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鞋市泡沫破碎前,如何避免当韭菜?

热衷炒卖从不是什么新鲜事,从 7、80 年代的单车,电视机,股市再到楼市,如今的球鞋市场的投机者也激增,而如合在泡沫破碎前保持冷静,避免当韭菜,是今天想要讨论的重点。
//////////
先说说 6 月至今市场的波动,
无征兆上涨和交易量的水分:
之前球鞋起飞,背后总有还算“ 合理 ”的原因,比如 1/97 涨价,是因为主理人不再和 nike 合,但最近的这场波动,已找不到以往的规律。
波动一:6 月开始,“ 无理由上涨 ”变得普遍。不仅没理由,市场还明摆着告诉你,某双鞋马上要被操作了,于是大家眼睁睁看着倒钩,从 7000 飙到 15000。
因为“ 无理由上涨 ”,这段时间各种炒卖群、扫货群也越发热闹,而热度、货量都符合条件的亚限,也让这波炒鞋热潮达到高峰。

你能看到,贩子们在发售现场,用比单字平台还高的价格扫货,在评论区甚至能看到“ 死守 4000 ”之类的术语。
其它球鞋的波动,同样惊人,刮刮乐的黄金码从三千窜到了五千,多款 YEEZY 起飞,稳定已久的 AJ 1,OFF-WHITE 都纷纷上涨,甚至连小众球鞋也没有幸免。
波动二:交易量极大,但很虚。满屏交易数据,飞涨的价格曲线,在一波波的拍下、退款、保证金、虚假发货的声势里,真实成交会有多少,更让人好奇。
风波过后,小伦纳德的黄金码回到 1500,试图把亚限男码抬到 4k 以上的贩子,也只能无力的看着他徘徊在 2800 左右。
这次事件也让一大批球鞋分析师上线,从小道消息,到数据货量,从资深玩家到985高材生大家俨然一副久经沙场的样子。
//////////
为什么,
大家会跟着冲?

原因一:从众心态。从猛龙夺冠、伦纳德相关球鞋暴涨,到詹姆斯换号码扫球衣,微信群或论坛,不少人会晒购买截图加上一句“ 我冲了 ”,其中不乏贩子,在不少人中引起“ 羊群效应 ” 。
原因二:刺激性消息的不断发布。球鞋交易平台发布的各种“ 限量暴涨 ”、“ 涨幅排行 ”,更加剧了这种购买情绪的发酵。
“ 信息瀑布 ”理论,可以解释这种行为,即,人们会根据已有信息和新消息来做决策。比如你看好一双鞋,而连续上涨的新信息,会让“ 买入 ”这个决策,很快在你的脑海里占据主导地位。
而你的决策,又成了影响其他人的“ 新信息 ”。大家纷纷购买这双鞋,产生了正向的“ 信息瀑布 ”,使得球鞋价格进一步被推高。
原因三:一些鞋款“ 被操作 ”。最近的球鞋市场,不再单纯是需求决定价格,幕后资金足够,则可以选择想操作的鞋款。
所以最近的球鞋分析,其实参考价值不大。没人能精准预测球鞋的每一次涨跌,如何不被割韭菜,才是更该关注的事。

//////////
如何判断市场的异常,
避免当韭菜?
要判断这个问题,也要想想这双鞋的价格上涨,是真实市场需求还是溢价?
判断一:炒作消息的真实性。一些贩子会释放一些利好消息,刺激市场。常能看到一些类似“ 兵马俑瞬间起飞 ”,“ 康扣抓紧上车 “之类的帖子,出现在特定的时间。
明星上脚有时不只是带货福音,也能诱导韭菜,在许多球鞋评论下,都能看到 xx 上脚这类真伪掺杂的消息。

判断二:观察销量变化的端倪。拿这双 Air Jordan 1 做旧的 42.5 码举例,正常成交量每天一双左右,而 6 月 20 号一天成交了 20 双左右,远超市场需求,溢价或许是被操控的。

之前经历过一夜上万的的白丝绸等球鞋,最终也回到了合理价位,足以说明,这种和市场需求不对等的溢价,不会维持太久。
所以有时遇到自己喜欢的球鞋突然涨价,先别盲目跟风购买,也可先参考一下海淘的价位。

判断三:你是不是最后一个” 笨蛋 “。很多人会困惑,倒钩涨到 15000 还有人冲?怎么搞的。
根据许多投资者信奉的“ 博傻理论 ”,其实转卖者们,都在判断“ 有没有比自己更大的笨蛋 ”,只要自己不是最大的,那就是赢家,赢多赢少的问题。如果没有愿意出更高价格的” 笨蛋 “来做“ 韭菜 ”,那你就成了最后的接盘侠。
//////////
鞋市泡沫会否破碎?
或许这些现象可以帮你分析:
当下球鞋市场的风险如何?泡沫何时或是否会爆炸?我们总结现象,供大家一起分析。
现象一:鞋贩见好就收。最关键的就是现金流,见好就收、有利必跑、狠心出货、切勿幻想、现金为王、切勿囤货、切勿囤货、切勿囤货,这是来自鞋贩的 30 字箴言。
球鞋的高价值和散户的资金量,都注定鞋贩不会让一双鞋在自己手里停留太久,而大户们的风吹草动,更会对散户们产生很大影响。

现象二:庄家操作,表面繁荣。大庄家则是家利用资金、信息、舆论的优势,把自己主力球鞋的价格拉起来, 远远高于其实际价值,人为制造球鞋泡沫。

虽然如今的球鞋市场病态,但其中真正的鞋头依然不少,” 以贩养穿 “的模式更是盛行。也导致球鞋脱离实际价值,大幅上涨,造成鞋市的表面繁荣。
现象三:连圈外人都发现,泡沫越来越大了。任何一种市场泡沫的爆炸,都会有前兆,大量资金入场,球鞋市场价变化幅度比以往夸张,但风险也随之增大。
正如华尔街的一句金融俗语:“ 当擦鞋匠都开始和你谈论股票时,你就是时候退出了。”

//////////
不想分析那么多,
就尽量别炒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