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常识——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UP主注:本文内容出自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书信,无任何时政内容和新闻信息。本人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本文仅用于个人收藏和学习,无任何不良引导,文中的内容完全不代表UP主的观点,请审核大大高抬贵手,谢谢!) “在人类的认识史中,从来就有关于宇宙发展法则的两种见解,一种是形而上学的见解,一种是辩证法的见解,形成了互相对立的两种宇宙观。”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事物是互相联系的,还是彼此孤立的?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刚发生了某件事,随之又产生了许多连锁反应,有时甚至出现一些意料不到的情况。这是为什么呢?原来,世界上任何一个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必然要影响着其他事物的存在和发展,因为一切事物都是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制约,互相作用着的。例如,在自然界庄稼的生长离不开泥土、水、空气和阳光等等,在社会生活中,我们正在实现的农业、工业、国防、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也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另外,现代化建设同国际形势的发展又是紧密相关的。由于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着的东西,各种事物都与其他事物有着一定的联系,因此辩证法认为,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我们在分析某个具体事物的时候,必须把它与周围的事物联系起来考察。例如,一个人犯了错误,为了帮助他,就要找出他犯错误的原因,既要着重在主观上找,又要具体地分析他犯错误时所处的客观环境和条件,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帮助他改正错误。 二、事物是按规律运动发展的,还是静止不变的? 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不仅是相互联系的,而且都是运动和发展的。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处在永恒不息的运动之中。拿自然界来说,山山水水,动物植物,没有一样东西不在变化之中。原来是海洋的地方,后来变成了高山矗立;原来是高山的地方,后来变成了一片汪洋。再拿一个人来说,他一生下来就开始了由年轻到年老的运动过程,如果没有这种运动,人就无所谓生,也无所谓死了。自然界在变,人类社会也在变。如果不变,我们就仍然在原始社会,过原始生活,哪有今天的社会主义社会,哪有今天的幸福生活。总之,世界上万物皆动,万物皆变。你喜欢他变,他要变;你不喜欢他变,他也要变。有的人会说,世界上也有不变的静止的东西,比如房子,几十年来就一直固定在一个地方,没有移动过,这不是静止之物吗?其实这些人只是看到了事物的表面现象,科学告诉我们,地球每秒钟以30公里的速度围绕着太阳转动,怎么能说坐落在地球上的房子没有动呢?当然,就房子没有离开地球表面那个位置来说,是没有动,但这只能叫做相对静止,因为实际上它已经随着地球的转动而动了。再说房子本身也在经历着他自己的由新到旧、由产生到消失的历史。新房子慢慢总要变成旧房子,随着时间的推移,但还会逐步风化以致倒塌。但这种变化是不明显的,好像是静止的,其实静止当中包含着运动,静止本身也是事物运动的这一种形式。由此可见,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在运动变化之中,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才是绝对的。 辩证法不仅承认事物是运动的,而且还认为这种运动不是原地打转,也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按照客观规律,由量变到质变,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螺旋式的上升前进运动。一切事物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发展的过程中。新生事物一定要战胜腐朽的事物。“新陈代谢”是不可抵抗的规律。比如人类社会的运动发展就是这样的,开始是低级的原始社会,后来发展到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又发展到社会主义社会,后一个社会总比前一个社会进步。将来社会会主义社会还要向更高级的社会——共产主义社会发展。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是不是已经到顶了呢?不是的,社会还要继续向前发展,它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 与辩证法相反,形而上学不承认事物会运动、发展。但随着科学的发展,这种观点越来越站不住脚了。于是他们勉强承认,事物是会运动的,但是却把事物的运动只看作是数量上的增减或是位置的移动,认为一种事物不管怎样变化,永远只能产生同样的事物,不会变成另一种新的事物。这就是否认事物会互相转换,否认事物会发生质变。 三、事物运动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在事物的内部,还是在事物的外部? 辩证法认为,世界之所以运动,事物之所以发展,这主要是因为他们内部的矛盾在起作用。自然界的变化,主要地是由自然现象内部矛盾引起的。例如我们日常看到的树木、庄稼的生长,牛马、鸡鸭的生长,除了外界条件,主要是由于这些生物体内细胞的新陈代谢推动的。再比如,人类社会的发展,也是由社会内部的矛盾的发展所引起的。社会里面存在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阶级之间的矛盾,新与旧的矛盾等等,由于这些矛盾的存在和发展,才推动社会不断地前进。 与辩证法相反,形而上学不承认事物存在矛盾,不承认事物的变化发展主要是内部的矛盾引起的。他们认为,事物之所以运动发展,是由某种外部力量作用的结果。他们无法解释整个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由什么推动的,最后只好抬出一个“上帝”来,认为由于上帝的推动,世界才开始运动的。这样,他们就陷到唯心主义的泥坑里去了。 我们强调事物的运动发展主要靠内因,那么是不是就排斥了外因的作用呢?不是的。辩证法认为,外因的作用也是很重要的,但二者比较起来,内因是事物运动发展的第一位的原因,外因是事物运动发展的第二位的原因。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例如一个同志的进步,主要靠自己主观的努力,但是光有这一点还是不够的,还需要组织的教育以及其他同志的热情帮助这个外部条件,没有这个条件,一个同志要想进步很快,也是有困难的。可见,外因这个条件也是十分重要的,不可缺少的。辩证法还认为,外因固然重要,但它是通过内因起作用的。如果一个人自己没有上进的愿望,根本不做主观努力,那么外部条件再好,这个人也是不可能进步的。 总之,辩证法认为,世界上的事物都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运动发展的;运动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这种对客观世界的辩证看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就有零碎的、朴素的认识,但都是唯心的,不彻底的,没有形成科学体系。马克思和恩格斯继承和发展了人类认识史上的积极成果,第一次把辩证法建立在唯物论的基础上,创立了唯物辩证法,把伟大的认识工具交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在人类认识史上发生一次空前的大革命。 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要求,我们必须用联系的、发展的和全面的观点去观察和分析一切事物和现象,而不能用孤立的、静止的和片面的观点去看待它们。特别是要善于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办法。只要我们掌握了对一切事物加以分析的辩证的方法,我们就会比较聪明,就可以比较正确的认识和处理各种问题,就可以比较容易的克服各种困难,就可以不犯或少犯主观片面的错误,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处处都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两种观点的斗争。比如对一个后进的同志,往往就有两种看法和两种态度:一种是比较全面的分析这个同志的各方面的情况,既承认他落后,又相信他会变化;既看到他的缺点,又看到他的长处,从而千方百计地耐心帮助他,促使他朝着好的方向变化。另一种是,把这个后进的同志看成浑身上下都是毛病,是出了窑的砖——定型了,再也变不了了,再帮助也是白搭,于是采取歧视、嫌弃他的态度,结果使这个同志越来越后进。前一种态度是正确的,是辩证法的观点;后一种态度是错误的,是形而上学的观点。两种观点,两种做法,必然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因此,为了搞好建设,做好各项工作,我们必须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来武装自己的头脑,坚持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