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半球的鲈鱼:真鲈科物种总览
(依然是以前写的专栏,稍作更新修改发b站上)
鲈鱼是我们在生活中非常熟悉的鱼名,“鲈鱼”类型的鱼类的踪影几乎遍布了全世界每一片大陆,例如在我国沿海有花鲈,淡水有外来的大口黑鲈,而在西北的冷水水域还存在着河鲈(五道黑),在众多的“鲈鱼”中,有一类只分布于南半球的冷门类群,它们就是真鲈科/Percichthyidae

真鲈科线图,图源fishes of Australia


在鲈形目还未爆炸的时候,真鲈科也是其中的一员,当时该科被认为和狼鲈科的关系较近,同时,东亚地区的鳜鱼也被归类为其中,在新的分类中,真鲈加入了日鲈目并独自成立了真鲈亚目,鳜属和少鳞鳜属也脱离该科独立成了鳜科/Sinipercidae,同样也在日鲈目下
真鲈科的最早记录起源于6000-5000万年前的始新世,现今以出有已知40个种,分为8属,大部分为淡水种类,它们主要在澳大利亚,少数分布在南美南部,由于其大部分成员都分布在南半球为数不多的亚热带和温带水域中,所以该科的英文名被称为temperate perches.
分类:
断线肖鲈属/Bostockia
糙皮断线肖鲈/Bostockia porosa
本属的唯一一种,糙皮断线肖鲈分布于西澳大利亚南部的淡水水域中,是当地为数不多的淡水鱼类之一,体型比较小,最大只有15cm长,其身体细长,体色为黑褐色,长有黄褐色和灰色斑点,配色有种黄,这种小型鱼类的长相和习性与虾虎鱼/塘鳢有些相似,不过它们只会在夜间出来活动,因此英文名叫做nightfish


鳕鲈属/Gadopsis
英文名叫做blackfish,虽然名字带鲈,但这东西怎么看都不像鲈鱼,确实是有种鳕鱼的既视感,甚至其下颌上还长了类似鳕鱼的须子,此属有两个种, 双棘鳕鲈/Gadopsis bispinosus和斑鳕鲈/Gadopsis marmoratus,前者是墨累-达令河流域特有的,后者分布还包含了昆士兰州南部和塔斯马尼亚岛,这类鱼喜欢栖息在海拔偏高的拥有丰富结构的清澈溪流以及河流之中,它们在碎石堆沉木或者水草中寻找固定的巢穴居住,白条躲在住处,晚上出去活动,双棘鳕鲈数量较少,在某些地区局部丰富,但许多种群高度分散,所以在澳大利亚首都领地和新南威尔士州的不少流域中已经销声匿迹,斑鳕鲈相对来说数量更多分布更广,它们能长到60cm长,5公斤重,算是大物了,因此它们可以作为垂钓目标鱼,一般都是用蚯蚓饵钓,但也有大佬们用路亚整活,据说很好吃,味道鲜甜




格鮨鲈属/Guyu
圆尾格鮨鲈/Guyu wujalwujalensis
一个单型属,是一个2001年的新种,圆尾格鮨鲈仅分布于热带昆士兰北部的Bloomfield河中,它们白天躲在河流的草丛或者缝隙中,晚上出去四处游荡,该鱼的体型非常小,最大只有10cm,大约5cm时就已经是性成熟个体了,因此狭窄的分布和超小的体型导致它们很晚才被发现,相比于上面俩,这货总算是鲈鱼的长相了


麦鳕鲈属/Maccullochella
这个属的鱼类无疑是真鲈科的明星,该属的鱼基本都有着巨大的体型,凶悍的习性,这导它们成为了当地淡水顶级掠食者和路亚佬的最爱,不过由于味道鲜美导致该属的鱼类基本都面临着/过过度捕捞的威胁,该属有4个种,分别为艾氏麦鳕鲈/Maccullochella ikei,突吻麦鳕鲈/Maccullochella macquariensis,昆士兰麦鳕鲈、Maccullochella mariensis,虫纹麦鳕鲈/Maccullochella peelii
艾氏麦鳕鲈英文名叫做Clarence River Cod/Eastern freshwater cod,该鱼体色为榄绿色至淡黄色,其头部,侧面和底部有深色斑点,腹部为白色,历史上应该遍布于新南威尔士北部和昆士兰南部的各个流域,但滥捕导致如今它们仅在Clarence河自然存在,IUCN的保护等级为濒危,在澳洲属于受保护种类,它们能长至66cm长,41kg重,目前依然可作为稀有的路亚目标鱼,不过钓获后必须要放流


