出来,他们是既清楚古蜀遗址的科学价值,也知道其历史意义的,甚至表明了态度,作为一个有担当的政府,把它保护起来是应该也是必须的。

但现状是,全球性的气候灾害已经让人类处于了灭绝的边缘。在生存和传承的问题上,人类已经来到了只能选其一的境地。首先是长期的干旱在破坏人类生存环境的同时,也在引发愈演愈烈的粮食危机;同时因为大河已经全部干涸,水电已经失去了价值,而急功近利的核电又曾数次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但人类不能没有电;此外,对化石能源的疯狂采掘在导致其迅速枯竭的同时,燃烧它们所排放的污染物又再次加剧了气候异常和环境问题。

世界的很多地区,近年来已经在不断出现人类大规模死亡的事件。

“一开始,大部分人都以为环境保护只是个口号甚至觉得可笑,那只是因为刀还没落到他们头上,正所谓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概括起来,不是他们不想将这个遗迹好好保护起来,而是没有条件。这些文物一旦从地下被掘出,要想让它们保持原状,是需要极高成本的,不论是能源人力还是技术,现阶段人类连活着都费劲,哪还有余力来保护它们呢?

他们还说,我是个机器人,根本就不用吃喝拉撒,所以并不懂得人类活着的代价,而且我压根都不是人,就在这里大放厥词说想要保护人类历史文化,简直就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当然,最后他们还是给了我一个值得信服的理由。其实他们早在三个周之前就已经接到了水源信息,在到了那个遗址区之后就在解说员鱼凫的引领下对现场进行了细致的勘查,发现那里的地下确实蕴藏着丰富的水源,而且是干净清洁的,如果开发利用得当,整个四川地区的饮水问题恐怕都能得到解决。但也正因为这些水的存在,显然遗址区地下已经被淹没,就算里面还有什么文物也恐怕早已面目全非。即便挖了出来,其复原保护的成本和难度也必然是远超常规的,所以他们采用了挖掘之后将文物填回遗址区外地下的办法。

但我看他们根本就不是这样考虑的,从计划书上看其实就是大挖一通,只要能最大范围的把泉水挖出来就行,哪管你文物死活,而且从我在鱼凫那个奇怪的“穿越”场景里看到的东西来说,这些古蜀人超级喜欢象牙,虽然不知道他们是买的还是确实四川有那么多大象,但这种埋了几千年不说还被水泡过的东西,碎没碎成渣化没化成泥先不谈,就算它还是完整的,怕也是稍微一用力就得洗白,还甭说什么挖掘机的暴力挖掘了。

难道人类在面临生存的难题时,就一定要舍弃传承了吗?如果他们渡过了今天的难关,将来会不会对此感到后悔?还是说,这只不过是一丝小小的波澜,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善于遗忘的他们最终还是会忘记一切,忘记自己的历史,忘记自己的文化,忘记自己的文明,从此变得无宗无源,数典忘祖,以至于迷失自我,从此苟且呢?

文明的发展本身就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螺旋上升的,失去了传承,也就等于从零开始。

我心里突然有一种冲动,是不是该想点办法,在帮助人类解决当前生存问题的同时,还能将那个遗址区里面的文物保护下来——至少让它们仍能安静地待在地下,让未来的人类在真正有了足够的条件之后,再对它进行科学有效的发掘,以揭开那些横跨了几千年的谜题。

但我也许是运算能力的限制,我分析了半天那个取水方案也没能找到合理的办法。毕竟要想获得更多的水,势必要把地面挖开挖深,而这一动土,就不可能不动到地下埋藏的东西,而它们现阶段又没有有效的方法来保护。

难道这就是所谓的死局吗?我开始理解了那些人的想法,毕竟在人都快死了,摆在面前的大熊猫吃掉明明能救命,还纠结伤害保护动物会不会犯法,这就不是嫌自己死得不够快吗?

