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小辞典·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2.3 朴素唯物主义
【本文转载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仅供学习参考】
3、朴素唯物主义
也叫自发的唯物主义。指用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来解释自然界本原的一种学说。在哲学史上,一般指古代的唯物主义。它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不是神创造的,而是由某种或某几种具体的原始物质变化发展而来的。如古代中国西周的史伯提出“五行说”,认为“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古希腊的泰勒斯、阿那克西米尼、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分别把水、空气、火、原子作为万物的本原;古代的斫婆伽派有“四大”说,把地、水、火、风作为万物的本原。恩格斯曾指出:朴素唯物主义“在自己的萌芽时期就十分自然地把自然现象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看作不言而喻的,并且在某种具有固定形体的东西中,在某种特殊的东西中去寻找这个统一”。[1]朴素唯物主义的主要特征是:它首先肯定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但只是归结为某种具体的物质,还带有感性的直观的性质;其次,它初步看到了事物的矛盾运动,有朴素的辩证思想。
朴素唯物主义产生在古代奴隶社会。当时生产和阶级斗争的发展,促进了科学的发展。人们在同氏族宗教观念以及反动奴隶主的上帝创世说的唯心主义斗争中,把科学知识中包含的唯物主义观点的萌芽加以概括提高和系统化,创立了朴素唯物主义哲学。一般地说,它代表了奴隶主民主派、新兴地主阶级或地主阶级中革新派的利益。他们以朴素唯物主义为武器,同唯心主义者进行斗争。如我国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思想家、法家杰出代表荀况,在同孔孟宗教唯心主义天命论的斗争中,提出世界万物都是由物质性的“气”构成的;天就是自然,是物质的;天是按照自己的规律运动的。荀况还进一步提出“戡天” 征服自然的主张,这是光辉的人定胜天的思想。荀况在斗争中发展了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朴素唯物主义在历史上起过一定的进步作用,是进步阶级、阶层反对反动阶级、保守势力的斗争武器。它打击了古代宗教唯心主义的哲学思想,并初步概括了阶级斗争的经验和古代自然科学知识的成果。朴素唯物主义由于历史的阶级的局限,对自然界各种现象只能凭日常生活经验进行分析解释和猜测,缺乏一定的科学论证。至于在解释社会历史现象时,却是唯心主义的。朴素唯物主义还不是科学的世界观。在两个阶级、两条路线的斗争中,它往往抵挡不住唯心主义世界观的进攻,甚至还会滑向唯心主义的泥坑。因此,我们在斗争中,要批判地总结朴素唯物主义的历史经验,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做一个自觉的辩证唯物主义者。
注: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十卷52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