突吻麦鳕鲈英文名为trout cod,它们的特征比较好分辨,其体色为为蓝灰色至棕色,身上长有黑色不规则的小黑点,并且其各鳍都有白色边缘,它们在历史上广泛于墨累-达令河流域,但如今它们野外最后的种群仅存在于Yarrawonga河, Barmah河和Seven河这三个小流域,本世纪此鱼的人工繁育个体被投放到了新州的古尔本附近以及Cataract水库,此外墨尔本的Yarra河中也存在引入种群,它们最大的记录为85厘米,16公斤,不过一般大个体基本为40-50厘米,且小于5公斤,IUCN的保护等级为易危,在澳大利亚为受保护目标鱼,会被当做路亚目标鱼但是由于受保护所以必须放流


昆士兰麦鳕鲈英文名为Mary river cod,其长相和艾氏麦鳕鲈几乎一致,体色为金黄色至暗绿色或棕色并伴随深绿色至黑色为网状斑驳,腹部为白色,其历史上分布范围包括了墨累-达令河流域至昆士兰南部,虽然现状相比于其他亲戚要好些,但它们在达令河系统中的出现范围不到其历史范围的30%,它们最大可达120cm,40kg重,不过平均大个体大多小于70cm,IUCN的保护等级为濒危,在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受保护,它们在昆士兰东南部的一些特定的水域拥有定期的放养,因此人们在特定的区域钓获后可以按规定带走


虫纹麦鳕鲈/墨瑞鳕即著名的murray cod,澳大利亚最出名的淡水鱼类之一,其体型非常之庞大,最大可长至180cm,重113.5 kg,因此它们是全澳大利亚最大的淡水鱼,同时也是真鲈科最大的物种,因而它们稳坐在墨累达令流域顶级掠食者的位置,虫纹麦鳕鲈可以栖息在从清澈的湍急岩石溪流到缓慢流动的混浊河流,湖泊,等各种环境,它们喜欢待在有大块岩石等有障碍物的地方。墨累鳕的腹部为白色或奶白色,背部和侧面则以黄绿色-淡灰色为主并覆盖着大片黑灰色斑点,其颜色的具体深浅取决于水的透明度,生活在清澈水域的小型至中型墨瑞鳕色彩特别明晰,大型个体则呈现出灰绿色的外观。不过当白人移民来澳后它们就惨了,味道鲜美引发了超大规模捕捞,而且由于繁殖季节的墨累鳕具有洄游的习性,水坝的建造阻碍了成年墨瑞鳕溯游而上前往繁殖地点,另外,还有研究表明50%的墨瑞鳕幼苗在通过鱼梁时会被杀死,这导致IUCN中墨累鳕是属里保护等级最惨的,直接成极危,不过也是由于太惨所以受到的照顾最多,墨瑞鳕拥有着巨大的养殖数量,而且野外现状获得的有效的保护和管理,现如今这货不仅开放了休闲捕捞,能够在规定下合法钓获,养殖s甚至使他们成为了鱼店里的常客,作为澳洲的淡水鱼之王,这货自然成了当地的淡水梦幻鱼种,是澳洲最出名的路亚目标鱼之一



麦氏鲈属/Macquaria
该属的鱼类分布于澳洲东南部水域,其中包含4个种:圆尾麦氏鲈 Macquaria ambigua,澳洲麦氏鲈 Macquaria australasica,叉尾麦氏鲈/Macquaria colonorum和九斑麦氏鲈/Macquaria novemaculeata,其中叉尾麦氏鲈和九斑麦氏鲈曾踢出该属变成为一个叫做Percalates的新属,不过目前近期对这两种的线粒体遗传分析表明这俩确实是麦氏鲈属的
圆尾麦氏鲈英文名为Golden perch,分布于澳洲东海岸的内陆地区,包括墨累-达令流域至昆士兰中部甚至北领地南部,体型不少,可以长到76cm,23kg,是该属最庞大的种类,其头部凹陷,嘴巴尖,身形较圆,有点像巨大号的北美的太阳鱼,其身体从上到下以褐色至金黄色为主,因此得名golden perch,掠食性加上不错的体型使得它们是受欢迎的游钓鱼类,是当地淡水出名的路亚目标鱼之一


