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荀彧与曹操发生碰撞的细节究竟怎样?史料记载哪个更接近真相?(三)

2021-10-02 21:26 作者:人貌天虚  | 我要投稿

意味着什么,在历史上对荀彧的死亡就有很多不同的看法,我们先来看看三国志的作者陈寿是怎么来评价荀彧的,他明确的讲他说荀彧这个人是非常有才华,非常高雅的一个人,但是他对大势看得不清楚,曹操称魏公这是大势所趋,汉朝的天下早就不可保留了,你何必维护这样的统治演技不够,给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是怎么描述这件事情的?它记载了不少当时人们对这件事情的看法,有很多大臣就讲了,曹操能走到今天你荀彧没有责任?你20多年里帮他招人,帮他出谋划策,帮他招兵买马,帮他整备钱粮,帮他发展经济,帮他做好管理他能有今天,都因为你现在又跳出来了说你不能称魏公,这里面就有你的错,虽然能够保全名节,你死的早没赶上曹操称魏公,但是也难辞其咎,这就是裴松之所记载

当时人们的一种普遍看法,咱们现在的一些明星学者也认为荀彧和曹操之间是政见之间的不和,是政治理想的冲突,荀彧认为曹操当魏公打破了五等公爵制度,你马上下一步就要成立了,所以你违背了初衷,你已经不是当年那个少年了,所以是忧愤而死的,但是这件事情也值得商榷,荀彧20多年来他不知道曹操要干什么?曹操跟荀彧见面的时候就非常明确地讲,这就是我的张子房,什么意思我想当刘邦这个人物,这个心计表明的还不够?而在荀彧这边他是坚决支持的,建议把汉献帝接到徐都奉天子以令不臣,曹操当时还有点犹豫,这不是请了一个烫手的山芋?将来怎么办?诸位咱们可以共同听一听荀彧当年是怎么开解曹操的,他说我们现在干这个事情,这就相当于汉高祖刘邦,打着义帝的旗号来讨伐项羽,这个义帝是何许人也?就是楚国的一个后裔?把汉献帝接过来他不就是个牌位,而且他代表曹操跟汉献帝在一起共事17年,17年当中没跟汉献帝说过任何私人的话,也没帮着汉献帝出过任何的主意,他所有的目标都是帮着曹操不断的做大做强

在这种情况下,你还说荀彧一心想匡扶汉室,这现实?能服众?至少从我看来,这是存在逻辑问题的,另外我们再说一句曹操本人真是想篡位?其实就在曹操想当魏公,不久之前他还专门写了一个文章叫做让县民本质令,而且曹操非常真诚地讲了,他说我当年是个什么志向,我后来是个什么志向?现在我的人生目标就是想当晋文公这样的人,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是我真正的目标,我没有想当皇帝,但是我称王的心绝对是有的,但是我们也思考一下,荀彧很清楚曹操的志向,他也看到曹操这篇文章了,他为什么还要反对?很有一种可能就是两个人对实现这个目标的时间点和具体措施有不同的见解

对荀彧来讲刘备和孙权在不断的扩充势力,天下还没有平定,你这个时候当魏公是不是有点早,而且你一加就希意味着什么,你跟往往是一样的,下一步万一群臣一推荐,你保不齐就称帝了,一旦你称帝,我荀彧变成什么了就是辅佐人篡位的,这么一个人了对于荀彧这样的人来讲,他希望曹操越晚走这一步越好,更重要的是你将来交给曹丕走这一步也可以,至少我们这一代人都可以避开这个骂名了,汉朝并不是一定要保,但是我们的名声很重要,其实对荀彧死亡之谜最可信的记载,就是三国志当中的记载是以忧薨,是因为极度的忧虑而死亡,同时在当时的人们一方面认为荀彧不够识时务,没看清天下大势,另外一部分人也抱怨,你一边一手拖着曹操做大,又不让人家称王,你是有问题的

而到后汉书这些作者就开始贬损曹操了,增加了很多不利于曹操的因素,就变成了借着荀彧的死对曹操进行攻击,等到宋朝的时候大学士苏东坡还专门点评过,他说荀彧这个人是张良一样的人物,有着高级的人生理想,是一个知识分子的典范,你看看慢慢到后来,据时间越久远人们越倾向于在道德层面对荀彧进行评价了,这就是基本的一个历史状况,说到东坡居士我突然有点小感慨,他有一首词放到荀彧身上还颇为应景,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在三国这样一个乱世当中,坚持自己的职业操守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另外还有一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曹操在这边呼唤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你们挑来拣去,一定要选一个好主人,而荀彧这边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哪怕我孤独终老,我也坚守我的人生理想。


荀彧与曹操发生碰撞的细节究竟怎样?史料记载哪个更接近真相?(三)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