我一边拿着计划书一边又来到了博物馆,鱼凫仍像上次那样向我问了好。但也正是见到他的一瞬间,我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一把拉住他并把他拽到了遗址区里。

我问他,是不是他把这里有水的消息告诉了外面?

谁能想到,他居然肯定地点了点头。我颇感惊讶,也很难理解他的行为,这么多年在地面他是怎么活下来的先不说,他既然坚持守在这座博物馆里,哪怕成了唯一的一个工作人员也没放弃,完全能说明他是相当热爱这些文物和遗迹的,他怎么会做出这种前后矛盾的事情呢?然而他给出的回答很简单,也很有道理。

“如果人类都消失了,那么传承的人也就没有了。我即便再怎么不能割舍那些文物古迹,也得明白主要矛盾在哪里。只有保下了人类,那么未来他们再修复和保护这里的一切,才有可能。”

但他似乎忘记了一个最关键的道理,这座博物馆,为什么会荒废。

“可是,过去和现在的人们,对历史文化不感兴趣。”

“他们只是暂时的而已,给他们一些时间吧,生存的问题一定会得到解决的,我相信他们。事实上,文明的传承也不是单纯依靠文物就能做到的,”鱼凫坚定地看向了我,他指了指我们身后那座带有尖顶的博物馆,“真正的关键其实在于我们应当如何把这些知识,向人们宣传,向世界宣扬,用一种人们都能理解都能接受的方式,让他们认识和相信自己的起源和发展的轨迹是有价值的,自己的历史文化是值得铭记和传承的,是他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至于迷失自我的根本,是让善于遗忘的人类牢记使命的提示语——所有人都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

虽然听他说的如此豪言壮语,但眼下看来,我们并未有什么合理的办法来解决现实的问题,我仍在埋怨他把这里有水的消息透露给了外面。

“看你的样子,你难道想保护这里的遗迹吗?”他见我满脸的愁容,一直在遗迹边缘的土墙上转悠,时不时地还抓起一把泥土仔细看着,立刻就猜到了我的想法。

我当然不会否认,“是的。”

他先是吃了一惊,然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很难得,你不是人类却对他们的东西感兴趣,甚至还想保护它们。”

“我只是觉得就这样破坏了,实在可惜。”

他接着长叹了一口气,向我挥了挥手,我于是就跟着他回到了博物馆,又一次站在了那个青铜立人像前。

“事实上,我也不是人类,”他又一次戴上了青铜面具和头冠,我这才注意到,原来他和那个立人像的外貌几乎一样,除了他脚下没那个底座,“我真正的身份,其实是多年前,由文化保护者们制造出来的古迹机器人。”

“你……你说是机器人?”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嗯,我的职责主要是保护这座博物馆和向来访者们介绍古蜀文明。”

“但你为什么要把这里有水的消息告诉他们呢,这明明是违背你职责的事情。”

鱼凫笑了,我发现他真的很喜欢笑,“我想,我已经回答过你了。”

“可是……”

“请跟我来。”

当他大手一挥,我就再次离开了那座博物馆,我和他又一次浮在了空中,而那颗蓝色的星球亦重新出现。

此时的他语气也变得郑重了起来。他转动着地球,指着上面世界各地的文明遗迹告诉我说,其实像他这样的机器人在世界各国的博物馆中都是存在的,而他们真正的使命,就是当人类从灾难中恢复回来之后,将这些历史文化的知识,包括以数据的形式保存在他们中央数据库中的所有文物证据,都以我之前看到的那种方式重新向人类讲授和展现。

他们就是特殊的“传承者”,一种在全球灾难即将来临之际,由当时的文化工作者和科学家们制造出来的,用以记录备份,并重新展现人类文明文化的人形AI设备,“虽然我们眼下得把人类保下来,但未来我们也一定会有办法将今天的损失弥补回来——至少,不要让人类忘记自己曾经有过的灿烂文明。”

但也正是这时,我突然听到耳际传来的一阵嘈杂,似乎有很多人来到了博物馆里。鱼凫显然也发现了这个情况,他急忙关掉了这个后来我才知道名为“全息3D投影”的设备,但也正是他做出这些举动的时候,我注意到了他的身体出现了明显的不协调现象,简单来说,就是动作慢半拍,或者干脆不听使唤。根据我的数据库记载,这显然是机体寿命将近的征兆。但我们这种AI机器人的设计使用寿命至少是100年,怎么这才五六十年就要不行了?

