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Hotwheels】水能赛艇,亦可载舟

2021-09-03 02:55 作者:Sunset-Lee  | 我要投稿

上个周末原本期待已久的赛事,却成了离谱而煎熬的四小时观众耐力赛,最后草草了事。

意难平之余,索性来看看两款为了在水面高速行驶而设计的HW。

Hydroplane, & H2GO.

Hydroplane

我对这种赛艇的初印象,始于小学时期的少年宫赛事↓

不过当时我都是选四驱车的。

Hydroplane首发于1995年,首发色便是这身HW Team Racing。

HW官称Hydroplane搭载涡轮增压V12引擎,拥有829匹马力,玩家可在96年的"Computer Cars"系列版获取这条信息。

当年这套"Computer Cars"系列包含六辆小车,每辆车附赠一张3.5英寸的软盘,内有收藏信息、一则连环漫画以及一款关于此车(/船)的小游戏。

板卡背面,上半部分写有游戏介绍

流动的水面和更小的接触面积,让赛艇在同时速下的危险系数较陆上竞速更高,因此需要足够强力的硬件保障。

在冲撞或翻滚后,船体其它所有部件都可以破碎下沉,吸收冲击力,唯独不能是驾驶舱。

和F1单体壳理念相同,赛艇也有标准的强化安全舱;而在前者之上,它还需要保障密封与浮力。

选择当时极少用的船舶题材做玩具,HW的Hydroplane从名字到本体都可谓相当保守。

如果不是介绍,我真的不会意识到它有V12T,尽管HW把它的排气管做得如此粗壮。

而作为一个HW和小比例玩具,它还是要有轮子的。

两组超小窄边轮被放在船底内,黑色也方便它们隐于阴影下。

船尾的小螺旋桨显得很是喜感

作为一个独特题材入手的确是不错的理由,但对我而言,这款赛艇的确不够激情,这也是我先行入手了05年Final Run版本,最后却没有留下它的原因。

Final Run版本

除了都是船,08年首发的H2GO,给我的感觉与Hydroplane完全不同。

首先就是名字。H2让人想到它航天引擎推进器的用途,后面的"GO"则就是红灯熄灭的标志;或者,这个名字也能翻作"Humming to(2) GO"。

豪华快艇的主要两点,在H2GO上都能明确感受到:前翼片设计,修长优美的船身线条,靠后的分离式船舱,颇为概念的泡泡型挡风玻璃,以及船舱分离中心线顺滑过渡成为尾翼支撑,所有这些都让它与普通快艇间有了定位的差距;

而快无需多言,船舱后置双V10引擎已经用最直接了当的方式表明了它的实力。

中控台上也做出了一些个人认为象征性的仪表盘刻画

尽管首版这身烈焰涂装在水面上的观感可能有些奇怪,但并不影响H2GO本身的优雅——甚至与双V10引擎的前后呼应让H2GO更显速度感,更多了些作为HW的自然。

自然,H2GO底部有配置与Hydroplane相同的轮毂。

Ps:在15年的刷色中,座椅件配色与引擎及中控台相同,应该也是遭遇了部件合并。

从Hydroplane到H2GO,尽管表达方式不同,但我个人还是在其中感受到HW的确对这类题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最后,在新批次中,HW重拾了这款略显抽象,但更加HW的Mad Splash。

Mad Splash的赛艇本体更接近如今我们所能看到的Drag Boat↓

而不想再看到嵌入船底的轮子?没问题,我们直接在下面单做一套。

为轮毂所做的四面浪潮没有敷衍了事之意,这款刷色的纯透明更在有意中减弱了它较本体的存在感。

在9年的刷色中,HW都一直保持着这样的想法。Wiki记录中,仅有一款刷色的下半部分选用湖蓝色,其它均为蓝色或透明。

我很喜欢这款弧形引擎进气口的设计,能够与驾驶舱顶部保持一致,略高也符合现实需要。

透明色下,双边五幅轮与后面四幅支撑的配合不是很好

不只是引擎本体,引擎后的刻画也值得称道。

哑光蓝塑料件表现出了液罐与减速伞包,也许它也适合被称为"N2GO")

而同色挡风玻璃与下方可见的内凹,就是告诉我们不要对内饰抱有幻想了。

这样通透的底盘如今真是难得一见。

也许这不会是很多玩家所能接受和认可的表现方式,但至少在我看来,这让本体多了些动感与趣味。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尾语:本人主要展示风火轮普卡级,另略有涉及火柴盒及其他品牌的小比例车;小车专栏随缘后半夜更新,同各位分享交流。


——End——

【Hotwheels】水能赛艇,亦可载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