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精神健康】一个尝试:物理爆破抑郁症

2023-05-18 20:25 作者:切勿网络交友  | 我要投稿

  我感觉抑郁症这个事越早聊越好,今天就来写一写。   我十年老抑郁,换了几茬药了,吃到文拉法辛真觉得以后没药可换了。这几天悟了之后吧,整个都很兴奋,感觉不吃药都行了(开个玩笑,但可以一试)。   先说结论,虽然我还没断药但是可以实践一下我的理论,就是抑郁症是能治愈的,每个人情况不同,不要将希望完全放在外界。   之前论证过,每个人的精神都是独特的,再次也是个动物,如果你总是纠结有没有意义这回事,建议先“坐忘”,学着当个动物。   当了动物之后,再去劳动,并反思自己的劳动。   冥想是一种将脑内杂乱电信号平息的尝试,如果有用就用,但不要把宝压在冥想上。(我理解的冥想就是什么都不想)   如果病得劳动不了,只能躺着,冥想也安定不下来,病到这个程度大多数时候还是要吃药的。躺着的时候先别玩手机,深呼吸,屏气一两秒,自己意识到自己的“屏气”的决定是自己发出的。多次重复强化这个意识,好转之后,再尝试其他“决定”的过程,并意识到是自己发出的“决定”。   自己的感受是应当被自己充分尊重的。别人无法教我们不痛苦,所以我们痛苦时,有必要和我们周围最近的环境(人)传达改善环境的需求。   交流沟通是必要的,这个交流不是诉苦,说一说情况就行,除了最亲的信得过的亲人不建议当祥林嫂。心理咨询师良莠不齐,不推荐轻易去找。   为什么找信得过的亲人倾诉?一方面情感确实需要释放,另一方面,他有你身上没有的脑力和行动力,能帮你实实在在改变环境。   不太推荐心理咨询,一方面他是个陌生人,不了解你的情况,你把自己的痛苦说得越多,就不是释放了,而是强化痛苦;另一方面,很多人认为主流心理学是从根基上有问题的,要是碰到那种决定论的流派,你一定会感觉到他对你居高临下的俯视,心里必然骂他煞笔;遇到平等的,其实也没什么大用,他是他你是你,你说的越多,感觉就越明显。   我的观点:精神健康是一个需要维护的复杂耗散结构,而且存在自组织自建构特性,因此良好的外部环境和自身努力都是必要的。   就算得了抑郁症,人也有一张嘴、两条腿,痛苦了可以表达,让有害环境自己变好;如果不能变好,迈开两条腿适当逃离有害环境。   完全逃离所有人是不太推荐的,可以换一波人相处,良好的人际关系会给你输入低熵。你一定是需要改善,才能将自己脑中的高熵结构改变掉。遁入空门是拒绝了坏输入,但也拒绝了好输入,结果不好说。   同时不要放弃自己塑造自己的精神的努力。稍微笼统一点讲,自己找一些“输入”来降低自己大脑的熵,提升大脑的构造。   对抑郁症我先推荐一下看道德经、庄子。心烦了可以抄抄经,道德经就行,马哲也不错,把注意力放在“看一个字、写一个字”上。这个过程是个压制神经冲动的过程,本身是“治表”(也可能就是在治本),间歇过程中回想一下自己抄写的动作,看看自己拿着笔,自己写的字,继续认识“自己”的存在,这是在“治本”上又走了一小步。   你要知道自己是个自构建的存在,并且要意识到自己的自构建。   为什么看伟大的人文经典是有用的?伟大的人文经典中包含信息熵,能降低我们脑内的熵(混乱度)。抑郁症就是高熵在脑中的反应。不要小看我们的大脑,虽然效果可能没有顿悟那么快,但是它可能在你无意识中把自己的熵降低了。   不过不推荐看悲剧,悲剧还是会唤起、强化我们痛苦的结构,还是先看庄子吧。   打游戏在我看来跟冥想的地位差不多。不建议一坐几小时地打游戏,可以订个闹钟,一小时打游戏,一小时冥想。打完游戏意识到是“我”打了游戏。为了压制混乱思维时,过程中可以什么都不想。   树立一个“我存在治愈的可能性”的观念是必要的,但没必要时时刻刻给自己念,这样会加深大脑的刻板化。随时可以做的是——在自己任何动作之后回想一下,是“自己”做出的动作,“回想自己”是一种感受,不必在脑中念出来。   稍微恢复一点能动性之后,药继续按医嘱吃,书继续看。对人文经典也需要总结反思,把它们内化为自己脑中的物质结构。   接下来有个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考虑,大部分现代的抑郁症不仅仅是家庭环境或是遗传,而是跟整个社会有很大关系,虽然患者并不总是能意识到社会对自己显性的压迫。   对此我的观点:分析,或者找信得过的人帮你分析,压迫你的东西到底是什么,能解决一个是一个。   举例来说,网络暴力,不用试图跟网暴者讲道理,建议以前的号作废,删了忘了它吧,注册一个新号重新开始轻度上网。即使上网,也要脱离以前的恶性环境,换个好地方,然后注意力放在美好的东西上。