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小吃店炸洋芋的姐姐

之所以叫她姐姐,而不是平时撩来撩去的叫的“小姐姐”,是因为岁月在她的面容上不仅留下了痕迹,也在她的性格上可能磨了些棱角。当然后者我是猜的。
该死的390安全卫士说什么我电脑启动太慢,平时那些Windows的选项我真的从来不取消。今天我大概是脑子出了毛病,我就都选了,结果,电脑就出问题了。

但是这不是主要问题,问题是搞了半天,连不上网,也恢复不了真是崩溃。我在烦躁等待的时候,我就想起了这个店主。我觉得她年纪并不大。甚至应该和我年纪相仿。有时候吃夜宵,我会去买烤肠。也会买炸洋芋。虽然理论上来说我是一点辣也吃不得,但在云南吧我真的自己嘴巴自己管不住,都要同学来提醒,就乖乖地去吃不辣的,哈哈。真的是自己作死自己的节奏
封面的图来自百度(此处不打广告我只是平时忘了拍照临时拿来充数),但是真的食物和图片一模一样。口味也很好。
那天,我要了一份。我就在那里等着她现炸。和她聊聊天。梳了一根马尾辫,干净利落,穿着厨房里那种护衣,娴熟地炸洋芋。她的店在就在斜坡上面第一家。还有烤肠,串串香之类的。有一次吃,觉得口味有些重,比较辣比较咸。我记得初中,我们围着那个阿姨的三轮车,买串串香,冬天主要是为了喝汤,那汤现在想来也许放了罂粟壳还有很重的味精吧。口味很鲜。而这个姐姐的关东煮则是偏向菜类的食物(在我看来)。
我想不起来和她都聊了什么了。印象深刻的大概是,我是哪里人,我好像还说了口味有些偏淡此类的话题。
炸洋芋熟了。捞起来都是金黄色的。接着开始拌上佐料。很多佐料,在那个桌子上排开来,光辣椒就有很多种:小米辣、辣椒面、辣椒酱……我这儿晚上吃的新石器烤肉现在又回想着,我的肚子竟然开始叫了。偶尔吃一次还是不错的。但是我一般都不会放折耳根(鱼腥草)。这大概是我在那里可能吃不惯的东西之一吧。我还要了很多香菜之类的,这个我很喜欢。总觉得很香。
凉拌完了之后打包装盒,我道了谢谢,就离开了。
其实每次买一份,我都吃不完。和同学一起分了吃,觉得很开心,也不浪费粮食。大概是喜欢热闹来暂时我心里的孤独。
我的电脑大概是崩溃到不行了吧。我文章都要写完了,还一直是1%,真是烦躁。
回家之后,我每天都不知道做什么。电脑也没什么好玩儿的。我也不打游戏。《妖猫传》买回来,放在枕头边,也没怎么看。都是对话比较多。我还是更喜欢《心理罪》系列。雷米的这种文字风格,让我感受到了男人笔触下,用写实又硬朗的语录,去血淋淋地道出了人性地不可描述,表达了出了那种不动声色又让人心痛、惶恐、恐惧、绝望的残酷现实。相比之下,《妖猫传》让我感觉到了一点点日本写古代这种风格的东西。怎么说呢,我赏析不出来。我还买了《源氏物语》,丰子恺翻译的版本,我却只看了几页。
我觉得那个姐姐是朴实的。生活很忙碌。做生意的,做小吃生意的,我总是看到他们忙的时候很久屁股不落板凳。身手娴熟,每一道工序,都是那么流畅,尤其是搅拌的时候,佐料均匀抹上了每一条洋芋,最后撒上切碎的香菜,水灵灵得绿色,脆脆得金黄色,很和谐的组合。还有辣椒的点点红色,酱油的深棕色。她在搅拌的时候,筷子和碗盆好像是她表演的道具,在她手里那么听话,眼看好像要飞出来的洋芋又落在了碗盆里。
想起了小学的课文《鸭儿饺子铺》。熟能生巧而已。《卖油翁》也是:我亦无他,唯手熟耳。
我的脑回路大概是奇怪的吧。各种东西都会因为我奇怪的想象连在一起。我只是觉得习惯了,也很有意思。所以才自得其乐,一个人也会笑起来,难过起来,悲伤起来,或者发呆。
我的电脑,大概是要回炉重造了吧。生气。
不等了,我明早,真的要去剃头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