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散文网 会员登陆 & 注册

赫伦汀/伊格德拉西尔马克IX型装甲防御系统

2022-04-03 12:20 作者:银河帝国外交馆  | 我要投稿

赫伦汀/伊格德拉西尔马克IX型装甲防御系统

赫伦汀/伊格德拉西尔马克IX型装甲防御系统(英文:HRUNTING/YGGDRASIL Mark IX Armor Defense System),俗称螳螂号,是一种装甲载人步行机械,在人类-星盟战争结束后进入联合国太空指挥部下属陆军、海军陆战队及海军情报办公室服役,一些私人安全部队也有列装。它的设计或许来源并派生自赫沦汀/伊格德拉西尔计划的早期装甲防御系统。

设计细节

螳螂号的站立高度大约为5.7米,质量约为5吨。它的外观有些类似于赫沦汀/伊格德拉西尔马克II [D]型外骨骼装甲,而后者本身即是另一个赫伦汀计划(赫伦汀Mark III[B]外骨骼机甲)的进化版成果。它那细长的双腿、窄小的前胸和手臂上加装的武器使它多少与自己的同名的生物颇为相似。虽然它缺乏天蝎号的纯粹的火力打击效果和耐久度,但机动性更出色且只需一名驾驶员,并配备了可再生能量护盾。螳螂号还整合了雷神锤动力突击盔甲上的部分功能,如神经链接接口,核聚变电动装置和护盾发生器,其最高时速能达到43.5–55.5千米/小时(27-34.5英里/小时)

武器系统

螳螂号的武器装备有两个主要版本,两者都装备了一挺右臂的反器材机炮和一具左臂的导弹发射仓。它的一个版本拥有一门大口径加农炮和防空导弹,另一个版本则装备有M655 20毫米重型机炮和M5920 35毫米地对地导弹。螳螂号目前不具备模块化武器挂载功能因此无法允许相互更换武器类型,但UNSC陆战队和陆军已授权生产改装组件包以允许其更换备用装备。

衍生型号

类似于赫伦汀马克III型独眼巨人号外骨骼装甲,众多功能多样的变种螳螂已经被证明是卓而有效的。

企业螳螂:梁-多特蒙德公司所使用的装甲系统。多特蒙德公司偶尔借出他们的螳螂为当地安全部队执行防暴任务和表现他们的实力。他们的弹药通常被非致命性的弹头所替代。该公司还使用了非战斗型号的变种,用于殖民地的土地开垦,地形导航和采矿作业。

苔原螳螂:变种迷彩设计适用于在北极环境中使用,并拥有比企业型更优秀的盔甲。

林地螳螂:采用林地迷彩,并拥有比企业型更优秀的盔甲。

城市螳螂:拥有比企业型更优秀的盔甲的螳螂变种,UNSC陆军和陆战队部队都装备了这种螳螂。

ONI螳螂:海军情报局所使用的特殊型变种,有着比其他变种更厚重的装甲,装备了试验型多环境制导导弹和配备高散热外壳的重机枪。

汉尼拔螳螂:汉尼拔武器系统公司所设计的特殊型变种,配备了速射高斯炮并能够发射试验型离子导弹,还能够使用EMP瘫痪其他车辆和进行践踏。虽然它没有ONI变种的重装甲但也有着加强版的能量护盾,能够减少充能的时间。

服役历史

螳螂号是一种基于赫沦汀/伊格德拉西尔所开发的两足外骨骼机械项目,后者的所进行的一系列举措旨在将雷神锤科技技术与UNSC战斗军械整合到一起。目前已知螳螂号的最早服役记录是在2548-2551年的子午星战役期间,当时螳螂号的第一台原型机加入了“瑟堡赛跑”行动并成功执行了吸引18台被护卫的T-27防空加农炮注意力的任务,它的“螳螂号”的名字也由此而生——这台原型机在“瑟堡赛跑”行动中的成功应用是“螳螂号”这个名称由来的解释之一,但螳螂号直到人类-星盟战争结束后才被广泛投入使用。

