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空/早期风格】白皮书

(〇)前言 这是梓音2021年2月的创作灵感,却各种原因的鸽,不知不觉将近两年了。如读者所见,风格会和梓音的近作有些偏差。梓音不舍得放弃灵感,今天终于有幸收尾,就以此作为2023年的元旦新更吧。
—————— 这是一条新年的分割线——————
(一)——2021.2 黄帝纪年4715年,腊月初七。 滇州中学的傍晚,似乎与平时有些不同。学子们脸带笑容,在校门口依依不舍地告别,预祝对方新春愉快;或是三五成群,穿过学院后街,在繁华的府城里游玩。因为,第二天是腊月初八,学校春假的开始之日。大家盼望已久的长假,就在眼前了! 校门对面的一个巷子里,有两个少年学子已经停留了很久,似乎在“密谋”着什么。 一个少年似乎在努力地克制自己激动的情绪,他兴奋地说道:“阿澜,到时你从后宰门进。”“嗯。到时你也小心。” 这个激动的少年,是滇中里面的学生,沐滔。从冬月开始,他一直在努力地怂恿自己的族兄,沐澜,一起到一个“禁足地”去看看。沐澜的心情也很激动。春假从腊月初八开始,一直到元宵后的正月十六,才缓缓结束。他终于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去一些长辈们不许他去的地方,做一些长辈们不允许的事情了。 他们的秘密目的地,就在昆明府城的正中。那个地方的名字,现在叫做“云南王府博物馆”。然而,整个云南行省,甚至还有缅中行省的人都知道,那一道朱墙深处,是神秘的滇王府。 从前,沐滔和沐澜的长辈们,都一直在坚持着一个说法:他们历来都是平民黔首,做着工匠的家传活计,一代代过着平淡安详的日子。然而,从上学开始,家门之外,一些同学对他们存在着某种奇怪的“敬意”——只要初闻同学姓沐,往往就以超格礼节待之,再说些“久仰”之类的客气话;平日和沐同学交谈的语气郑重,玩笑的语言更是不说。 沐滔想了解此间缘由,同学们的言辞却闪烁不清,大致答曰:“沐同学知道的事情,我们是不需要知道的。” (二)——2021.2/2022.12 冬月廿四日,尘封七十年的滇王府,向公众开放了。消息如繁花一般,开遍了偌大的滇州城,老中青数代居民挑了好时辰,登上阳明山,把故滇王府团团包围,进门参观的却寥寥无几。 “你们说,滇王的那些话,会不会是真的?” 老人们在高墙外窃窃私语。 “贵为天亲,一方节度,”有人附和道,“为什么不真?” 他们窃窃私语的内容,就滇州城的少年们而言,仍然不甚明白。 “滇州城,节节高,高冈对小径,井深对泉浅。圣人长坐泉石上,重九复五云水间。花开花落世长有,落红贤子不得闲!” 这是当地神秘的童谣,传说是末代滇王发疯后,传授给百姓们的。数十年平和岁月,使它仅仅遗留于老人们的记忆。 腊月未至,沐澜就听说了这则谜语。他询问长辈,才提到谜语和王府,老人就很生气,禁止他们接近那边。 憋了两三晚,沐澜把谜语的事情告诉沐滔。两人不得其解,又打开历史课本,翻来覆去地看近代史。 数十年前的云南行省发生了什么?“中都改制,立宪终了。周召废帝,滇王献印,云省平安。”课本的寥寥数语,并没有否定滇王,只是滇王的具体姓氏,在课本里面找不到。 “阿滔,你知道吗?自从王府开门,门庭若市,听说有不少人是冲着‘宝藏’去的。” “什么宝藏?” “听城里老人说,滇王的后代子孙如果遭遇劫难,可以凭借这笔财富东山再起。” 沐滔更好奇了,“所以,爷爷为什么不让我们去博物馆?他的理由是什么?” “他没说理由。” 沐澜两手一摊。 (三)——2021.2/2022.12 滇王府的北墙,贴着昆明府城北的山上。后宰门如同山门,门后有一个小花园,有一些小路,花园里面有一口枯井。枯井方位的另一端,是一个小水池。水源是山上的天然泉水引导而成,水池旁边,是一座古朴的木楼,那是故滇王府的藏书阁。 出乎少年们的意料,云南王府博物馆内古木丛生,人影稀疏。午后的阳光渗在小道上,随枝叶的摆动而摇曳,略加阴森。 “小径,泉浅,圣人,泉石……”两人默念谜语,目光凝聚在了小水池周边。小水池的水很清澈,可惜多年缺乏打理,底下是一层厚淤泥,也不见得有石头。 