本来我一开始以为是批次不同存在质量差异,但当我联想起这座巨大博物馆里那些依然完好如初的文物时,我这才明白了真正的原因。

显然,他付出了难以想象的精力和毅力,日复一日地维护着这座50年都无人参观的博物馆。

正当我处在这般沉思之中时,他也终于支持不住倒了下去。幸好我眼疾手快,在其落地之前拉住了他。

“你……你没事吧?”

他苦笑了一下,“看来,我不中用了啊。可是,博物馆……”

“你先别说话,休息一下。”

而博物馆重回我们的视野之后,数十个人类也出现在了大门那里,他们问我,“克拉拉,是不是这里真的有水?”

我刚想否认,但鱼凫却挣扎着给了他们一个肯定的回答,“它就在遗址区。”

那些人类顿时眼睛睁得老大,他们异口同声地问,“真……真的吗?”

“当然是真的。”鱼凫尽管此时腿已经有些瘸了,但仍坚持着去打开了通往遗址区的大门,带着他们一起来到了遗址区。当他们看到那几个泉眼时,纷纷就冲上去狂饮了起来,而我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才见到了人类脸上多年未曾有过的,那充满着希望的笑容。

“你也看到了,”回到我身边的鱼凫却突然蹲下了身,“我已经没多少时间了。我想,我该把那个请求告诉你了。”

我也蹲下了身,我知道,机器人对自己寿命的判断从来是不会出错的,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安慰他,“你说吧。”

“虽然有些唐突,但我想问你,你想不想加入我们成为‘传承者’?”说着,他就把自己脑后的记忆卡取出来并递给了我,“当然,如果你不愿意也不要紧,你把这个好好保管起来,未来会有我的同事来回收的。”

其实他刚才说的那些,早已经让我心里有了这个想法。我立刻点了点头,并接过了他手里的记忆卡,“我当然愿意。”

在他欣慰的微笑之余,“对了,还有一件事。”他还指了指他的后背,“其实要想保护遗址区里的文物,也不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在博物馆的地下室里,有一个大地扫描器,它可以将地下的东西全部扫描出来,生成精度极高的3d模型,这样的话,以后你们在修复这些文物的时候,就可以参考这些模型。当然,这个设备是需要电能的,而我的电池还有大概1/3的电,给它使用应该是绰绰有余了。”

“但是……”

“我没多少时间了。为了你我的使命,不要管我了。”

“……”

之后我就在博物馆里的地下室中找到了他所说的大地扫描器,在将鱼凫的电池给它装上之后,它就顺利地开了机。

随着它身上的四只螺旋桨急速转动,它便在遗址区的天空飞了起来,我手里的遥控器上也出现了它扫描出来的画面。果然,遗址区的地下还有着很多文物。当我把所有的文物细节都记录在我的数据之中后,我也把他给我的那块记忆卡装进了我的存储驱动器中。

很快,丰富而又全面的文物修复知识就在我的数据库中被加载了出来。

当这一切工作结束之后,我尽管心中仍倍感不舍,但还是开动了挖掘机,并在四周围观人类他们那满是希望的眼神中,小心地进入了遗址区。不过正当我挥动铲斗的时候,那原本万里无云的天空突然白云四起,很快,狂风大作,电闪雷鸣。

当如注的大雨落下大地的那一刻,人类的欢呼声也在耳际响了起来,而我也流出了泪水。

我此时才明白,作为“传承者”的我们,使命这才刚刚开始。

 

 

 


五十年,晴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