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国微流控芯片发展历程、产业链结构及市场竞争现状分析

2022-10-17 13:29 作者:迪索共研咨询  | 我要投稿


微流控芯片就是将生物和化学领域所涉及的基本操作单位集成在一块几平方厘米的芯片上,由各种储液池和相互连接的微通道网络组成,很大程度缩短样本处理时间,并通过精密控制液体流动,实现试剂耗材的最大利用效率,把整个化验室的功能,包括采样、稀释、加试剂、反应、分离、检测等集成在微芯片上,且可以多次使用。

 

微流控芯片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至1990年,瑞士的Manz和Widmer进行了电泳分离,开启了微流控芯片的发展道路。此后的几年,国外多家公司的研发对于微流控芯片技术逐渐成熟做了很大贡献。

微流控芯片的发展历程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微流控芯片上游原材料有硅材料、玻璃、有机高分子聚合物材料和纸质芯片材料等等;中游为微流控芯片设计制造行业;下游目前主要应用于体外诊断领域,且在食品和商品检验、环境监测、刑事科学、军事科学和航天科学等重要领域应用前景良好。

微流控芯片产业链结构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随着国内生物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微流控的应用场景也会不断扩展,未来微流控芯片批量生产的需求提高后,先占据上游的微流控芯片研发企业就占据了先发优势。国内具有代表性的几家企业有微点生物、新歌元生物、岚煜生物、博晖创新和融智生物。

国内微流控代表企业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2021年我国微流控芯片产量约662万个,需求量1750万个。近几年我国微流控芯片行业供需情况如下图所示:

2016-2022年中国微流控芯片市场供需现状及预测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未来一段时间内,由于国内微流控芯片下游行业,如体外诊断、药物释放、生物制药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将会拉动我国微流控芯片行业的市场需求,刺激国产微流控芯片技术的不断进步。

2016-2022年中国微流控芯片市场规模现状及预测

资料来源:共研网整理

 

微流控芯片在基因检测领域的应用,极大提高了基因检测的灵敏度和效率,但微流控芯片的制造材料、制造方法和驱动方式仍是当今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更多本行业详细的研究分析见共研网《2022-2028年中国微流控芯片行业调查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同时共研产业研究院还提供产业数据、产业研究、政策研究、产业链咨询、产业图谱、产业规划、可行性分析、商业计划书、IPO咨询等产品和解决方案。


中国微流控芯片发展历程、产业链结构及市场竞争现状分析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