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NO人物介绍】ARL尼古拉·奥诺普连科

尼古拉·尼古拉耶维奇·奥诺普连科(Николай Николаевич Оноприенко)
生卒年:1911.12.19(俄罗斯帝国,图尔盖州,阿克纠宾斯克县,乌伊尔村)~1979.11.12(苏联,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奥伦堡)
角色:陆军统帅
能力:LV.3,A3D2P4L1
特性:战争英雄、政治关联、全面规划者、组织者
现实派系:苏联共产党(布尔什维克)
TNO派系:民族革新党(Ultiq Janartu Partiyasi,UJP)(专制)
现实最高军衔:苏联红军步兵上校


TNO最高军衔:前苏联红军步兵上校(哈萨克军衔不详)
TNO最高职务:哈萨克斯坦民族共和国总统&民族革新党主席
现实履历
1911年12月19日,奥诺普连科出生于Uil村(现哈萨克斯坦的阿克纠宾地区 )。在完成了七年的学业后,他首先在父亲的农场工作,然后在集体农场工作。
在1931年7月,他被征召加入工农红军。1932年,他从中亚军区的土耳其斯坦山地步兵团学校毕业,之后他继续在这个团服役,担任排长。1933年11月,他离开现役,保留他在连队的大士军衔(他所在的团改名为中亚军区第83师第247土库曼步兵团)。1935年,他通过了塔什干高级指挥学校的全部课程,继续在第247步兵团担任排长,后来晋升为副连长、连长。1938年12月,他被送去学习,1939年7月,他从步兵军官战术高级培训课程毕业。毕业后,他被调到中亚军区第83突厥斯坦步兵师第45步兵团担任侦察连长,从1941年8月起担任作战部队助理团长。
1941年8月, 奥诺普连科上尉参加了将苏联军队入侵伊朗的行动,在此期间,他所属的军团控制了马什哈德市。从1941年9月起,他指挥了在撒马尔罕成立的第36步兵旅的一个步兵营。
自1941年10月以来,奥诺普连科上尉参加了卫国战争。然后,他所在的旅匆忙转移到西线,转移到第16集团军指挥官罗科索夫斯基名下,并参加了莫斯科防御战。苏联军队向莫斯科附近的反攻结束后,他参加了克林斯科-索尔内奇诺戈尔斯克的进攻行动。在12月28日的战斗中,已经成为大尉的奥诺普连科(在战斗中被提前授予军衔)腿部受重伤,并在萨拉托夫的一家疏散医院接受治疗。
自1942年2月以来,他指挥了在中亚军区组建的第134步兵旅的一个单独的迫击炮营。四月,他带着一个旅到达了布良斯克战线。1942年10月,他成为了布良斯克方面军第13军第74步兵师第78步兵团的的指挥官,参加了沃罗涅日战役。
从1943年4月起,任第15步兵师第676步兵团团长。后来他指挥部队参加了库尔斯克战役。在1943年7月5日德军发动进攻的第一天,该团发现自己处于敌人对库尔斯克突出部北面进行主要进攻的最前沿。为了一次又一次的坦克进攻,该团即使在附近单位被敌人赶回时仍停留在前线。白天,该团击退了26次袭击,摧毁了25辆坦克,击毙德军3000人左右。库尔斯克战役结束后,该团在参加了奥廖尔,切尔尼戈夫,普里皮亚季,戈梅利攻势作战。在1943年11月9日的战斗中,奥诺普连科中校第二次重伤。
1944年5月9日,他成为白俄罗斯第1方面军第65集团军第193步兵师的副师长,从6月22日起,他指挥第37近卫步兵师的第118近卫步兵团。在白俄罗斯战略进攻行动中脱颖而出。8月底,他被撤职,被任命为第2近卫空降师第5近卫空降团团长(当时该团在乌克兰前线作战并参加了东喀尔巴阡作战 ),但由于某种原因在这个位置上停留了不到一个月,9月他被解除了职务,10月,他回到了第65集团军第37近卫步兵师的第118近卫步兵团的指挥官的岗位上。他在东普鲁士进攻行动中表现出色,并于1945年3月被任命为副师长。1945年3月26日,在东波美拉尼亚战役中,他的上级萨比尔·拉希莫夫少将被杀,奥诺普连科接任了该师的指挥官,成功完成了对但泽的进攻。4月初,新的师长K. E. Grebennik将军抵达。,奥诺普连科上校担任副师长。