他们围绕小水池观察,水池里有鱼,似乎还有乌龟,就是不见“圣人”和“泉石”。 不经意间,一个时辰过去,天色将晚。两人只好趁早下山。 两天后,少年们禁不住好奇,再次来到小水池。循水源搜索半天,他们不得不认为:倘若水池里有秘密,大概率是无能为力了。这片水域虽然很浅,却是活水,难以深挖和抽水——破坏文物的处罚十分严重。 可惜,年轻人似乎总是精力旺盛的。 “这座木楼里面,会不会有东西?” 沐澜闻声回头,看向那座灰尘仆仆的建筑。“这座木楼有人看管吗?” “要不我们过去看看。” 木楼前面有杂物遮挡,但少年们不费多少气力,就逾越了它们。 楼内很昏暗,没有照明。腐朽的楼梯吱嘎作响,伴有一串串冒险者的脚印。 他们前往二楼。几个房间的门开着,看起来都被搬空了。 三楼呢?昏暗且徒有四壁。即使木楼原先有藏书,似乎都被运走,待在现代恒温古籍室中——希望如此。 四楼是阁楼。深吸一口陈旧的空气,两人往楼梯的方向看去。 阁楼的楼梯很陡,他们不经意间,抬头看向木楼的大梁。 (四)——2022.12 一本书。 藏书阁之内有古书,这看起来理所当然。 沐滔的眼力稍强,他看见大梁上绑着物品,只犹豫了半刻,就冒险攀爬取物。 在窗口打开扉页,殷红的“沐”字印记,当即让两人一怔。 再翻一页。 “學而第一” “原来是这个意思啊!”沐滔的心情激动起来。他确信,自己距离谜底不远了。 “重九,复五?那是章句?” “第九章,第九句,十个字。快!”沐澜当机立断。 沐滔翻页时察觉,书籍的“纸张”似乎是特制品,手感很好,没有因年代久远而变脆。 “子罕” “子曰鳳鳥不至河不出圖吾已矣夫” “圖!”沐滔低喝。再加上扉页的“沐”字,一种莫名的使命感萦绕其间。 “楼底下铺的石块,原来就是泉石?”沐澜又补充道。 “是了,不会错!我们找到了!”沐滔把书绑在袍子内,两人迅速下楼,直奔“云水间”。 树下,云朵正透过枝叶,在泉水里面缓缓游动。有了谜底的加持,两人的精神也略显狂热,只看傍晚周边无人,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搜刮池底的东西。 偶遇游客时,他们就装作捕鱼,好几只大乌龟被殃及,稍后又被扔回水里。 不幸的是,此举引来了管理人员的注意。在此期间,怀有异心入馆的游客并不少,管理们在进行文保规定的一系列教育后,把他们也请了出去。 在屋里,沐滔换洗衣物,把那本尘封已久的“圣人之书”放在桌上。 封面的灰尘已被衣袍擦去。 这是一本白皮书。 (五)——2022.12 滇王的秘密,就这样被发现了。 这是他希望的吗? 沐澜和沐滔站在山洞里,盯着一整个石室的“古籍”,默不作声。 显然,他们还没安分几天,就再次出发了。 他们没想到,“圖”会刻在一个大空龟壳里——那是他们准备扔回水池的东西。 他们想不到,所谓的“藏宝地”,就在城外的一个山地公园。 石室内陈列的,原本不知归属的“古籍”,这下有了答案。 沐氏,奴役,和罪恶。 可怕的过往故事,止小儿夜啼的滇王府,以及“勤俭安分”的沐家人。 从发现石室和白皮书,抢夺、拍卖“白皮书”的疯狂,又到消息的突然沉寂,历史课本的平淡。 这些混乱的消息联系在一起,渐渐地让两人不寒而栗。 他们手脚冰凉地走出公园,又在家中失魂落魄了许久。 沐滔不甘心,他去府前的图书馆,寻找一切有关滇王的史籍。 “清国……顺朝……中天北朝……南明……” “……南明废帝禅位后,滇王府参与了新朝的南征北战,统一中原,继而南下开拓。他们豢养众多奴仆,在可见长达二百多年的时间里,安定一方,制作了大量自以为傲的,精美的“白皮书”——不知有多少人因此尸骨无存。这些带着血腥的书籍,却又在王府失势前夕不翼而飞……” “爷爷。滇王姓沐,对吗?”沐澜凝重地问。 沐老爷子长叹一声。 “滇王姓沐。我们也姓沐。仅此而已。” 沐澜不语,默默地和爷爷告退。 “爷爷……我们把谜底找到了。”沐滔从图书馆回来,忐忑地告诉爷爷。 “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吾已矣夫……滇王想说的东西,你们听懂了吗?” 屋子再度陷入寂静。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