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长大名垂宇宙 |《巨人》随笔 @埃尔文
团长埃尔文,是整个《巨人》里面,最完美、最无死角、最近似超人的角色,大家不会有异议吧?
古人说,诸葛亮多智近于妖。你想啊,像诸葛亮那样,军事上用兵如神,战略上强如开挂,内政治国天下无双,你这所有技能点MAX就算了,还一片忠心,白帝城托孤千古传诵。亮死后资产盘点,就只有几亩薄田,你诸葛亮这辈子到底图什么!
而埃尔文,就是这么一个诸葛亮式的人物。
团长那些诸葛式的神机妙算不再此累述。前任团长后来跟利威尔班坦白,我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以此反衬出埃尔文团长的超人。谏山创几乎把《文明6》里所有最强领袖的优点集中在埃尔文身上:北条时宗的武士道;秦始皇的孤立主义崛起;罗斯福的天才手腕……在玛利亚之壁夺回之战中,埃尔文所发表的“最后的演讲”,堪比丘吉尔二战里那段最著名的、鼓舞人心的发言。
且丘吉尔是鼓舞大家走向胜利,埃尔文却是鼓舞大家走向死亡。(谏山创真是人物对白大师,漫画家里的莎士比亚。)

指挥S谋略S魅力S智力S外交S内政S的六边形怪物,关键时刻还能触发“视死如归”特技的埃尔文,如果真要给他挑一个黑点,也许是……自私?
立志加入调查兵团,源于小时候的一次举手发言:墙外的世界,会不会有别的世界、别的人类呢?我们现在教的历史,是不是现任王篡改过的历史呢?年幼无知的小埃尔文因此让自己父亲白白送了命。
后来,带领调查兵团,功未成,几百副骨头被巨人直接嚼烂。调查兵团的理由是什么?“夺回我们的土地”,这是一个good reason,但对于苟活了百年的岛民来说,这是不足够的(举例:你看才过了半个多世纪,还有听过“反攻大陆”么)。谏山创为埃尔文赋予的动机,是:好奇心。我其实想知道的,是世界的真相啊!巨壁之外如果也存在世界的话,它到底是怎样的啊!
调查兵团里,和埃尔文抱着类似想法的,只有看海狂人阿明、以及接替埃尔文的极客韩吉了。
但,很幸运的是,埃尔文的“小我”和人类的“大我”是朝着同一个目标的。
因为想知道巨壁外面有什么,所有要扫清壁垒,把巨人都赶跑;因为要把巨人赶跑,所以无所不用其极,要推翻腐朽的王,要建立新的秩序,以及——牺牲。
《进击的巨人》里用了很多篇幅去描述埃尔文的心理活动。那些死去的战友们,总是站在他的身后。他通过故乡三人组等种种迹象敏锐判断出,墙外应有另一个能掌握巨人之力的世界,世界的走向也越发地走向他小时推测的结果,于是他不断用生死存亡之际的大我去覆盖好奇心的小我,当越接近真相的时候,他的小我和大我斗争得更为激烈。
按理说,埃尔文用不着这么患得患失对吧?就像你的公司老板,心里明明想的是先挣它一个亿,但嘴里肯定是跟你说,我们要用科技改变生活嘛,让世界变得更美好嘛,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嘛。所以,快,给我去996吧!这是为了人类的福祉啊!
能把个人的小目标和团队的大目标合在一块,这是何其幸运的事,为什么埃尔文后来越发地陷入自我的迷思呢?

很简单,因为在巨人之谜即将被揭开的时候,就差艾伦故居地下室的临门一脚的时候,埃尔文大致已经猜出来了:我们的敌人,并不是巨人,而是墙外的人。调查兵团的口号——为了人类的命运献出心脏,这确实是一句彻头彻尾的谎言。若当埃尔文真的读到了艾伦爸爸的手记,知道墙外的人类其实根本活得好好的,无论是科技、文明、生活水平乃至是如何的幅员辽阔,都吊打墙内时,他会怎么想?
我再打一个比方:隔壁的老金家,基本不通网,看不了奈非,当然也看不了《进击的巨人》。有一位少年,从小被教导,西方帝国主义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我们要解放他们!于是他努力学习,历经险阻,终于第一次走出国门,来到了世界面前——也不用这么远,就来到了首尔江南区面前,他看到世界的真相是,会如何呢?
再举一个例子:一只小蚂蚁,总是搞不清楚,觉得世界总是天旋地转的。结果有一天,它忽然发现,世界是三维的——在我们人类眼中,蚂蚁可笑吗?
因此,在墙外的人,看着“低等文明”里的“英雄”时,会是怎样的心态呢?
《巨人》的前半部分,埃尔文是真正的主角。他作为人类如何与巨人抗争,是岛内的绝对英雄。可当艾伦一行人抵达海边,艾伦指着海说,“对面不是自由,是我们的敌人”的时候,埃尔文必定需要在这之前退出舞台了。谏山创让他在最体面、最光荣的时候死去,并留下了让读者自行思考的空白。在最后的演讲中,埃尔文说:
“……就像你说的那样,这一切都没有意义。不管抱持什么梦想或希望,不管过上了多么幸福的人生,还是被岩石砸碎身体,都一样,人类总有一天会死。那么人生是毫无意义的吗?降生在这个世界上本就是毫无意义的吗?死去的同伴也一样吗?那些士兵的死,也是毫无意义的吗?”
“不!不对!为那些士兵赋予生存意义的是我们!!那些勇敢的死者,那些可怜的死者,能够悼念他们的,是身为生者的我们!我们将会在这死去!将意义托付给下一个生存者!这正是唯一一个,能够对抗这个残酷世界的方法!!”
实际上,你的理想和死亡都是毫无意义的。埃尔文明知这一点,但他必须选择欺骗,说出了让故事中的士兵、让故事外的我们都热泪盈眶的谎言。所以,这也是埃尔文团长这一角色的迷人之处,他是古希腊式的悲剧人物,一个壁内的绝对的英雄,在面对残酷世界时,他的理想和梦碎都毫无意义。他让我想起了《白鲸记》里的亚哈船长,亚哈失去了一条腿,埃尔文则失去了一条胳膊;亚哈用金币去激励他的船员,埃尔文押上的则是“人类的命运”;亚哈最终和白鲸同归于尽,并搭上了整个裴廓德号的船员,埃尔文也一样,调查兵团这一役也只剩下九人。什么是史诗?史诗便是那些看起来无敌的英雄,在面对世界时的无可奈何,我们对其发出的一声嗟叹。埃尔文之死是阿基琉斯式的。这伟大的无意义,这悲剧色彩与末日情怀,让他圈粉无数。

当然了,埃尔文其实也没有骗人,死者的意义确实是生者去决定的。比如你说诸葛亮这么伟大的人,他生前这一切,羽扇纶巾,死后全都樯橹灰飞烟灭,这意义何在呢?
有的。在诸葛亮死后的五百年,还有一位叫杜甫的人,战战巍巍地写下了:
诸葛大名垂宇宙;万古云霄一羽毛。
埃尔文团长大名亦垂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