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杠精忏悔录
从来没有人说我是杠精。
尽管我总是和人唱反调,尽管我曾和无数人论战,尽管经常被更难听的词句招呼,但从来没人给我贴上杠精的标签。
这在言语冲突频发的互联网江湖是很难得的一件事,要知道,贴标签基本可以算打嘴仗的起手式,先把对方所属群体、立场固定下来,之后就能很方便地输出,造成属性克制一般的效果。
如果一个人被公认为杠精,那就任谁都能踩上一只脚,输出简直不要太简单。
而我之所以能四处挑事,动辄舌战数人,论战百层楼,却无一人谤以杠精之名,靠的是什么?
靠的是逻辑。
众所周知,抬杠首先一定是违反逻辑的,表现在外一定是无理取闹,而我从客观上决然不符合这一技术标准。
哪怕是和人怼得昏天黑地,也没人给我扣这顶帽子,因为谁要这么做,那是ta自己的不智,是情绪失控的表现,是口不择言的证明。
但我确实是一个杠精,我深知这一点。
因为我以言辞屈人为乐,以抓他人评论中的漏洞和错误为乐,以挑动人的情绪为乐。
虽然形式上是有理有据,乃至谦谦有礼,一切都无可指摘,但我的内在动机就是如此恶劣,就是想看到他人被反驳之后奋力辩解,直到不得不承认自己错误的情态,此间成就感堪称极妙。
当然,屏幕相隔,我看不到对方的神色,只能从措辞中推断,也往往等不来一句“对不起,我错了”,等到的要么是理屈词穷、哑口无言,要么是气急败坏,上升到人身攻击。
这就是互联网的舆论生态,带着情绪的宣泄占据了主导地位 ,理性的余地越来越小,人们在网上寻求共鸣而不是真理,遇到反驳想到的也不是反躬自省,而是下意识的“How dare you”。
但也正是这种生态孕育出了我这样的杠精,我会让那些一时冲动的人明白失言的代价,尝到被人占据道义高地痛斥的滋味,我会让他们知道没有根据的轻率发言会招来无情的批判。
而我的一切愉悦就建立在他人观点的坍塌之上,我的一切成就感都源自重塑别人认知之中。
确实是恶劣到极致的取乐方式,我亦深知这一点。
当我看到别人的发言存在明显的漏洞或者逻辑不通之处,我就明白,一旦我挑起战端,胜利一定属于我,不管ta如何为自己观点辩护,不管这场论战的过程多么曲折,有可能奇谈怪论百出,有可能争论的焦点一变再变,但无论怎样,他的失败都是注定的。
这种毫无风险的嘴上痛快,我通常无法拒绝。
十年间,不知有多少人被我肆意批评过,被我立论反驳过,甚至可能被我伤害过脆弱的心灵。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二次元”小孩,用几乎是哀求的语气对我说,“我就想这么认为,不行么。”
但在现实面前,还真就不行。
不知道有多少人像这个孩子一样,满怀热情地向这个世界倾诉自己的观点,他们渴望共鸣,渴望同好的认同。
但最终收获的只有我冰冷的驳斥。
到最后,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在行善还是在作恶,是在文明礼貌地匡正别人的错误,还是在凭借自己的学识凌虐别人的智商。
但现在的我也不必再去想这些了,不管善恶各有几分,我忏悔自己恶趣味的心理,忏悔自己站在高地对人的指正,每个人都会犯错,但那个指出错误的人不必是我,更不必是这样的我。
以往的我能容忍不同立场的观点,只要这些观点是合乎事实和逻辑的。
而现在的我要学会容忍不同高下的观点,哪怕那些观点荒唐不经,哪怕那些人我鄙夷万分。
我将沉默不语,再严谨的言辞终究有漏洞,唯有无言无懈可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