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郑炳/炳哥】零基础二战成功上岸外经贸:我的复习规划

2020-08-13 18:02 作者:郑炳经济学考研官方  | 我要投稿

最终录取结果出来的凌晨,我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激动,情绪甚至不如出分的那一刻。不过总算如释重负,安心下来了,静静地告诉自己“这两年你辛苦了”。


我是一名跨考考生,本科就读于北京某211,专业是常常被大家称为“天坑”的生物技术。高考报志愿无厘头导致被调剂到这个专业,虽说并不讨厌但也谈不上热爱。


反而是有幸旁听了本校经管学院的微观经济学课,才发现这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决定要跨考,给自己一个新的可能。


大三上学期一边做着生物实验,一边开始准备考研复习。我本科没学过线代和概率论,在复习的过程中完全是自学,非常痛苦,这也导致我没有把握住数学小年能拿高分的机会。


对于专业课,一开始抱着厚厚的平狄克毫无头绪,丝毫把握不到重点,看了一两遍依旧没有任何的框架体系。机缘巧合下在群里看到了炳哥的讲座,试听之后决定报名跟着炳哥一步步复习。一战报考外经贸国际贸易学,总分359,专业课最后拿到了109分,对于一战跨考的我而言已经是满意的成绩,虽然与目标仍有差距。


失败之后我一度怀疑自己是否应该继续,并在微信里咨询了炳哥。


炳哥告诉我,如果他是我,他一定会再来一次,并且由于分数差得不多,查缺补漏再战一年一定可以上岸。


最终我选择相信炳哥和自己,从北京回到了福建,在福州大学旁和研友一起租了房,开始了二战。


二战是一个寂寞的过程,让我真正明白了所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接下来,我重点讲讲各科的复习规划


由于是二战,有一定的基础,所以我的复习时间是从暑期正式开始的。


数学





7-9月,上午9点-下午3点半,我都复习数学,主要是疯狂刷汤家凤老师的1800题(由于一战复习的记忆还在,因此主要精力在刷题而不是听课),遇到难的或者记忆模糊的章节,则仔细回头听听汤老师的课,整理笔记。


数学的确是一个需要动手的学科,二战的经历让我更深切体会到这一点。


我在7-9月把汤老师1800的高数部分刷了2遍,李永乐老师的线性代数辅导讲义刷了2遍并且完成了1800的对应部分,概率论用的是复习全书+1800里的习题部分。


9-10月,我把1800、复习全书以及线代辅导讲义里的错题又挑出来重刷了一遍,加深印象,并且快速刷了一遍李永乐660,为10月后的刷真题做准备,这是一个很关键的环节。


进入10月,我每天上午掐时间完成一套真题并订正(考虑到近年来难度加大,因此我从2004年开始)。


11-12月,我又陆续做了李林6+4,张宇8+4和汤家凤模拟8套,其中最最最推荐李林6+4,和最近几年的风格完美匹配并且难度恰当,值得反复刷,解题能力和思路能够得到质的提升。


专业课





7-9月,主要在下午6点-晚上10点复习专业课。


由于我是二战,对专业课印象还比较深,因此我也是主要采取做题的方法来强化解题能力。


第一轮复习,我先把书本每章的内容看一遍,然后消化炳哥的强化讲义以及例题,并完成课后习题,若有不清晰的地方便回头听炳哥的课。


第二轮复习,我就没有看书本了,看完讲义后就开始刷对应章节的“重点题“,这是一个针对性很强的应试策略。


10月-11月,我主要是把炳哥的经济学复习全书按章节刷过去,里面的知识点以及名校真题非常全面,让我得到比较好的强化。


同时由于外经贸有选择题,我还对应做了尹伯成的绿皮书选择题部分。


并且我掐时间做真题,约2天1套,不仅要关注计算题,还要关注论述题的考点,这是有规律可循的。


通过做真题我整理了外经贸常考的论述题部分进行背诵,以积累素材。


12月,我开始背诵名词解释,每天大约1.5小时,减少了做计算题的时间。


当然,我也适度地保持计算题的手感,如最爱考的非完全竞争市场、经济增长、IS-LM等,这时候计算练手的主要工具我主要依靠的就是炳哥的复习全书以及真题里的错题。


英语





7-10月,每天上午8点-9点用app记单词。下午3点半-5点掐时间完成真题的2篇阅读题并订正,积累词汇。


10-11月,加入了新题型和模拟题的训练,推荐张剑的黄皮书系列。新题型做真题里的就足够。


12月,我开始积累自己的作文模板,分主题形成了4个自己的万能模板,牢记于心,万变不离其宗。


政治





9月-10月,听徐涛的强化班,在肖秀荣精讲精练上做笔记并对应完成1000题。每天大约1-1.5小时就足够。1000题刷完后可以开始刷第二遍,重点放在错题上。


11月,开始听徐涛的习题班,能够理清一些出题陷阱和易错点。


12月,主要任务是背诵,一定一定要把小黄书和肖4结合起来背,千万不能只背1本,这是我两年最大的经验(两次主观题得分都在40+)。


因为经常出现某一个老师押题成为题干的状况,去年是徐涛的成为题干,肖老先生超神;


今年是肖4不准但徐涛压中许多原题。关注一下肖4和小黄书不重复的部分,重复了就背一个就行。这样的方法让我两年主观题相对得心应手一些,今年政治77。


二战的过程是痛苦而美好的,于我而言,最难最煎熬的日子是做决定之前,也就是去年四月份。


当看到身边的朋友各有归处、前程似锦时,心中慌乱、迷茫、绝望。脑海中浮现过无数的选择,工作、出国、二战、或是先工作积累经验后申请港校等等。


然而最重要的在于,衡量利弊和心中真实的所想,不要为了图一时的眼前心安而草率做出决定,如果人生规划中研究生是必须完成的那一个脚印,那么多走一年又有何妨。


当然,二战需要战友的陪伴。我特别感谢和我一起并肩作战的朋友,我们一起早出晚归,潜心复习,仿佛回到了高中。


正是这种安定和扶持,让我的心态一直很稳定,可能比那些独自在本科院校旁或是家中奋战的同学精神上要更加平稳。


我特别喜欢的一句歌词,“你当时相信的那些事情,会在如今变成美丽风景“。这条路的确不好走,能够有机会踏上彼岸真的值得感激。


希望以自己的经历给一些人鼓励,如有受用,我们就在未来一起加油吧。


【郑炳/炳哥】零基础二战成功上岸外经贸:我的复习规划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