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92、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本文转载自《政治经济学名词解释》人民出版社1974年版,徐禾主编】
【如有错漏或其它问题,欢迎指正】
92、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经济危机是一种周期出现的现象,每隔一定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就爆发一次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所以具有周期的性质,这是由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矛盾发展的阶段性决定的。
如前所述,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以及由这一矛盾所制约的其它矛盾极端尖锐化的结果。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这些矛盾必然逐渐加深和日益尖锐起来,到了一定阶段,当社会再生产的实现条件,首先是对国民经济具有重大影响某些产品的实现条件遭到严重破坏时,就不可避免地要引起普遍性的买卖脱节,即爆发生产过剩的经济危机。危机期间,大批工厂停工倒闭,生产猛烈下降,社会生产力遭到巨大的破坏。通过危机的这种破坏,便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和社会低下的消费水平暂时相适应的局面,使社会再生产的各种严重失调的比例关系得到暂时的平衡。这样,就给资本主义生产的恢复和进一步发展重新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但是,由于经济危机只不过是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各种矛盾的暂时的、强制的解决,它没有也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发生危机的原因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以及由此而引起的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的其它对抗性矛盾。因此,随着危机过后资本主义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固有的各种矛盾又会逐渐地激化起来,并导致危机的再一次爆发。恩格斯指出:“市场的扩张赶不上生产的扩张。冲突成为不可避免的了,而且,因为它在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炸毁以前不能使矛盾得到解决,所以它就成为周期性的了。资本主义生产产生了新的‘罪恶循环’”。[i]
由于危机的周期爆发,便使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过程也具有周期的性质。从一次危机到下一次危机的整个过程构成一个再生产周期,每个周期包括危机、萧条、复苏和高涨四个阶段,整个资本主义生产就象一个瘸腿的驴一样,由危机到高涨、由高涨再到危机这样颠颠簸簸地向前移动。
绝不能把经济危机的周期爆发理解为同一现象的简单重复。由于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日趋尖锐化,危机是越来越严重的,在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后,情况尤其是这样。现阶段经济危机的基本特点是:危机的爆发更加频繁,危机的周期大大缩短,危机的破坏作用特别强烈。在十九世纪,经济危机大约是每隔十年左右爆发一次;到了二十世纪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后,就缩短为七、八年左右爆发一次;而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危机爆发的次数就更多了。美国在战后已经先后爆发了五次危机(1948-1949年,1953-1954年,1957-1958年,1960年-1961年,1969-1970年),危机的周期已缩短到三年到四年左右。
毛主席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不久就明确地指出:“美国帝国主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所增强起来的经济力量,遇着了不稳定的日趋缩小的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这种市场的进一步缩小,就要引起经济危机的爆发。”[ii]历史的发展完全证实了毛主席的这一光辉论断。
经济危机周期的缩短,表明了资本主义所固有的各种对抗性矛盾已经达到了十分尖锐的程度,标志着世界资本主义制度已经越来越接近不可避免的灭亡。
[i] 恩格斯:《反杜林论》,人民出版社1970年版,第272页。
[ii] 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毛泽东选集》,第115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