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雷霆载具资料】“红色高加索”号轻巡洋舰(1944年配置)

概述↓
类型:轻巡洋舰
权重:5.0
原产国:沙俄/苏联
设计师:不详
首船下水时间:1915年11月28日(该舰下水于1916年6月21日)
所属系列:“斯维特拉娜”级
同系列产量:5艘(斯维特拉娜/红色克里米亚、布塔科夫海军上将、斯皮里多夫海军上将、格雷格海军上将、彼得罗·波罗申科领主/红色高加索)
尺寸与重量↓
排水量:9030.0吨
全长:159.50米
总宽:15.70米
吃水:6.60米
船员总数:878人
最少操作人数:263人
动力配置↓
引擎数量:4台
引擎原产国:不详
引擎品牌:布朗·博维里
引擎类型:蒸汽轮机(齿轮式)(由10台雅罗式燃油锅炉提供蒸汽)
引擎型号:不详
主机功率:55000马力
通算功重比:6.09马力/吨
推进器数量:4具
推进器类型:螺旋桨
机动性↓
最大前进航速:29.2节
最大后退航速:13.5节
“1/3动力”前进航速:5.9节
“2/3动力”前进航速:10.8节
“巡航”前进航速:16.7节
“全速”前进航速:22.7节
10.8节加速时间:11.1秒
27.0节加速时间:33.3秒
极速加速时间:37.8秒
极速制动时间:50.7秒
全动力转向速度:20.5节
全动力转弯半径:260.23米
船舵数量:2具(串列布局,前小后大)
续航能力↓
续航距离:3500海里(15节)
生存力↓
隔仓段数:8
船体外板厚度:25毫米(钢板)
上层建筑外板厚度:8毫米(钢板)
主装甲带:25~75毫米
内甲板装甲:20毫米
外甲板装甲:25毫米
装甲隔段:20~75毫米
上层建筑装甲:舰长指挥塔四周125毫米,舰长指挥塔顶部75毫米,舰长指挥塔下部75毫米,舰长指挥塔基座25毫米,舰长指挥塔升降机75毫米
一级火炮装甲:前部25毫米,两侧25毫米,后部25毫米,顶部25毫米,底部25毫米,炮座四周25毫米,炮座顶部25毫米
二级火炮装甲:前部8毫米,两侧8毫米,顶部8毫米
三级火炮装甲:前部4毫米,两侧4毫米,顶部4毫米
二级自动武器装甲:前部8毫米
武器配置↓
一级火炮:4组单装(4门)180毫米B-1K型舰炮,身管倍径L60.0,最大炮口动能41262.00千焦,弹药基数812发,单管射速3.9发/分钟,发射间隔15.2秒,适配弹种HE/HE-TF,弹丸重量97.500/97.500/97.500/97.500千克,初速每秒920/920/920米,装药当量7900/2490/7000/7520克TNT(APCBC弹为1620克A-IX-2炸药),引信临界厚度0.1/9/9/0.1毫米,引信触发延时0/N/N/0毫米,1千米最大穿深60/424/206/58毫米,2.5千米最大穿深60/386/188/58毫米,5千米最大穿深60/331/161/58毫米,7.5千米最大穿深60/285/138/58毫米,10千米最大穿深60/246/120/58毫米,15千米最大穿深60/191/93/58毫米,水平转速8度/秒,垂直转速8度/秒,纵向射界60/-5度,接舷火力密度15.789发/分钟(3.800秒/发),接舷最大投射25.658千克/秒
二级火炮:6组双联装(12门)100毫米米尼辛尼型舰炮,身管倍径L50.0,最大炮口动能5362.72千焦,弹药基数6000发,单管射速12.0发/分钟,发射间隔5.0秒,适配弹种HE/APHEBC/HE-TF,弹丸重量15.800/13.850千克,初速每秒800/880米,装药当量1240/2060克TNT(HE-TF弹为1340克A-IX-2炸药),引信临界厚度5/0.1毫米,引信触发延时N/0毫米,0.1千米最大穿深53/26毫米,1千米最大穿深46/26毫米,2千米最大穿深40/26毫米,3千米最大穿深34/26毫米,4千米最大穿深30/26毫米,5千米最大穿深26/26毫米,水平转速13度/秒,垂直转速7度/秒,纵向射界78/-10度,接舷火力密度72.0发/分钟(0.833秒/发),接舷最大投射18.960千克/秒
三级火炮:2组单装(2门)76毫米34-K 1935型舰炮,身管倍径L55.0,最大炮口动能2481.24千焦,弹药基数600发,单管射速27.0发/分钟,发射间隔2.2秒,适配弹种HE/HE-TF/APHEBC,弹丸重量6.950/6.610/6.500千克,初速每秒845/810/816米,装药当量483/182/119克TNT,引信临界厚度0.1/0.1/10毫米,引信触发延时0/0/150毫米,0.1千米最大穿深8/5/135毫米,1千米最大穿深8/5/114毫米,2千米最大穿深8/5/98毫米,3千米最大穿深8/5/87毫米,4千米最大穿深8/5/78毫米,5千米最大穿深8/5/72毫米,水平转速12度/秒,垂直转速8度/秒,纵向射界85/-5度,接舷火力密度27.0发/分钟(2.200秒/发),接舷最大投射3.159千克/秒