白俄罗斯第2方面军第65集团军第18军第37步兵师副师长尼古拉·奥诺普连科上校在柏林战略进攻行动中以新功绩完成了光荣的军事生涯。在接受了穿越奥得河的战斗任务后,他组成了一支前遣队,为它配备了渡轮装置,并在周围的湖泊中训练突击队,在敌人占领的岸边上练习降落,并与突击部队和炮兵互动。4月18日~4月19日,在黑暗中,先前部队越过了奥得河的东部分支,并在岔道中的一个岛上占据了桥头堡。白天,德国人发起了12次反击。4月20日凌晨,另一支部队在大炮的掩护下越过了奥得河的西部分支,并在其西岸占领了一座桥头堡。4月20日,德国发起12次反击,4月21日,德国反击18次。但是战斗取得了胜利:第37步兵师的团被一个又一个地运送到由奥诺普连科上校占领的桥头堡,苏军涌入了易北河。
由1945年6月29日最高苏维埃主席团法令,“在反对德国侵略者的斗争中和前方指挥的作战任务中表现出的勇气和英雄主义”,奥诺普连科上校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获得列宁勋章和金星奖章。
战争结束后,奥诺普连科(N. N. Onoprienko)继续在苏军中服役。1945年7月,他第三次指挥第37步兵师第118步兵团,1945年10月改组为第27步兵师第88机械化步兵团。随着1947年2月苏维埃武装部队的裁减,1947年4月,他被调至预备役。7月,他恢复现役,奥诺普连科上校被任命为巴什基尔自治共和国图马津斯基地区的军事委员。1954年9月,奥诺普连科上校被转移到预备役。
他在奥伦堡(Orenburg)生活和工作。他于1979年11月12日去世,葬于奥伦堡。苏联解体后,其墓葬被遗弃; 2014年,墓葬得以恢复,当地政府安装了新的墓碑。



TNO剧情(1.1.0f)
尼古拉·奥诺普连科上校曾竭尽全力为苏联而战,现在他则是为哈萨克斯坦而战。作为战争中的一名士兵,奥诺普连科曾在他的职业生涯中获得了巨大成功,并很快成为了苏军中授勋较多的哈萨克斯坦人之一。在德国人向东推进时,奥诺普连科被调离了前线。在苏联灭亡后,他成为了旨在维持家乡哈斯科斯坦的阿克托别的秩序的维和部队指挥官。
最终,奥诺普连科察觉到了苏联人阻碍了哈萨克斯坦的发展,而不是推动它的发展。奥诺普连科和他的同僚们最终从莫穆什吾勒的哈萨克政府分裂了出来,创建了自己的军事集团。他个人创作了一种以纪律为基础的意识形态,融合了共产主义、资本主义和法西斯主义的精华,被称为“民族复兴”。他的集团控制着阿克托别地区,他的总部则设在阿克托别。他注定要把哈萨克斯坦带入20世纪的大潮中,就算它又踢又叫——抑或是他将会死于这次尝试。
奥诺普连科是一名实用主义者而非狂热地崇拜某一意识形态的理想主义者。他曾经是一名战功赫赫的红军军官,苏联解体后,他返回自己的家乡,维持当地的治安。十几年后,莫梅舒雷元帅因西俄革命阵线的反攻失败而逃回中亚地区,奥诺普连科至此认为苏联和共产主义救不了哈萨克人。于是,他选择在阿克托别、阿克套地区发动叛乱,建立了自己的阿克托别民族共和国政府。
以民族复兴为口号的奥诺普连科融合了多种意识形态以便更好地管理他的国土。和其他军阀一样,奥诺普连科面临着德国战略空军轰炸的威胁,但他迅速地通过对辖区土地进行彻底的登记来避免受到更为严重的损害。除此之外,奥诺普连科在阿克托别进行频繁的民防演习,最大限度地削弱德国人的轰炸对他的事业带来的负面影响。
