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学林 | “过奖”究竟如何奖

2022-01-28 11:39 作者:咬文嚼字杂志社  | 我要投稿

◎吕永进

“过奖”虽为历史久远的文雅词,但对礼仪之邦的平民百姓来说绝不生疏。被人称赞时,多会以“过奖过奖”自谦一番。说是说了,然而较真地问一句:“过奖”究竟如何奖?查查词典,没承想就来了问题。

《汉语大词典》“过奖”条收两个义项。一是“过当的奖掖、重用”。引刘禹锡《代杜司徒让淮南立去思碑表》:“臣伏蒙先朝过奖,累典方隅。”二是“谦辞。过分的表扬或夸奖”。引冯梦龙《酒家佣·恩诏录孤》:“公子过奖了。”还有《老残游记》第三回:“阁下以‘高尚’二字许我,实过奖了。”等等。然揣摩文义,两义项下所引例句其实均为被“奖”者自谦之语,区别是前者所奖为实,后者为虚。前者是官阶的“奖赏;奖励”,后者是言辞的“夸奖;赞誉”。而其“过”义无别,皆当为“过错”之虚化义,用以自谦。

汉语中“敬”与“谦”相生相成,“自谦”就是通过压低自身而抬高对方,或者说,自谦是敬人的逆向表达。而敬人多以最高标准而致意,故相对的自谦也当以抑至最低为心安。正如许多贬义词用于称己时,就成为了谦辞,如“乡曲之见”“歪诗”“贱体”等等。因此,臣对君的自谦如理解为实在意义“过当的奖掖、重用”就不合适了。“过当”义为“过分,失当”,即行为超出一定标准。这就暗含自己应当被奖,只是君王您奖赏过头了。这自然不是臣子想对君说的话,也不是敢说的话。

同理,把“过奖”的“过”理解为“过分”也有悖于自谦的本意。说得直白些,“过奖”用于谦辞字面理解就是“错奖”,意为“不该奖而奖”,是把自己压低到极限,以表自谦,毫无评价对方“奖励”的尺度之意。汉语中“过”为“错”义及其同义的“错”“谬”组成的谦辞数量不在少数,如“过爱”“过称”“过誉”“错爱”“谬恩”“谬进”“谬登”“谬爱”等等,《汉语大词典》对上述词语中“错”和“谬”均以虚化义当作自谦的表达。而独“过”组成的谦辞均释为“过分、过当”。显然,谦辞中“过”就是“错”“谬”的同义词,如以“过”字“错、谬”义构成的双音词“过杀”即“错杀;误杀”,“过谋”即“错误的谋划”,不言自明。“过奖”与“过杀”等的区别只在于“过奖”之“过”意义可虚化,“过杀”等意义实在而已。敬谦辞往往具有相对性,同一词语,用于称人为实指,用于称己则多虚化为谦辞。如“过举”一词,若用于称人,其义为“错误地提拔”,是评价甚至责备,是实指。而像《战国策·楚策一》:“王过举而已,不然,无以至此。”《史记·乐毅列传》:“先生过举,厕之宾客之中,立之群臣之上,不谋父兄,以为亚卿。”此处“过举”自然为自谦之语,并非指责“王”和“先生”之过错。

“过”有“过分、过当”义。《墨子·经下》:“或过名也,说在实。”孙诒让《墨子间诂》:“过名,谓过之而成是名。”即名过其实,正是“过分、过当”义。最直观的如“过爱”的两种用法,区分甚为清楚。汉代贾谊《新书·礼》:“天子爱天下,诸侯爱境内……失爱不仁,过爱不义。故礼者,所以守尊卑之经,强弱之称也。”这是“过分爱”。《初刻拍案惊奇》卷一:“今蒙我翁过爱,抬举成人,不烦役使,珍重多年,冥数得满。”这无疑为谦辞。或正是因为“过分、过当”行为是“错误”之举,使二者形义纠葛,遂把谦辞中虚化的“错误”义转嫁于“过分、过当”,可谓张冠李戴了。其实,《汉语大词典》有的词条释义区分清楚,如“过爱”释义一是“过分地爱溺”,一是“谦辞。犹错爱”。而“过奖”条却如上文所引,把同为谦辞的“过奖”分为二义。其实,“过爱”可以是实指“过分溺爱”,“过奖”亦可为“过当的奖掖”之义。只是《汉语大词典》所给例证不合,令人纠结。

关于“过奖”释义,上以《汉语大词典》为例而申说,查检《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规范词典》等,释义与所引例证均与《汉语大词典》大同小异。“过奖”为现代汉语普及的为数不多的文雅礼貌用语之一,对其理解恰切允当,方可使交际双方意合心遂,也才与其礼貌用语的身份相符。汉语为母语者,若出现“老外”那种不解“哪里哪里”的谦辞含义,而不得不称赞中国朋友的新娘“眼睛漂亮,鼻子漂亮,处处都漂亮”的笑话,还是怪让人难为情的。


学林 | “过奖”究竟如何奖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