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糟
窃糟
《郁离子》
【原文】
客有好佛者,与人论道理必以其说骂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
郁离子谓之曰:“昔者,鲁人不能为酒,惟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弗得。有仕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归,以鲁酒渍之。谓人曰‘中山之酒也。’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曰:‘是予之糟液也。’今子以佛夸予,可也。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
【今译】
有位喜好佛学的客人,和人谈论道理时,一定要搬出佛理来压倒对方,得意扬扬地自以为自己有十分独到的见解。
郁离子对那名客人说:“从前,鲁国人不会做好酒,只有中山国的人会酿上好的‘千日酒’。
鲁国人想得到中山人的酿酒方法,但得不到。
有个鲁国人在中山国做官,寄居在酿酒人的家里,他偷偷地拿了一些店里的酒糟回去,用鲁国的酒泡上,然后对人吹嘘,说:‘这就是中山国的酒呀!’
鲁国人喝了,也都以为是中山国的酒。
有一天,他在中山认识的那位酒家主人来了,听说有本国的好酒,便讨了来喝,酒尚未入喉,便吐了出来,笑着说道:‘这哪儿是中山酒呀!这不过是用我家的酒糟泡的漕液罢了。’
—— 现在您是可以用所学的佛理向我炫耀;但我想真正懂得佛理的人会笑您不过是学到一些糟粕罢了。”
【赏析】
本文以鲁人窃糟粕的故事来讽喻那些在学术上一知半解而又夸夸其谈的人。
尽管他们可蒙蔽一部分人,得意于一段时日,但终究是没有得到学问的真谛,甚至所得到的只是应该舍弃的像糟粕那样的东西。
启示人们向别人学习,一定要虚心从本质上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