澳洲麦氏鲈英文名叫做macquarie perch,分布于墨累-达令流域,此外还被引入了Hawkesbury-Nepean and Shoalhaven流域,维多利亚州的yarra river以及在新洲沿海的人工湖,它们喜欢栖息在水质清澈流动快速的流域中,其体色为黑色,深银灰色至蓝灰色或绿褐色,成鱼发育出明显的驼背,在1980年代,这个物种的数量因为过度捕捞而急剧下降,IUCN等级为数据不足,在澳大利亚为受保护种类


九斑麦氏鲈就是澳洲东海岸大名鼎鼎的Australian bass,其分布非常广泛,包括了昆士兰南部,新州和维多利亚南部的沿海淡水流域,它们主要栖息于各种淡水水域,包括了悉尼和黄金海岸等大城市的城市水道,有趣的是,这种鱼拥有洄游的习性,在冬季它们会迁徙至河口咸淡水产卵,随后便会返回淡水,它们能长到60cm长,这种长得有些像大口黑鲈的鲈鱼是当地非常著名的淡水游钓鱼类,由于分布广泛并因繁殖原因靠近沿海地区,所以这也是我自己唯一钓到过的真鲈科鱼类


叉尾麦氏鲈英文名为Estuary perch,顾名思义,这种鱼会出现在河口中,和九斑麦氏鲈一样,它们都在河口中产卵,但叉尾麦氏鲈只会栖息在咸淡水河口而不是像九斑麦氏鲈那样返回淡水,由于栖息在咸水的原因,叉尾麦氏鲈分布更加广泛,其分布范围包含了昆士兰州,新南威尔士州,维多利亚州,南澳大利亚州甚至塔斯马尼亚岛,它们的长相和九斑麦氏鲈很相似,不过它们的身形更短,额头上也有微微的突起,Estuary perch在历史上曾被作为商业捕捞的目标种,因此如今的数量并不多,这种鱼同样也是受欢迎的游钓种类,由于分布和数量比较神秘,所以也算是当地比较梦幻的种类


暂定种/Macquaria sp. nov. 'Hawkesbury'
非常隐秘的一种小型麦氏鲈,英文名为Blue Mountains Perch,分布在悉尼西北/北部蓝山脚下及其周边的Hawksburys-Nepean水系,它们零散的种群被限制在那一带的原生态小河和溪流中,它们的栖息环境主要为石滩结构,缺乏水生植被的的清澈的溪流,可能在繁殖季节(2月至3月)时群体聚集在浅滩,它们的生长速度很慢,18-22厘米的个体年龄可能有6至20岁,上长有灰棕色,浅黄色和暗灰色斑点,鳍为淡红色,事实上,从历史上来看,实际上它们的分布更为广泛,如今它们已从包括西南部Kowmung河上游,Wollondilly河以及Bargo河交界处和悉尼西区Penrith以南Nepean河水系段中消失

南脂鲈属/Nannatherina
巴氏南脂鲈/Nannatherina balstoni
巴氏南脂鲈为该属的为一种,这种微小而神秘的迷你鲈鱼仅分布于澳洲西南部的沿海淡水水域,但由于西澳淡水水域太贫瘠,即使是在没有收到特别严重的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它们还是从四分之一的流域中消失了,这种只有9厘米长的小鱼的身体上方为褐色,下方为银色,身体上覆盖了中部条纹和一系列垂直条形成的交叉影线图案


矮鲈属/Nannoperca
该属为一些列分布于澳洲南部的小型物种,英文名为Pygmy perch,它们的体型通常不超过10cm,有的种类长有艳丽的体色,可作为观赏鱼,该属一共有6种,分别为澳洲矮鲈/Nannoperca australis,暗矮鲈/Nannoperca obscura,淡黄矮鲈/Nannoperca oxleyana,细嘴矮鲈/Nannoperca pygmaea,杂色矮鲈/Nannoperca variegata和杂斑矮鲈/Nannoperca vittata
澳洲矮鲈分布在新南威尔士州,维多利亚州到南澳大利亚的麦克唐奈港再到塔斯马尼亚的北部排水河流以及巴斯海峡弗林德斯群岛附近,它们栖息于各种植被良好的水生环境中。这些包括静止或缓缓流动的溪流,湖泊,洼地,排水沟,水坝,沼泽和湿地,其身体棕绿色,深受的深褐色黑色斑点沿身体形成两条模糊不清的水平带,所有鳍均为红色,繁殖雄性眼睛上方呈红色,颜色还挺漂亮,体型很小,只有6厘米