在过去的几年中,奥诺普连科和他的将军们提出了新的军事学说、建立了一支暂时能够有效管理当地的官僚队伍,并尽量调动平民服从于他的实用主义思想。有关德国内部即将发生剧变的传言从未平息,阿克托别在等待着一个机会,它的军队已经做好准备以民族复兴的名义席卷中亚。
伴随着德国内战的到来,日复一日的轰炸终于停止了。利用军阀之间互相摊牌前最后的缓冲时期,奥诺普连科建立了诸多新机构,更好地控制他原本因德国人的轰炸而无法有效治理的领土。所有的土地和资源都需要被登记,民族革新党控制下的城市管理局和农村行政机构为受到无政府主义和轰炸、土匪困扰的哈萨克带来了一线希望。不仅如此,奥诺普连科还希望在哈萨克实现现代化,他主导在阿克托别建立了新的工业设施(炼钢厂),贫困和充斥牧民的旧中亚不是他的理想国。
首当其冲受到打击的是科斯塔奈的穆斯林,奥诺普连科认为他们的狂热主义对哈萨克民族复兴是一种威胁。面对阿克托别安全部队的迅猛攻势,科斯塔奈几乎毫无抵抗的余地。在击败了科斯塔奈后,奥诺普连科为他们迅速地掌握哈萨克最富饶的土地之一而感到庆幸。
奥诺普连科暂时还不想和莫梅舒雷的哈萨克红军发生冲突,因为哈萨克红军掌握着中亚地区仅存的装甲部队。与此同时,他必须谨慎地应对来自背后的威胁,比如那些流亡到中亚的波兰人。不过,波兰人显然对统一中亚没什么兴趣,只要奥诺普连科承诺保证双方之间的和平,波兰人就不会给他造成麻烦——当然,奥诺普连科不会允许一群波兰人控制哈萨克人的土地,他只是想找个借口为阿克托别留出更多精力对付真正的“统一派竞争对手”。
整顿了军队并总结教训后,奥诺普连科将矛头指向了科克舍套。在他眼中,土匪是一群比狂热的意识形态拥护者更没有价值的疯子,这些愚蠢的家伙必须被尽早消灭。从“第一次统一战争”中学到新战术的将军们把科克舍套当做了下一个练兵场,毫无疑问,土匪没有办法抵抗真正的现代化军队,即便这支军队只是过去苏联红军的残余。
决战即将到来,奥诺普连科将正面对抗他的老上级莫梅舒雷元帅。在此之前,基于同样的对“民族复兴”的憧憬,阿克托别政权和巴甫洛达尔的民主主义者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奥诺普连科尽管不赞同他们“效仿西方的软弱民主”,但他认同这些人的部分主张。阿克托别和克孜勒奥尔达的战争开始了,从卫国战争和西俄战争中幸存的老兵展现出了他们应有的素质,这支被称为从俄罗斯的末日时代幸存下来的军队给阿克托别造成了难以想象的损失,以至于奥诺普连科不得不承认红军依旧是前苏联领土上最顽强、最具备战斗意志的武装力量。
决定哈萨克命运的战争结束了。掌握了绝对优势的阿克托别政权要求巴甫洛达尔和波兰人放下武器,他们终于成功地统一了哈萨克斯坦。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建立在阿克托别的政权,以灵活原则和实用主义为立国方针,在连年混战的哈萨克斯坦中屡战屡胜,将它的众多敌手远远甩在了后面。集总统、主席和国父三位一体的尼古拉·奥诺普连科,以不容置疑的独裁铁腕统治着这个民族主义共和国,按照他独一无二的治国理念,领导他的国家,走向永无止境的辉煌进步。
自苏联垮台以来,哈萨克斯坦一直就是苏联地图上一块抹不掉的污点。这个国家现在试图和地区内的主要强权建立联系,希望能取得它在阳光下的一席之地。尽管这个年轻而不发达的中亚国家能为世界做出何等贡献还不得而知,奥诺普连科还是将他全部希望寄托在独立的哈萨克斯坦身上,希望它能凭借自身的力量,成为世界强权之间的调停者。
奥诺普连科不会再让哈萨克人为俄罗斯的事业流血牺牲——不,不会再为任何“外国人”卖命。他不会像法西斯主义者那样崇拜德国人,不会像民主主义者那样崇拜美国人,更不想让哈萨克人又一次为了俄罗斯奋战。哈萨克斯坦会是独立的哈萨克,俄国人必须接受这个事实,不然他们只能期待使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