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中国三名空间站宇航员凯旋,但还需面对“太空后遗症”

2021-09-27 10:14 作者:爱思唯尔医研社  | 我要投稿


近日,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和建造阶段首批3名宇航员凯旋,我国的航天事业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大家应该对进入太空都有着美好的想象,满天的星河、一望无垠的宇宙,羡慕宇航员能体验神奇的失重感。但是,太空环境对人体造成的影响也是不可小视的。

近期,爱思唯尔旗下全医学信息平台ClinicalKey中,柳叶刀The Lancet刊登了一则趣味文章,讨论了太空漫游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心脏缩小

由于太空中重力远不及地球,因此人体不再需要通过心脏“大力”地将血液泵到头部。据报道,在国际空间站340天后,宇航员Scott Kelly的心脏比他出发去空间站时小了27%。返回地球后,如果不采取对策,25%的男宇航员和80%的女宇航员站立时血压将难以维持。于是美国宇航局(NASA)设计了一种下半身紧身衣来缓解这个问题。


眼球结构改变

太空飞行还会引发相关的眼综合征,造成眼睛的结构改变,并可能影响视力。感觉运动系统在微重力环境中也会受到干扰。当宇航员返回地球时,美国宇航局让宇航员交叉双臂,闭上眼睛,直线行走,但很少有宇航员能在回来的第一天就做到,甚至有宇航员撞到了门框。


骨密度下降肌肉萎缩 

英国纽卡斯尔诺森比亚大学航空航天医学和康复实验室负责人Nick Caplan提及,宇航员在太空中每呆1个月,骨密度就会下降1-2%。宇航员可以拉伸活动,保持他们上半身的肌肉,但他们的腿和脊椎的肌肉会开始萎缩,不过在返回地球后接受强化康复,通常会得到恢复。


辐射威胁

众所周知,强辐射会致癌。除此之外,辐射还会对心血管和中枢神经系统构成威胁。宇航员在国际太空站受到的辐射量是地球上的20倍;如果前往火星,进入外太空,辐射量是地球的几百倍,也许高达300倍。

今年 6 月,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院发布了一份报告,支持 NASA 的提议,即将宇航员职业生涯中受到的辐射阈值设定为约 600 毫西弗(mSv) 。对于35岁的女性来说,600 mSv意味着其死于辐射诱发癌症的终生风险为3%。而加拿大、欧洲和俄罗斯航天机构的职业剂量限制设定为 1000 mSv。

太空里的射线是一种复杂的辐射组合。“直到最近,我们才能够在地球上模拟银河宇宙射线,”美国宇航局人类研究项目代理主管Steve Platts说,“我们仍在努力了解它们。”航天器虽然装有机载屏蔽设备,但是材料的重量限制了可装载的屏蔽设备数量。Platts补充说:“辐射对人体造成的许多损害是通过活性氧和氧化应激介导的,因此抗氧化剂是一种可能的缓解措施。在这方面大家正在展开积极的研究。”


实际上,NASA目前已经确定了大约 30 种与太空飞行相关的健康风险,但该机构并不认为这是太空飞行中最大的风险。Platts更关心的是与世隔绝对进行长期太空探险的人的影响。例如,当宇航员到达火星时,与地球的通信将有20分钟的延迟。他们将不得不自己处理医疗紧急情况。此外,他们必须得习惯在地球训练中无法模拟的巨大心理压力。

在载人航天不断步入新阶段的时候,对太空漫游后人体生理变化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因为或许有一天,连平凡的你我都能去太空度个假呢。


参考文献

Talha Burki.: The final frontier: health in space. The Lancet 2021; 398: pp. 199-200.


中国三名空间站宇航员凯旋,但还需面对“太空后遗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