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盘点那些过敏育儿的高频回答!

2022-09-24 15:44 作者:婴享宝宝  | 我要投稿

宝宝过敏,是一个漫长而又迷茫的过程,因为它总是在在不经意间到来,也总是带来不一样的“惊喜”~显而易见,这些“惊喜”,对于父母而言,更像是惊吓~
在过敏育儿的道路上,不仅要时刻注意宝宝入口的所有食物,还要注意天气、气候、季节等因素,总体来说,引起宝宝过敏的原因是复杂的,父母只能通过规避的方式减缓宝宝的过敏症状。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那些过敏育儿的高频问答,最大范围帮您解决敏娃难题!
:宝宝过敏了,需要检测过敏原吗?多大可以做?

答:比起“多大可以做过敏原检测”的年龄限制,更重要的是看宝宝过敏症状反复的时间,建议过敏症状至少反复发作超过三个月或者六个月以后,或者家长确实很难判断宝宝到底是不是过敏,对什么过敏的情况下,再考虑过敏原检测,且不一定能保证最终确定过敏原。比起过敏原就检测,更建议家长通过“回避+激发”实验进行判断。

:嗜酸细胞检查比之前高了,但没有过敏的症状,是过敏了吗?

答:白细胞最主要的两大类,一是淋巴细胞,二是粒细胞,嗜酸细胞是属于粒细胞里面的一个分支,参与我们部分机体免疫活动的过程。在真正过敏的情况下,嗜酸细胞检查是有可能比正常时升高的,但不能反过来说,嗜酸细胞升高了一定是过敏,这个结论不成立,需要考虑其他因素。

:母乳喂养,大便有黏液,偶尔有血丝,颜色有点绿,化验说是孩子过敏。妈妈暂时忌口了很多高蛋白食物,又担心孩子营养跟不上,怎么能快速确定过敏原?

答:母乳喂养的孩子,大便性状一般偏稀,排便费劲,排气也较多,排便过程中有可能把肛门撑裂,带有一点血丝。这种情况很常见,不必太担心。妈妈也不用忌口高蛋白食物,继续母乳喂养即可。

其实,孩子大便中偶尔有血丝,只要没有影响生长发育(比如体重增长缓慢或下降),多半是正常的。但如果是大便中血量多、血色发暗,很有可能跟肠道出血有关,这种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小婴儿为什么更容易打喷嚏?是过敏吗?

答:因为小婴儿还没有发育完全,整个面部发育相对较小,相应的,鼻腔也比较小,鼻腔内部的鼻黏膜、鼻毛等保护组织也相对没有成熟,对宝宝的鼻腔保护能力较差。所以,宝宝的鼻腔稍微受点刺激,温度热了、冷了,喝奶反流,鼻子发痒等,都容易引起宝宝打喷嚏。并不能轻易定义为过敏。
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过敏表现也不一样。2 岁以下,主要以湿疹和腹泻为主;2 岁以上,以过敏性鼻炎和哮喘为主。

:五个月宝宝每天洗澡、洗脸都会起荨麻疹,怎么办呢?

答:荨麻疹俗称风疹块,就像蚊子叮咬后皮肤会起包,这是因为皮肤的肥大细胞中含有大量组胺,当皮肤受到刺激或损伤时,会释放组胺,导致局部发红、发肿、发痒。荨麻疹的病因比较复杂,如食物、物理因素(机械刺激、冷热等)、昆虫叮咬等。

五个月宝宝每天洗澡、洗脸都出荨麻疹,应考虑是应激刺激引起的,比如水温、沐浴露等。家长要先确定病因,再有针对性地治疗。

:宝宝越早加入易过敏食物越容易接受吗?

答:我们一定要清楚,人体免疫系统的调控非常复杂。同样的过敏原,可能吃一点点能够刺激免疫系统成熟,产生耐受,降低过敏的风险;但如果多吃了一点点,则可能直接导致过敏。而这个量是相关研究实验中经过精密的计算得出的,而且接受少量食物刺激的频率也是经过精密计算的,家长自己在家是难以掌握的。

总之,国际研究的试验和日常的育儿生活之间有很大的差异,因此,仍然建议家长,在一岁以前尽可能不给宝宝吃易致敏食物,如鸡蛋白、坚果、带壳海鲜、牛奶及奶制品等婴享品牌就是专为过敏儿童而生,无小麦、无麸质、无蛋奶的产品理念,获得了敏娃麻麻的一致好评。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七:如何正确记录敏宝孩子记录?
①详细记录孩子吃的食物名称,如今天吃了菠菜、鸡胸肉,芹菜牛肉馅的饺子,而不是肉类、青菜、饺子等;

②记录吃后感受,如“吃了菠菜后有无不适”,记录“无”或“有”;

③不使用虚词、感叹词等,如“总、经常、偶尔、真好、太难受了”等。

客观详细地记录孩子平日的数据和表现,有助于家长或医生,在孩子突发难受情况时迅速做出判断,处理问题。
八:乳糖不耐受与牛奶蛋白过敏究竟如何区分?

很多家长经常分不清楚这两者究竟有什么区别?乳糖不耐受和牛奶蛋白过敏,二者触发机制完全不同。

乳糖不耐受:一般继发于肠道损伤后,包括严重过敏或者肠道感染后出现了胀气、腹泻、脱水等症状,导致小肠黏膜受到损伤,乳糖酶“丢失”,无法消化和吸收摄入的乳糖,出现乳糖不耐受的情况(喝奶后肚子咕噜咕噜叫、胀气、一喝奶就腹泻等)。

牛奶蛋白过敏:人体对牛奶或奶制品中的蛋白质过敏,表现为喝牛奶或食用奶制品后身体出现一些异常反应,包括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上的表现。
九:导致过敏原增加都有哪些因素?
① 过早添加配方粉;

② 环境过于干净,频繁使用消毒剂,如84消毒液、酒精、湿巾、奶瓶清洗剂等;

③ 滥用抗生素,造成肠道菌群紊乱。

十:过敏的诊断与治疗
诊断过敏最好的方式就是“回避+激发”实验。

如怀疑宝宝对某种食物过敏,家长可以回忆一下宝宝在吃了哪种食物后,出现了哪些症状,暂时不给宝宝这种食物,观察宝宝症状是否有减轻消退。等过几天症状消失后,再给宝宝吃少量这种食物,如果宝宝出现之前的症状,则宝宝就很可能对该食物过敏。因此,建议家长在给宝宝加辅食初期,每次只添加一种新食物,并做好记录,如果宝宝持续3天没有不良反应,再添加下一种。

治疗过敏,最重要的就是回避。回避过敏原一段时间(3-6个月),然后再小剂量地、逐渐地接触过敏原,看孩子的反应。


盘点那些过敏育儿的高频回答!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