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从「一图速览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围棋AI中掌握备考技巧

2023-03-08 11:31 作者:最后的遥远  | 我要投稿

2023年3月5日,新华网发布「一图速览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发布,它对之后一年的编制考试极为重要,需要认真学习。网址链接为:

xinhuanet.com/politics/

这里西瓜给各位小伙伴提一个难度比较高的思考题,请认真思考:

比「一图速览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的内容更重要的有什么?为什么更重要?

答案一共有3个,不知道各位小伙伴们答出了几个呢?

一是「官方整合并发布的工具」
二是「图片数据直观、重点明确」
三是「常识判断的积累」

接下来逐一分析。

随着公考越来越成熟,大家复习的体系越来越科学。关注竞技体育的小伙伴可能都知道,无论是传统体育竞技(足球、篮球等)还是棋牌竞技(围棋、象棋、竞技麻将等)或者是电子竞技,大数据分析早已被引入,AI的应用更是无所不在。

不谈个人竞技风格的消失等因素,和几十年前相比:

现在的足球、篮球运动员在很小的时候就有特别科学的训练体系和最高效率的打法(代表例子:NBA的三分球、英超西甲顶尖球队超强执行力的战术体系)。

棋牌类顶尖竞技选手最重要的训练方式是研究AI给出的胜率,复盘的最重要目的是找出自己哪一步/哪一张牌和AI的打法不同;

电子竞技类更不用说,每次版本更新,最好队伍的教练组都要第一时间找出版本强势角色,并规划符合版本的战术思路(在什么时间该去干什么)。

公考也是如此,现在早就过了单纯死记硬背刷题的时候。

简单来说,2023年代的公考有点像AI时代的围棋比赛,谁的思路更接近AI(在公考中就是接近出题者的出题思路),谁的胜率(上岸成功率)就更高。

顶尖的围棋选手并不是单纯死记硬背AI谱就能夺冠的,因为围棋的变化比可观测宇宙中的原子数量都多的多。顶尖AI的思路是「深度学习(蒙特卡洛树算法」,即通过计算快速筛选出符合要求的下法。而今天说的「三个方面」,也是希望大家能够「源于材料,高于材料」,更好理解公考。他们分别是:

一、「官方整合并发布的工具」极为重要

官方工具的重要性在于权威直观。图片比文字直观,比视频看起来方便,所以图片知识点非常受欢迎,官方也是认识到了这一点,因此意识到「官方将政府工作报告的重要知识点集中整合并发布,成为大家学习公考的工具」极为重要。

二、「图片数据直观、重点明确」,结合公考历史、反复强调等因素能够锁定重点

例如这部分内容:

这部分图片数据中最重要是什么?——如果各位小伙伴复习过历年真题,不难发现最重要的是「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和「城镇新增就业数据」,因为它们在真题中出现过,

大家把这些数据最好是都记住,但也不必记忆的特别精确。比如城镇新增就业1000多万人,失业率5%多等,这是个比较正常的数据,这对于公考来说就够了。

公考即使考数据,也不会考「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3%」还是「3.1%」,同样不会考「粮食产量是1.37万亿斤」还是「1.38万亿斤」,但是可能会测试考生对于「明显偏离事实的数据」是否有足够的意识,例如: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不会是0.5%,也不会是15%
粮食产量不是1500亿斤,也不是15万亿斤

只要在「数量级」的程度上没有出错,此类问题一般都能做对。

需要注意的是,一旦数据首次成为前三,或者连续多年保持在第一名,那么这个数据考察的概率就会高一些,大家在备考中要尤其引起重视。

另外,如果同类或近似的数据不止一次在同一个官方总结图片中出现,那它重要性会进一步提高,例如:

上面的文字部分有重要的知识点,例如「多重考验」包括什么(世界变局、新冠疫情、经济下行),完成了什么目标(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第一百年实现+第二百年新征程)。

而下面的数据更是重量级,包括国内生产总值的总体量(100万亿元+),年均增长率(5%~6%左右),粮食产量稳定(1万亿斤+)。

不难看出「国内生产总值」和「粮食产量」不仅之前公考考过,而且在同一篇图片总结中出现了不止一次,公考出题人在接下来一年的考试中以此出题的可能性是很高的。

三、「常识判断的积累」是最好的备考方式,比集中突击好的多

「常识判断」这个板块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最重要的备考方式就是积累。

如果花十天半个月集中背诵各种常识知识点,效果一般不会太好,因为很多数据是枯燥无趣的,死记硬背也违反人类正常的学习方式。

但如果每天花一点时间,不用太多,10分钟左右,找找当天的常识重点,一天积累一点内容,往往几个月后效果就会非常显著。别的不说,哪怕每天就只看《新闻联播》的新闻标题,以及《人民日报》头版、二版的大体内容,然后遇到重要讲话、重要会议、重要文件的时候额外花点时间扫一遍(最多也不到30分钟就够了),这种积累效果是非常好的。

更重要的是,很多积累是潜意识的,是有一个知识积累、优化的过程。如果一个考生单独抽时间复习近几年「两会」的内容,那很可能会找不到重要,而且容易对长篇内容感到头大;但如果一个考生在每次「两会」后花30分钟来看看官方的图片总结,哪怕这一年考试不太顺利,当第二年再次复习「两会」知识点时也会似曾相识,并且在对比中体会到重点。

就像考生自身可能没有意识到「国内生产总值」和「粮食产量」有多么重要,但如果连续两年在「两会」的官方图片总结中发现都提到了相关内容,而且提到还不止一次,而且在复习历年真题时还发现考查了相关内容,那自然而然就会明白它们的重要性。

本文用「围棋AI」这种比较通俗的方法来阐述了「掌握正确备考思路」的重要性。

说实话,AI的发展之迅猛真的非常出人意料,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看看柯洁和战鹰关于AI的切片回答,了解下中国象棋第一人王天一通过象棋软件自学成长的故事,关注下AI绘画和chatGPT的发展等。

或许不久后的将来,就有人通过AI来分析公考上岸的最佳思路(如何备考,出题者最喜欢怎么出题,做题顺序的选择等),但即使到了那个时代,决定能否最终上岸的还是具体的人;而在那个时代来临之前,学习AI的思路,争取准确掌握知识要点对于所有的考生都极为重要。

从「一图速览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和围棋AI中掌握备考技巧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