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原理笔记 : 第一部分 文学的构成 【 1,2章内容】

文学原理笔记 : 第一部分 文学的构成 【 1,2章内容】
第一章文学的机制
一 文学的再现
再现:讲究文字的锤炼
熟悉说法是文学是对现实生活的反应
此说法伴随着的是研究中心放在文学与外在环境【自然环境and社会环境】的关系上
古希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作品是对现实事物的模仿
【模仿论】
19世纪以来现实主义与自然主义等思潮也与之有关系
但无论作品中形象描摹多真,无法改变形象都是作家主观体验后产物,不能等同于现实本身这一点
浪漫主义冲击模仿论
浪漫主义强调诗人心灵的作用
认为艺术不是对自然的模仿
浪漫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是夸张的风格 澎湃的激情 主体的张扬
儒家 政治教化
文学的语言组织是作家的表达工具,它的意义在于是否精确或优美,作家在创作时用各种技巧锤炼语言,是为了能够更好地描绘事物或表达情感。
二 文学的功能
政治教化
审美反抗
批判现实
娱乐与审美
以及颠覆我们的意识形态
文学特有的:创造性的使用语言
康德:美的无功利性
爱伦坡的效果之上理论
唯美主义
象征主义
文学创作的目的在于文学自身
儒家的政治教化
十九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怀有人道主义精神
席勒:审美教育思想
中国现代文学基本传统:让文学承担历史使命
影响文学当代地位的主要因素:
1传播媒介发展,使书写文化的影响力衰退
2社会生活的变化,诸多社会问题,并不是文学所能解决的
马尔库塞的文艺思想
不反对艺术的自律
诗的跳跃性原则
文学的功能如用创造性的想象的语言,改变我们对现实的相对固定的理解和认识
三 文学的机制
文学活动的过程始终与各种外在条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文学的机制指的是与文学创作和传播有着直接关联的社会环节
如作家的身份 作品的初版制度文学研究评价体制 读者群体构成
专门化的文学观念的形成
出版发行对文学的影响
一部作品的传播和流行还与特定阅读群体的阅读趣味有很大的关系
很多东西都可以构成文学的机制
比如文学的生产工具 特定时代的文艺政策
商业媒体的文艺策划等等
第二章作者
一 作者的个性
表现论:文学是作者的创造,是作者个性的表现。
在相当多古典作家那里,作品是否表达了个性,是否有个人风格并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西方文论中,作家个性的作用也是在特殊语境中才被重视的
古希腊柏拉图迷狂说:创作过程中灵感等特殊能力等作用
19世纪浪漫主义兴起后,作家个性才被提升到很高的位置
1资产阶级启蒙个人主义的影响
2对法国古典主义创作规范的反对
古典主义文学通常以经典作品为范本,讲究创作的理性和规范
想象,创造,个性,来源于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文学观取代古典模仿论
浪漫主义:天才论
艾略特:诗歌与个性无关
新批评理论家
非个人的形式批评
在新批评理论家们看来,文学的艺术效果取决于文学的形式体系,而不是作家的个性和情感。
结构主义文学理论
结构主义思想的源头是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的结构语言学
索绪尔把语言当作一个共时的系统来考察
布拉格学派的雅各布逊等人 试图寻找文学的基本结构模型
结构主义思想基本特征:非个人化 非历史化
结构主义基本观点:写作不是作家心灵的自由运动
美国新批评
法国结构主义
后结构主义
耶鲁解构批评
文学的非个人化方面:罗兰巴特的作者已死
二 文学的想象
了解想象的特征和意义
在心理学方面,想象是和联想相联系的概念
想象是对记忆中的内容加工,改组从而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联想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由某个事物联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活动
两者主要区别:事物之间是不是有联系
想象不注重联系,类似于无中生有
浪漫主义
常识学派
由于想象可以不考虑现实条件的限制,所以能够弥补生活中的种种不足
弗洛伊德认为人类之所以进行文艺创作,是希望获得想像性满足
弗洛伊德理论指出作家从事文学创作的精神补偿价值
我们今天所了解到的想象大都来自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想象理论对后人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对个性的强调
文学的想象是在文学形式体系中的想象
文学的传统或惯例主要来自过去的文学经验
所谓的创新只有以文学传统或惯例作为参照,才能显示自己的独特性。
哈罗德布鲁姆:影响的焦虑 把前辈作家当作超越的对象
某种意义上说的即使反传统也离不开传统
三 无意识
来源于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人的意识分为意识和无意识
意识:可直接感知到的心理活动
无意识:性本能 地窖 各种被压抑的欲望
无意识的运作机制 它对人格的形成 对意识的潜在影响
无意识的自由联想原则
无意识与梦的关系
欲望升华理论:
批评家用此分析艺术家的深层创作动机以及作品中人物言行的心理原因
对于作者而言,无意识的联想机制极大的激发了他们的想象灵感
无意识来源;
1被压抑的种种本能欲望
2创伤记忆,尤其是童年创伤记忆
3种种被理性所无法容纳的心理内容
法国超现实主义 自动写作概念
生活想象不等于文学想象
现代主义文化潮流---主要艺术流派的共同倾向:批判现代性,特别是批判启蒙理性对人类精神世界的简化
现实主义艺术在形式上主要表现:
最求陌生,破坏或惊异的美 夸张 变形 离奇 怪异
荣格的集体无意识概念
又可以称为人类的心理原型
拉康:无意识不属于个体也不属于人类主体
巴赫金:无意识泛化为一切被压抑被排除的社会内容
巴赫金的官方意识和非官方意识概念
官方意识相当于意识,是被文化主导结构接受的意识
非官方意识相当于无意识,被主导的文化结构排除的意识,无法得到合法的表达
无意识的反压抑功能
后殖民批评 女权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