在2553年人类-星盟战争结束之后,一台早期型号的螳螂号被送到了K-5小队的隐身巡游舰——UNSC斯坦利湾号上,此后螳螂号仍旧只被ONI的高度机密单位和UNSC无尽号所使用。在2557年,不少螳螂号被装备到UNSC无尽号上,在无尽号被拉入盾世界安魂星后,斯巴达战士约翰-117曾使用一台螳螂号与在无尽号坠落点附近的星盟残余部队交战,另外,几台螳螂号还被用来防御艾凡诺夫太空研究站。同年晚些时候,无尽号上的斯巴达四期后备部队在“战争游戏”训练中使用了搭载弱化版武器的螳螂号。在安魂星战役中,深红火力小组曾被派去营救一队被困在敌军封锁线后的螳螂号,但在救援尝试时深红小组与大批数量呈压倒性的星盟部队相遇,于是指挥官莎拉.帕尔默令任务顾问罗伯特.道尔顿部署了另外几台螳螂号以支援深红小组抵御敌军部队。在保护安魂星熔岩基地的战斗中也用到了几台螳螂号。当无尽号被攻击时,墨菲中尉为深红火力小组带来了一台螳螂号以支援他们清空一片飞船的着陆区。

在这之后,在深红小组返回去启动收割者挖掘平台时,他们使用了一台被救出的螳螂号,为离开沃伦斯标记点杀出了一条血路。两台螳螂号随后被部署到阿克提斯四号星战役中以抵御星盟的部队。

奥塞里斯火力小组在圣赫里厄斯的努斯拉战役中使用了两台螳螂号以救援神风烈士。而在创世星上的战斗中,奥塞里斯火力小组使用一台螳螂号从科塔娜的手中奋力救出了斯巴达蓝队。

游戏表现

《光晕4》

在制作和实际游戏中,螳螂号有着两个变种。在战役和斯巴达行动中出现的强化型号旨在为了提供玩家在游戏中取得压倒性的优势。而为了促进游戏竞技方面的均衡,在“战争游戏”(多人对战)中的螳螂号的火力和抗打击能力则不如前者,多用途的导弹也被改成了单一的地对地。玩家可以通过按住左侧按键一次发射全部五发导弹,也可以单击左侧按键以单发发射导弹,这和光环.致远星中的T-52电浆发射器有些类似。玩家还可以按下近战键以使用螳螂号的腿部重踏地面,而螳螂号还能够蹲伏以减少自身目标的大小。关于螳螂号的一个主要缺点就是被EMP瘫痪后需要很长的恢复时间,这在高难度的战役中几乎是致命的,螳螂号瘫痪不动的每一秒在高难度战役下都如同被判死刑。另外它的能量护盾在消耗完后需要等待很长的时间才开始重新充能,而这段时间甚至比护盾回复完毕所用的时间还要漫长。

《光晕5:守护者》

光环5.守护者中的螳螂号无法再单发发射导弹,取而代之的是五发导弹的连续发射,有点类似于M80B火箭发射器,同时具备了锁定多个敌人的能力。

护盾的回复会在一秒钟之内快速完成,而在光环4中需要10秒才能完全充能。

在HUD的显示中只保留了机炮的准星,同时HUD也不再显示导弹和护盾状况。

螳螂号现在可从正面登上

螳螂号现在可以使用多个改型变种

细节

在早期概念时期,343工业曾打算加入来自《光晕传奇》中的原版赫伦汀/伊德格拉修马克I动力外骨骼。随后,源于这种设计的概念引出了一种能覆盖穿戴者的雷神锤盔甲的外骨骼。设计螳螂号需要几个月的游戏测试,而多数时间都涉及到了对“重踏”技能速度的微调。而最大的问题之一就是如何清楚地向玩家展示他们在装弹:原先螳螂号将双臂前伸作为装弹的动作。可由于游戏测试者的反馈,装弹动画改为当弹药即将填充时由机械结构抬起它的手臂。

在螳螂号双腿的后部以及前胸驾驶舱区域下部金属盘的背面有一些火箭喷嘴,但这些设计在游戏中从未使用过。概念艺术画中(画廊可见)类似的火箭喷嘴出现在了这种载具的“肩膀”上。

赫伦汀/伊格德拉西尔马克IX型装甲防御系统的评论 (共 条)

分享到微博请遵守国家法律