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科普|中国海防

2023-08-05 17:32 作者:小海师实践团  | 我要投稿

何为中国海防?

海防

:国家为保卫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维护海洋权益,防备外敌入侵,在沿海地区和海疆进行的防卫和管理活动的统称。

海防建设

:为提高沿海地区和海疆的防卫与管理能力而进行的军事及相关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建设。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海上武装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海上军种。 

海军以舰艇部队和海军航空兵为主体,是海上作战的主力,具有在水面、水下、空中作战的能力。

积极防御

是我党我军一贯坚持的军事战略方针,是我们战胜国内外一个又一个强大敌人的法宝,中国坚定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防御性国防政策,实行积极防御军事战略方针,中国军力发展不对任何国家造成威胁,永不称霸,永不搞对外扩张。

 

 

中国海防历史

(一)海防体系的初步建立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部队在江苏省泰州白马庙乡诞生,从建立之初的捉襟见肘到如今现代化的潜艇群、航母群等,中国海军在党的正确领导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

人民海军诞生的泰州白马庙旧址 在新中国海防建设进程中,

海军

是国防力量的核心和主体,海军人才是新中国海防建设的根本,

武器装备

则是新中国海防建设的重要物质基础和保障。在1949年之后的十年内,中国海军服役的驱逐舰、护卫舰原型基本都是

国外引进

的。这十年时间,中国海军虽然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但对比同时期美国、苏联海军的驱护舰船,排水量还是相去甚远,性能方面也无法相提并论。

虽获得了一定数量的苏联舰艇,但尚未成形成完整的海上作战体系,舰艇只能在沿岸配合陆军空军协同作战。形成了此时期“

保卫沿江沿海,实行沿岸防御

”战略方针。此时尚未统一的国土、美国舰队的封锁、局部的海匪海患,给海军的发展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建立海军院校,开展军事训练、文化教育,培养海军人才,对于新中国的海防和海军建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2) 

新中国海防建设事业在曲折中艰难发展

 1956—1976 年这一阶段,新中国海防建设事业受到“左”倾错误的严重影响,尤其是遭受十年“文革”严重破坏后,人民海军和海防建设事业经历了艰难、曲折的发展历程。但在此期间,在党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共同团结奋斗中,我军广大指战员不屈不挠艰辛努力,海防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 

1960年代我国海军甚至都没有2000吨以上的作战舰艇,但困境反而激发了中国自立自强的精神。1966年,我国第一款自行设计的护卫舰“海口”号服役,满载排水量达1249吨,虽然数据并不亮眼,但它为中国海军开辟出了一条自力更生的道路。

海防后勤保障体系

建设方面,中国在这一时期不断探索后勤保障建设道路。后勤工作以保障战备为中心,逐步建立了物资供应、工程建设、装备修理、医疗卫生等保障体系。

(3) 

新中国海防建设事业在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发展

新中国的海防建设以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开启了新时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新阶段。

在军事训练上,恢复了正规的教育训练和军事学术研究。

在院校建设上,调整和重建了一批军事院校,逐步完善了培训体制。

在装备建设方面,对原有装备进行了全面整顿和调配,提高了重点装备的性能,调整了管理机构,加强了海军装备科研和试验力度。八十年代,海军技术装备也有了飞速提高,舰艇作战能力大幅度提升,中国海军与世界先进海军的技术差距进一步缩小。

在后勤建设方面,除大量整顿、调整工作以外,处理解决了大批历史遗留问题, 加强了综合保障能力建设。

 这一时期,海军后勤综合保障能力得到提升,航海保障持续发展。

(4) 

新时代中国海防建设事业的新发展(2012 年至今)

海防的稳固直接关系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海洋权益,关系国家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民族团结。自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中国海防建设事业建设取了显著的进步。边海防管理控制能力显著提高。

 进入21世纪,随着航空母舰重要性的日益凸显,中国海军也开始着手建设航母编队。2017年,在辽宁舰服役多年后,中国首艘国产航母002型下水,意味着中国海军从此迈入世界领先行列。

2019年,我国完全自主研制的首艘055型万吨级驱逐舰服役。这型驱逐舰先后突破了大型舰艇的各项关键技术,装备有新型防空、反导、反舰、反潜武器,具有强大的信息感知、防空反导和对海打击能力,是海军实现战略转型发展的标志性战舰。

经过70年的奋起直追,中国海军终于从相差甚远实现了局部反超。如今的中国海军拥有了“辽宁”号航母、055型万吨级驱逐舰、052D型导弹驱逐舰、054型护卫舰、071型船坞登陆舰、093型攻击核潜艇、094型战略核潜艇,且不断向着更高的技术领域进发。

中国海防现状:中国海防的重要性体现在其是战略博弈的前沿地带,但也面临安全问题突出、不确定因素上升、进入新的调整转变期等问题。

在战略博弈方面,相关国家利益和矛盾交汇,军事力量部署密集,在中国边境地区和周边海域出现了大国博弈纵横、国家利益碰撞交织的复杂形势。日本依托日美军事同盟关系,不断加强应对钓鱼岛争端的军事部署和作战准备。俄罗斯加强对亚太地区的战略关注和在远东地区的军事部署。菲律宾、越南等与中国在南海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上有争议。

中国坚持睦邻友好、互利共赢,突出推进“亲、诚、惠、容”,以及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方针,与多数周边邻国建立了密切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关系,两岸关系也得到了历史性的改善。但一些邻国内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不稳定状态影响我边境地区稳定和海上安全。边境地区反恐、反分裂斗争日趋激烈。

中国是世界上划界形势最复杂、任务最繁重的国家之一,这些争议是我国海防安全与稳定最大的不确定因素。例如,在海洋资源上,邻国在与我国存在争议的海域长期进行油气探测和开发。在渔业资源上,由于海上边界未定,我国与相关国家存在岛礁主权和海域争议。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综合国力不断上升,政治、经济影响力和军事实力不断增强,国家利益向境外拓展的速度加快,因此对边海防的战略功能提出了新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的边海防必须能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内外安全环境,实现集中统一领导,有效维护国家领土主权、海洋权益。

海防无疑具有重大意义。其意义体现在海洋面积辽阔、海洋资源丰富等方面。

地球上约71%的表面积被海洋占据,大陆之间并没有因为海洋的阻隔而相互孤立。例如,早在我国西汉时期就有了海上丝绸之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将丝绸、瓷器和茶叶等商品远销欧洲。

当今世界,各国把经济发展放在重点位置,而海洋作为开发能源与运输能源的关键途径,其重要作用也提升到新的高度。

海上外敌入侵是危及国家领土主权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问题,影响一个民族的盛衰荣辱。例如清代西方列强的入侵,给国家带来严重的灾难,使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进行海防建设,能够彰显我国大国形象,确保我国渔民安全;确保我我国领海权利,解决领土争端;确保我我国领海权利,解决领土争端。

 

 

 

科普|中国海防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