四级火炮:2组单装(2门)45毫米21-K型舰炮,身管倍径L46.0,最大炮口动能410.10千焦,弹药基数1000发,单管射速30.0发/分钟,发射间隔2.0秒,适配弹种HE/HE/APHE/HE,弹丸重量1.410/2.140/1.420/1.410千克,初速每秒760/335/760/760米,装药当量56.98/181.72/27.72/113.96克TNT(37/118/18/74克A-IX-2炸药),引信临界厚度0.1/0.1/1.5/0.1毫米,引信触发延时0/0/1000/1500毫米,0.1千米最大穿深3/5/75/21毫米,1千米最大穿深3/5/58/16毫米,2千米最大穿深3/5/48/13毫米,3千米最大穿深3/5/41/11毫米,4千米最大穿深3/5/36/10毫米,5千米最大穿深3/5/32/9毫米,水平转速18度/秒,垂直转速20度/秒,纵向射界85/-5度,接舷火力密度30.0发/分钟(2.000秒/发),接舷最大投射1.070千克/秒
一级自动武器:10组单装(10门)37毫米70-K型机关炮,弹药基数20000发,单管射速150发/分钟,5发压弹板供弹,重装填时间0.33秒,10米最大穿深60毫米,100米最大穿深57毫米,500米最大穿深47毫米,1000米最大穿深38毫米,1500米最大穿深30毫米,2000米最大穿深16毫米,水平转速20度/秒,垂直转速15度/秒,纵向射界85/-5度,接舷投射750发/分钟
二级自动武器:2组四联装(8挺)12.7毫米维克斯MK.V型机枪,弹药基数16000发,单管射速600发/分钟,200发弹箱供弹,重装填时间10秒,10米最大穿深27毫米,100米最大穿深26毫米,500米最大穿深23毫米,1000米最大穿深20毫米,1500米最大穿深18毫米,2000米最大穿深16毫米,水平转速60度/秒,垂直转速55度/秒,纵向射界85/-10度,接舷投射4800发/分钟
三级自动武器:2组单装(2挺)12.7毫米德什卡型机枪,弹药基数4000发,单管射速600发/分钟,50发弹箱供弹,重装填时间4秒,10米最大穿深29毫米,100米最大穿深27毫米,500米最大穿深25毫米,1000米最大穿深20毫米,1500米最大穿深11毫米,2000米最大穿深8毫米,水平转速75度/秒,垂直转速65度/秒,纵向射界65/-5度,接舷投射600发/分钟
鱼雷配置:4组三联装(12具)450毫米鱼雷发射管,弹药基数12枚45-36NU型鱼雷,弹重1028千克,战斗部当量284千克TNT,远程模式6千米(31.9节),快速模式3千米(41.0节)
评价↓
该型舰艇为沙俄针对日俄战争的教训立项建造的轻巡洋舰,至苏联成立时大部分仍未完工,由于苏联建立初期经济、工业等诸多领域百废待兴,该级轻巡洋舰的建造工作一度停滞,随后在大约1930年左右时,随着斯大林模式的推行,苏联的工业与经济大幅度强化,该级舰的建造工作得以继续开展,并根据新时代战争环境及苏联政策的需要进行了改进,而该舰则为其中的180毫米舰炮试验型运载船,其主炮具有强大的穿甲与毁伤性能,但射速相对较慢,与同时期200/203/210毫米舰炮性能指标相仿,同时该舰也配备了适合用于攻击小型舰艇及飞机的大量武器系统,具有相对于吨位而言十分猛烈的炮战火力及防空火力,同时其也安装有450毫米鱼雷发射系统用于对大型水面舰艇展开雷击,其鱼雷虽性能不突出,但仍可对射程内的巡洋舰、驱逐舰构成严重威胁,以纵列布局安装的两具船舵为其提供了优越的转向性能,相对于船体尺寸而言转弯半径极小,该舰的不足之处在于动力较为贫弱,这一缺陷使其加速较为笨拙,航速也较为迟缓,同时该舰在续航力和适航性方面也难以适应远洋作战的需要,是一艘较为特化适应绿水海军的巡洋舰。在外观方面,该舰最具有辨识度之处为4门单装主炮,相对于船体尺寸而言上层建筑尺寸较小,艏部为带有破冰船线型特征的双曲线艏。(查看“红色克里米亚”号轻巡洋舰(1943年配置)资料请打开链接: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244736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