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周”和“比”到底是什么意思?
小人之交以利,君子之交以义。

古人的智慧,往往在三言两语中就能够展现出来,但是却不是现代人三言两语就能够解释清楚的。
就比如儒家思想的先驱孔子,其为人处世的智慧往往体现在非常简单的几个字之中,但是现代人要是想弄清楚其中的深意,往往需要依靠长久的研究以及“长篇大论”一般的解释。
在孔子关于治国之道的见解当中,曾经出现过这样一句话,那就是“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句话只有短短的十二个字,却非常值得深究。
比如说,其提出来的背景到底是什么,又有着怎么样的深意,里面的“周”和“比”又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01 “周”和“比”的含义
在了解这句话的深意之前,还要先从古代的思维出发,看看“周”和“比”这两个字在古语中的含义。

“周”这个字,最早诞生于殷墟甲骨文当中,当时的“周”尚且没有下面的“口”字,含义为“分封田地”,所以伴随着这个字的使用,周王朝得以建立,分封制度也有了雏形。
后来,在历史演变的过程当中,“口”字被加了进去,“周”字的含义也有了相应的变化。
从最开始的田地庄稼茂盛,演变成了人们之间的人际关系,也就是“周密”的意思。
这个时候的“周”字中,包含着一种围绕的意思,其就像是圆圈,从圆心出发,到任何一个点的距离都是相等的。
所以在对“周”字进行运用的过程当中,就自然而然地衍生出了“平等、公平”的含义。

而与此相对的,“比”同样来自于甲骨文当中,其属于象形文字,最早含义为两个并肩而立的人。
因为它们紧紧挨着,所以可以衍生出两个人关系十分亲密的意味,但是又因为这两个“人”的形状一模一样,所以两人的关系可以说是既亲密又步调一致。
在最开始的时候,“比”与“周”的含义区别并不大,其主要都是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但是在孔子的“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句话中,却对这两个字做出了区分,让它们的含义截然不同。

那么,孔子是如何对这两个字进行运用的呢?这两个字又因为孔子的运用而产生了什么样的区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