暗矮鲈分布于维多利亚州南部至南澳大利亚州东部的温带淡水流域,一般栖息于平静的溪流和湖泊之中,颜色比较素,体色主要以棕绿色为主,体型最大7.5cm,虽然英文名是Yarra Pygmy Perch,但惨淡的是曾经分布于在墨尔本附近的Yarra河流域的种群现在被认为已绝种了,而且由于水的管制和栖息地的丧失,其余的种群也变得支离破碎


淡黄矮鲈分布于澳大利亚东部低洼沿海平原附近的淡水水域,从昆士兰州南部努萨以北的锡罐湾到新南威尔士州北部的里士满河流域都有其出没,它们主要栖息在雨林中缓慢流动的被稠密草木遮盖的溪流,河道,湖泊和沼泽,是一种非常隐秘的鱼类,体色呈浅棕色至橄榄色,眼睛被蓝色环绕; ,尾鳍有橙色边缘,在繁殖季节,雄性的身体和尾鳍变为红色,它们的体型更小,最大只有4厘米左右

细嘴矮鲈是2013年的新种,仅分布于西澳大利亚南部Hay河和Mitchell河流域的酸性溪流中,可能是澳大利亚最稀有的淡水鱼之一,此外,它们的体型也很小,最大只有4cm

杂色矮鲈为1985年被发现的种类,也算是比较新锐的种类了,它们分布于维多利亚州至南澳大利亚州沿海淡水流域,喜欢栖息于清澈流动迅速的小溪中,雄性的腹侧为红橙色,中间有一条金黄色的侧带,侧面有两排棕色斑点。雌性的色泽较浅,腹侧多发白色,沿侧线有2-3行不规则的棕色斑点,体长最大可达6.5cm


杂斑矮鲈分布于西澳大利亚南部的淡水流域中,喜欢栖息于平静或者流动的河流,小溪,湿地和湖泊,它们有时还会栖息于河口的咸淡水区域,此鱼的体色总体上为褐色,腹部渐渐变为粉红色或白色,有时在侧面中间出现一双白色的条纹,雌雄个体在繁殖季节表现出明显的颜色差异。雄鱼长出黑鳍(除了胸鳍保持透明),另外,深色的体色变得更鲜艳,侧面变成橙色,体色挺漂亮,算是不错的观赏鱼,体长可达8cm


真鲈属/Percichthys
顾名思义,这是真鲈科的模式属,和上面的种类不一样的是,真鲈属来自于南美洲南部,虽然作为模式属,但由于分布一般都比较偏远,相关信息很少,相比澳洲的亲戚们他们可谓是非常非常的冷门,该属有五个种,分别为智利真鲈 Percichthys chilensis,大口真鲈 Percichthys colhuapiensis,光滑真鲈 Percichthys laevis,黑眼真鲈 Percichthys melanops和真鲈 Percichthys trucha
智利真鲈当地称为trucha criolla chilena,是当地游钓目标鱼之一,分布于阿根廷西南部和智利,相关数据非常稀少,该物种和真鲈非常相似
(没图,因为几乎找不到图...)
大口真鲈分布于阿根廷西南部,当地称之为perca bocona,其拥有均匀的颜色并长有黑色小斑点,身体偏细长,体型不小,最大能长到59cm,是当地游钓鱼类之一


光滑真鲈分布于南美南部,当地叫做trucha criolla,可以长到22cm,然后就没啥信息了
(还是没图)
黑眼真鲈分布于智利和阿根廷,其平均长度为8到24厘米,重量为150克,其体色为蓝灰色,身体上长有黑点,它们体型明显较小,数量也较少,并且极难与真鲈区分


真鲈是整个科的模式种,当地称为trucha criolla,分布于阿根廷和智利的淡水地区,有时也会进入咸水水域,它们的身体背面为橄榄绿至灰绿色甚至是蓝色,腹部呈呈淡紫色,身上长有黑褐色斑点的鳞片,由于受入侵物种,污染已经捕捞所带来的威胁,其IUCN保护等级为易危


准小鲈属/Percilia也是一个分布在南美的属,它们的体型普遍较小,最大只有9cm左右,和澳洲的断线肖鲈有些相似,该属有两个种:吉氏准小鲈 Percilia gillissi和欧文氏准小鲈 Percilia irwini,它们在当地被称为carmelita,主要分布于智利,喜欢栖息于清澈且高氧的快速流动的溪流之中,两种鱼长相相近,身体较长,成年鱼体色为橙黄色上部,身体上长有深灰色和淡绿色调的不规则斑点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