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电阻技术探究

背景
在电池的充放电过程中,电池的实际容量会受到内阻诱导过电压的影响。内阻作为电池最重要的参数之一,对于诊断电池劣化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义。电池的内阻包括以下三部分:
欧姆内阻(RΩ)-由电极材料、电解液、隔膜的电阻及各部分零件的接触电阻组成;
电荷转移内阻(Rct)-离子穿越电极、电解液界面的电阻,代表电极反应难易程度。一般通过增强导电性可以减小这部分电阻;
极化内阻(Rmt)-由电解液内正负极之间的锂离子浓度扩散不均引起;在动力学条件较恶劣的情况下,比如低温或者高速率充电下尤为严重。
目前常用的测量电阻的方法为交流内阻(ACIR)与直流内阻(DCIR)。ACIR为在高频率(1kHz)下测得的电池的内阻,一般为欧姆内阻。缺点是不能直观、全面地反映电池性能。而DCIR测试法是给电池强制施加短时恒定电流,此时电池的电压随时间而发生变化。假如电池瞬间通过的电流为I,在极短的时间内测量出电池电压的变化为ΔU,再根据欧姆定律R=ΔU/I计算出电池的直流内阻。DCIR不仅包括欧姆内阻,还包括电荷转移内阻与极化内阻。
国内外标准分析
对于锂离子电池的DCIR测试一直是研究难点。首先锂离子电池的内阻很小,通常是毫欧级别,同时又是有源元件,不同于一般的电阻元件,不能直接测量大小;另外电池的内阻易受测试时所处的状态影响,例如在不同环境温度、不同荷电状态,电池的内阻就有一定的差别。目前国内外包含DCIR测试的标准如下:
国际:IEC 61960-3:2017《含碱性或其它非酸性电解液二次电芯和电池—便携式设备使用的二次锂电芯和电池-第3部分:方形和圆柱形锂二次电芯及由它们组成的电池》、以及IEC 62620:2014《含碱性或其它非酸性电解液二次电芯和电池—在工业设备中使用的二次锂电芯及由它们组成的电池》中都有要求测试电池DCIR的项目;
日本:日本工业标准调查会(JISC)发布的JIS C 8715-1:2018《工业用二次锂电芯及电池 第1部分 性能要求和试验》也有关于DCIR的测试;
中国:我国目前暂无关于DCIR测试项目的标准;
测试差异:
总体上,IEC 61960-3:2017、IEC 62660:2014和JIS C 8715-1:2018在试验方法上是相近的,主要的区别有以下几点。
1) 测试温度不同。IEC 62660:2014和JIS C 8715-1:2018测试环境温度较IEC 61960-3:2017高5℃。低温会使电解液粘度增大,离子移动速度减慢,化学反应速度降低,电池的欧姆内阻、极化内阻都会增大,因此DCIR会呈现出增大的趋势。
2) 测试时的SOC状态不同。IEC 62660:2014和JIS C 8715-1:2018的SOC状态要求为50%±10%,而IEC 61960-3:2017SOC状态要求为100%。不同SOC状态对DCIR的测试结果还是有很大影响的,一般DCIR数据会随着SOC的升高而逐渐降低,这与的电池内部的反应过程有关。在低SOC下,电荷转移阻抗Rct较高,随着SOC逐渐增大,Rct减小,DCIR也减小;
3) 测试时两次放电时间不同。IEC 62660:2014和JIS C 8715-1:2018规定的两次放电时间较IEC 61960-3:2017长。长的脉冲时间会使DCIR增长趋势变缓,逐渐偏离线性。原因是随着脉冲时间的增加,电池内部Rct增加,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4) 测试时两次放电电流大小不同。IEC 62660:2014和JIS C 8715-1:2018与IEC 61960-3:2017的放电电流大小也不同。但电流与DCIR的关系与电池的体系设计有关,并无直接联系。
5) 虽然JIS C 8715-1:2018参考了IEC 62660:2014,但在对于高倍率电池的定义上有所区别。IEC 62660:2014规定放电能力不小于7.0C的电池为高倍率电池,而JIS C 8715-1:2018规定放电能力大于3.5C的电池即为高倍率电池。
实验过程分析
下图为DCIR的测量过程的电压-时间函数图,通过曲线可以明确地了解电芯的每部分阻值,便于我们全面评估电芯性能。
如图所示,红色箭头代表RΩ,RΩ的值与iR-drop有关,iR-drop为电流突变后电池电压的突然变化。一般只要给电芯通电流都会发生电压降。由计算可知此电芯RΩ为0.49mΩ;
随后的绿色箭头代表Rct。Rct与Rmt需要一些时间激活,一般发生在欧姆电压降之后。Rct的值可以从随后的电流突变后的第一毫秒开始计算,其值为0.046mΩ。Rct一般与电芯SOC状态有关,随着SOC逐渐增大而减小。
蓝色箭头代表Rmt的变化。此时电芯电压的持续降低可归因于浓差极化,锂离子浓度扩散不均。Rmt数值为0.19mΩ
总结
直流内阻测试能够很好地反应电池性能,也是制造商在前期研发过程中必定要考量的一个参数。但在测量过程中有几个方面的操作需要格外留意,否则会影响直流内阻测量的准确度:
电池与充放电设备的连接方式。测量过程中应确保连接电阻足够小(一般建议不大于0.02mΩ);
电压和电流采集线的连接。采集线连接在电池极耳同侧较优,特别注意不能直接将采集线连接到充放电设备的导流线上;
充放电设备的设备精度,以及充放设备的响应时间。一般要求响应时间不大于10ms,响应时间越短测试结果的准确度会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