戒网络社交依赖可以先打个游戏,刷一会儿,抄个经,睡一会儿,丰富线下生活。   我曾经非常嫉妒我大学的天才们,感觉自己一无是处,怀疑自己人生的意义。但是吧,拿我悟到的理论来说,天才,他们和你我都是在一个社会里的,前文已经论证对于社会的贡献并不是“谁发了几篇SCI”这样简单计量方法,社会成为文明就是因为每个人做他自己,由他自己再反馈给社会这个复杂网络。   另外还有一个点,既然伟大人文经典能内化为我们自身结构,那么天才的成果也能内化。这就是学习的必要性,我们不是前面带头的天才,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跟在天才后面的潜力。承认差距,并且认识到这个差距其实不是你想的那么大。   所以爱因斯坦不是突然冒出来的,他没有出现在古希腊,而是古希腊几千年之后才出现的。他的大脑的生长、思考真的和这之间的几千年没有关系吗,这几千年里的物理学都贼牛吗?很可能,很长时间,很多人那里根本没什么物理学,他们对爱因斯坦的塑造在爱因斯坦出生前就已经开始了。   谈社会压迫离不开异化的资本主义。这个时候,你要坚定自己的人性,两条腿走路,对这个异化的结构说不,不能完全脱离也要能改善多少是多少,包括跳槽等,注意一个合适的尺度,可以让亲近的人给点建议。   理想的外化、对抗资本主义、对抗网络暴力应该是健康人的使命,得病了就先好好休息。   说到这里,还是要谈谈生死观。我的建议是放平心态,不要看得太轻也不要看得太重。这听起来像是一句废话,但是我可以解释解释。   面对生死,就相当于照镜子。想象一下一个和你每一个分子位置状态组成都一样的镜像,因为物质基础一样,这个镜像在他突然被创造出来时,所思所想也是和你一样的,他就把他自己当成你自己。   但你和他面对面时,你还是知道你是你他是他,你们之间有最大程度的互相了解,你们做的“决策”很可能相同,但是你不能“进入他的视角”感受到他的感受,这个“你自己的视角”就是你的“生命”最小的基点(当然,可以无限扩大)。   现在,将你自己看作“生”,将他看作“死”,即:死亡熄灭了一个独一无二的摄像头。“独一无二”给你提供独特的生命的意义,“他”的存在给你提供宽慰。   “他”为什么存在?因为复杂耗散结构中的分形“自相似结构”。不是说概率论上说的分子随机运动总有一天重新组成“他”,这个概率可以忽略不计;而是,复杂耗散系统里有分形结构,自相似结构,“你”这个结构影响到别人,就是能在别人脑子里藏一个镜像碎片的。   再随着时间推移,不说基因传递给后代、经典永流传这种情况,就算不生孩子不著书立说,种群基因库自己也是个复杂系统,相似的人、相似的脑结构还是有可能冒出来,过了一定的时间,这个冒出来的可能性比随机概率大得多。(可以看看《复杂》这本书)   (在外人看来有时候很像是和古人心心相印,或者干脆感觉有转世轮回了,但是你知道这是照镜子,有了这个概念,我觉得对于正视生死是有益处的。)所以道家又要贵身又要忘生死呢,就是个端正的态度。   ……   混沌、复杂中的自相似结构甚至能解释历史上的治乱循环……甚至连算ming都有一定可取性了。(还是不推荐找所谓“大师”算哟)   再说《易》,它本身是一个古代做决策的书,也就是一个加强版骰子,最重要的思想可以提炼为“中庸”。为何要中庸呢?因为复杂系统,尤其是人、人脑,它本身是个精巧的结构,无数输入输出、混沌过程造就了你,它就是需要一定的维护的,尤其是它还有自己维护自己的能力。   维护,就是不能少也不能过分,少了,系统输入不够,系统自己要垮掉;多了,这个多的成分压倒其他成分,增加了信息熵,也是得不偿失。所以不能纵欲,不要破罐子破摔式地沉浸在痛苦中,它是真的要垮掉的。   有个寓言,山洞里一群互相靠近取暖的豪猪,太近了扎肉,太远了冷,就是模拟一个“社会人际关系”的状况。   (一个误区:想起我很小的时候知道了“过犹不及”“塞翁失马”,于是天天PUA自己,遇到开心的事情也要压制,生怕一高兴就带来坏运气。现在我知道这只是一种庸俗的理解,PUA自己损害了我的脑子,加重了病情。中庸就是不高也不低,我以前把自己压太低了。一切都回到顺其自然上,和他人的关系可以适当“中庸”一点。)   其实我今天悟道,也可以说是庄子的镜像碎片在我脑子里生长了出来,并且庄子的碎片不仅仅存在于一个个人的脑子里,还在人类种群中……想想也是颇为浪漫的~   我肯定不是第一个悟的,我脑子里的结构可以说很多都是历史上已经出现过的结构,但是看着漫漫历史长河流淌,天籁之风吹拂过我,我此刻的欣喜是属于我自己的。 ——

【精神健康】一个尝试:物理爆破抑郁症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