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发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与桂枝汤则愈。
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发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与桂枝汤则愈。“先”上,《玉函》、《千金翼》有“当”字;《脉经》有“法当”二字。
【柯】此条治中风之变。桂枝汤煮取三升,初服者,先服一升也,却与者,尽其二升也。热郁于心胸者,谓之烦;发于皮肉者,谓之热。麻黄证发热无汗,热全在表;桂枝证发热汗出,便见内烦。服汤反烦而外热不解,非桂枝汤不当用也,以外感之风邪重,内之阳气亦重耳。风邪本自项入,必刺风池、风府,疏通来路,以出其邪,仍与桂枝汤,以和营卫。《内经》曰:表里刺之,服之饮汤。此法是矣。
《伤寒类方》云:此非误治,因风邪凝结于太阳之要路,则药力不能流通,故刺以解其结,盖邪气太盛,不仅在卫而在经,刺之以泄经气。
《素问·骨空论》云:风从外入,令人震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治在风府,大风颈项痛,刺风府,风府在上椎。
《甲乙经》云:风府二穴,在头项后,发际陷中,足少阳阳维之会。风府一穴,在项发际上一寸,大筋中宛宛中,督脉阳维之会。
案《针灸资生经》云:歧伯对皇帝之问曰: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主气也。然则风府者,固伤寒所自起也,北人皆以毛裹之,南人怯弱者,亦以帛护其项,俗谓三角是也。柯氏之说,盖本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