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一拍:城市中国系列-图书馆漫谈

2023-05-25 11:01 作者:一拍视频  | 我要投稿

       “身体要吃饭,精神也要吃饭么”,哈哈哈,大家留心的话,总能在生活中发现这种力量极大的对话,这是我们家很日常的一次对话,来自我爸和我妈的日常拌嘴。是的,精神也要吃饭,身体一天不吃饭人就会饿,就会无力,精神也是啊,只是这需要我们极强的求知欲,反思力,去发现,去寻找~

       印象里,最早读到的一本小说是一本已经发黄,封面是一个穿条纹衫的小朋友的小书,他双手抱头似乎很懊恼,这个封面当时是吸引我翻开它的原因。这次写稿我花了很长时间,借助豆瓣和自己模糊的印象,又重新找到了小说的名字和作者,是贵州一位儿童文学作家,名叫谷应的老师写的,出版于1981年,叫“空心孩子”。已经记不清当时是读二年级还是三年级了,只记得这本书,是我无意间在爸爸的旧木头书箱里翻到的,200页不到的小说里,小主人公状态,年纪都跟自己极相似,一样的儿时游戏,一样的爸爸,老师,一样的烦恼,渴望冒险和自由。 这本小书,让我欣喜感动了整整大半个月。小小的心,跟着书里的小主人公也出走了一回,经历了一次灾难,冒险和考验,又重回生活,这大概是我心中关于文学最初的小种子。

       想谈书,谈图书馆很久了,在自己快速成长的那几年里,图书馆几乎见证了每一个阶段,一直持续到现在。

       大学的图书馆承载了我整个大学里很多的悲伤和心事,但她同时也付之于我很多的感动和成长。初入大学应接不暇,没有了高中的压力,远离父母,空前的自由。军训,社团,新同学,新舍友,这一切都会让人在一开始,注意不到她,我自己就是。要走进她必须得有一个契机,第一次走进她就是因为愈发的发现自己跟舍友们好像在大学生活怎么度过这件事儿上分歧太大,因为始终对游戏high不起来,所以为了在整个校园找到一块清净所在,图书馆自然而然就成了首选。

        学校的正门进去就是图书馆,7层,算得上是整个校园最宏伟的建筑,好像每个大学的图书馆都是如此吧。校园广播站跟图书馆在一栋楼,大一的整个学期早晨,午后,傍晚,自己都在图书馆门口,练声、发音、读报纸,却一次也没有走进她。一直到过了秋冬,迎来春夏,一切都变成日常后,我才留意到她。大概所有的热情都是源于陌生和新鲜吧,总得过了最初的热烈,才会开始关注身边。

        在大学,每一个有想法,想做点改变的人,都必然得从班级,宿舍的小圈子脱离出来,去寻找志同道合的伙伴,做一些改变世界的事情,当然如果舍友或者同学跟你一样有梦,那必然是幸运的,不然的话,你就必须得勇敢的做点自己的事情。学会和习惯孤独,是在大学养成独立思考的第一课。因为这里真的是适合成长的好地方,离开了这里,面对生活就不会再有这么大段大段可以心无旁骛做梦的时间了。

        好,我好像又写偏了,哈哈哈,我们来谈图书馆,在我心里图书馆其实跟超市无异,两者都在空间范围内表现着“丰富”,只是图书馆码放的是灵魂和思想,且可以随意取阅。踱步在书架间,眼睛扫视过码放好的整整齐齐的书 ,抚摸书脊上一排排的书名,会让人没来由升起一种满足感,这种感觉就跟年底逛超市看到货架上快溢出来的年货一样,让人满足。


        工作后辗转好几个城市,图书馆几乎成了我的习惯,也可能是某种缘分。在深圳,福田图书馆离我住处仅几百米,在西安,省图也离我不超过1公里。深圳的图书馆如城市一样开放,亲切,有活力,隐入一堆民居里边,亲切又独立,玻璃幕墙,踏过几级小小的台阶就进到大厅,暖色调,简明又轻快的感觉;西安的图书馆,则处处透露出古城的厚重与秩序,高高的台阶,抬头就能看到的思想者雕像,他背靠图书馆,面向城市来往不息的车流和人群,似在沉思;拾阶而上,进到大厅,环形布局,中间四面巨大的石刻,正前方大厅,石凳,小泉,又透着亲切,是小朋友们扎堆的地方,人只进不出,热闹非凡。

        我想城市文明最大的魅力也就在于此吧,图书馆更甚,数以百万,千万计的思想在这里码放整齐,待人取用,来的人又在这里沉思,汇聚迸出新的思想,生生不息,却又安静如常。在这里每个人都是被尊重的,只要你走进她,所以我老觉得图书馆应该跟超市小卖部一样,开进乡村,工厂,工地,开进监狱,开进一切有阳光照耀的地方~


一拍:城市中国系列-图书馆漫谈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